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吐槽自家读高一的孩子太辛苦,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期间除了一日三餐花了30分钟,其余时间都在听网课和写作业,作者表示非常心疼孩子,但无能为力。
看了这篇文章,同为父母,我非常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非常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怜惜之情。但是,我想给天下父母们泼一盆冷水:教育,不是你想卷就能够卷得赢的,读书七分靠天赋,三分靠努力。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其一,我的弟弟。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学都没有毕业。弟弟小学在村子里读的,初中在镇上读的,高中在县里面读的,当地的教学质量堪忧。因为家里穷,除了学校发的教材,从来没有买过其他教辅资料,也没有参加过培训班、课外补习班。后来他考上了西南大学。
其二,我的儿子。
从小比较顽皮,上课喜欢讲话,坐不住,经常不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我因为工作忙,下班后累了想休息,也没有辅导他学习。整个小学,他基本都在玩乐。因为经常不完成作业和课堂讲话,频繁被罚扫地和坐教室最后一排。初中和高中都在当地市里面读的,因为住校,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清楚,但是听老师说,“这孩子聪明,就是不够努力”。周末和寒暑假他在家里的表现是这样的:从小学至高中毕业,他一直都是全天候打游戏,少则8小时,多则10多小时,从来没有学习过,我喊他要适当学习一下,不能只打游戏,他回答,“假期就是用来玩的,不然为什么要放假呢?”老师喊买的课外阅读书籍基本处于未拆封状态,什么黄冈、5年高考3年模拟……一摞摞试卷和教辅资料,全部都是崭新的,丝毫未动!我曾经问过他,“既然你碰都不碰,为什么要买这些?这不是浪费钱吗?”他说这是老师让买的,不是他想买。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努力不一定有用。你要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因为有弟弟的真实例子在前,我心里也明白,读书主要靠天赋,所以也没有管他的学习,听之任之,最后他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
其三,我老公朋友的儿子。
因为家里有钱,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在读各种兴趣班,中学时就读市里面最好的私立学校,学费每年3万,周末和寒暑假请人一对一的补课。孩子也很听话,假期在家里既不看电视,也不打游戏,除了学习就是睡觉。最后连本科都没有考上,现在就读四川映秀的一个职业技术学校。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只想告诉大家,对于读书,智商最重要。智商又最依赖遗传基因。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打洞洞。如果父母自身都是学渣,特别是母亲当初学习成绩就不拔尖,那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要说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付出和回报真的关系不大。与其为了教育花光家产,逼疯孩子,还不如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发掘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
最近这个双减政策,其实也是国家明白了真相,靠教育内卷是无法选拔到真正的人才的。与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出一批批不适用的人,还不如及早分流,大家都省心省力。
作为父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当好孩子的伯乐,发现他的优点,然后鼓励他发扬光大,而不是一味的把他朝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