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社会里,的确有一些怪现象。比如走在马路上,有老人摔倒了,大家都不敢去扶起来,害怕被老人讹上;比如坐公交车看到扒手偷人钱包,谁也不敢伸手管一管,害怕引火烧身;再比如在单位里,勤勉工作的老实人往往不如上下钻营的人“混得好”。这些现象尽管不一定很普遍,但是经过新闻传播和舆论发酵,也会给人造成很深的负面印象。让人觉得,在社会上和单位里,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道德的践行者,是“有风险”的。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整个社会道德领域,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早在孔子的时代,孔子就为此大声疾呼,“德不孤,必有邻”。他鼓励那些正直的人敢于践行自己的道德,用自己的高尚言行去感化他人,影响社会。但是,从国家和社会治理者的角度来考虑,就不仅要从舆论宣传上对高尚道德支持鼓励,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政策导向和利益导向上,让高尚者得到回报,让卑鄙者失去“通行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导向示范作用,让高尚的道德温润社会,让良好的风气蔚然成风。
8·6感恩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