三十而立的你,是否敢于辞掉累且工资不多,但又让围墙外的人不断羡慕的工作,脱产考公务员?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在而立之年,再过几年就到三十五的年纪了,如果不能安定下来发展,那未来就是模糊不定的。
我也曾经很想过离开自己当时所在的公司,想过去大理生活和写作,一年只需要五万元就可以了。但我终究没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勇气,还是继续在原单位又坚持了好几年,那几年的坚持行业正好又回到了上升期间,我也在那几年里深造并且结婚买房。如果我那时因为意气风发就辞职去了大理,我想后续我就回不来这个城市。故事就是另一番风格,大理的风花雪月虽好,但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是真,唯有真真实实的活在当下,方能感悟生活的美和内心中最真实的自己。
那些去了远方的人,后来又在远方走了一大半,能留下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风华雪月也是需要以现实为基础的,不能总是停留在“梦”中,否则有一天梦醒了,却发现一地鸡毛。
能做到此心安处的人很少,心安之处是吾故乡,可是能在他乡奋斗成故乡的人,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忍受住了众多孤独的时刻,正是那些“磨练”建立起了和这座城市的关系。每本写城市的小说都离不开生活,那些书中,字里行间所展示的生活就是我们所经历的日常。只有经历过真实的生活锤炼才能写出这些作品,不经历了别人的生活,就无权对其进行评价。
我有两个朋友,在三年前都决定离职考公务员,我不理解为何不能边工作边考,但是他们的回答是“破釜沉舟”的毅力和决心才可以,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才是最有可能上岸。其实那时我自己也想考公,但是我不敢失去工作和社保,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我只能祝福他们于千万人中顺利走过独木桥。
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在考公,我是一天工作八小时,他们就是一天备考八小时,甚至没有节假日,因为每一天他们的沉默成本都比较的高。在没有社保的那两年里,他们只能自己续上,并且搬到了郊区某个租金便宜的地方,“苟且”的在上海实现着他们的梦想。
但是,能上岸的毕竟是少数,他们都考了两年,这两年行业里发生了比较多的变革,但都和他们没有关系,可是行业却下行了,整个周期都边的漫长且艰难,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攒着的钱也快用完了,接下来该如何生存?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考了两年后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岗位。还剩下一个朋友,钱也快用完,精力也快颓废,生活也是一片混沌,但上岸却越来越难。我曾期望三十五岁的年纪能快点来,这样也过了考公的年纪,也在行业中跳槽变得更加困难,索性就老老实实的待在现在的公司现在的岗位上“躺平”,一直等到三十年后的退休。
如果我们六十五岁才退休,三十五岁才正是事业刚刚开始的年头,不要把自己的路和人生设定过早的定格在了三十五岁,也不要在事业刚刚开创的年代里就选择了躺平。我始终认为,只要是正确的路,坚持走下去就一定可以看到希望所在,路会越走越宽。
我那没考上公的朋友,他还打算继续再考一次,明年就是三十️五了,等他考上或者是报不了名了,也是对他自己多年的一个交代。人只要有了这个执念,就好似非得去完成才行。我现在也每天看会申论的文章,和练习下行测的题目,但这只是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闲情,我也会去参加考公,但我觉得自己没有非得考上不可的执念,也许“公家”的生活并没有我们相信的那么唯美和稳定,任何身份的认同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不是某个岗位或者公司给了你“光环”,你就能带着这种“光环”过一辈子。这是不现实也不长久的,人不要带着虚荣心过一辈子,而要务实,真真切切的生活,热热烈烈的爱着现在,感恩所拥有的。
因为,唯有真实的生活才是真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