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鲁乎?

参鲁乎?

作者: 兰海粟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11:52 被阅读0次

        曾参,是孔子晚年弟子之一 ,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写出儒家两部经典《大学》和《孝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有些鲁钝木纳的弟子,孔子竟然将自己唯一的亲人孙子子思在临终时托付给了他。并且,最终曾参成功继承了儒家的精神血脉,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于后世,当今的人们为了感谢曾参所作所为,将其列入孔门四圣,受大家的祭祀。但曾参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壮举,一个木纳的弟子,又如何成为儒学大师,传承孔子的精神血脉?如果不行,那么曾参,是真的鲁钝木纳吗?

        曾参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弟子,他和父亲其实父子同门,但和其他弟子不同的的是,曾点有着更类似于道家的志向,他说:“我想在晚春的时候,带着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去水边洗澡,洗完澡之后在祭祀的台子上跳舞,并且唱着歌回家”那是多么飘逸,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啊,在当时,儒家和道家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分支,所以曾点也只能说是向往自由,并不能说明他根本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但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侧面证明曾点有些随性而为,从不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正因如此,曾参小时候肯定没少挨过打,想想吧,随便做错什么事,父亲都会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或许伴随着一阵拳打脚踢?)那么曾参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一则故事可以更好地让我们认识他的反应。有一次,曾生去给地瓜除草,但是不小心把地瓜也给除掉了,曾点非常生气,拿起一个非常大的木棒打曾参后背,曾参并没有跑,直接被打晕了很久,苏醒时,他面带笑容地去找父亲,说“刚才我做错了事,得罪了你,你用大棒子打我,手打疼了吗?”随后进入房间弹琴,想让父亲知道自己没有被打伤。

          真是孝子,妥妥的孝子,父亲打自己不仅无怨无悔,还去问父亲自己有没有用力过度而被打伤,又想让父亲安心,此等孝子天下少有,而从中,我们又能看见曾参的一个缺点,不太会变通,父亲本来就是一个随性而为的人,可能随随便便出手过大,闹出些什么事儿,这时在一味地听从父亲,便有点死守孝道的感觉,假设父亲真的因为用力过大将曾参打死了,那么他事后肯定会很后悔,并且背负不像父亲的罪名,处处受人唾弃。从这点原因上来讲,曾参这样在父亲盛怒时一位听从,反而是一种馅父于不义的不孝了,可是曾参想到这么多了吗?没有。

          如此不变通,不正说明曾参的性格确实有些木纳鲁钝,应和孔子所说“参也鲁”,这只是孝方面的不变通,在其他方面,曾参也鲁吗?

          虽说至今没有文献记载在其他方面曾参的鲁钝和木纳,但我们可以从一则文章中负面看出此点:当曾参50多岁的时候,钻研孔子大道许久,成名多时,这时,齐国晋国和楚国都请他来做国家第一重要的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如果孔子遇到这样的机会肯定求之不得,那么大的官,对于推行仁政,将人心外推,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可是曾参并没有答应,拒绝了三个国家的请求,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曾参拒绝向外推广仁政呢?原因只能从性格上分析:他性格鲁钝,不会变通,虽然已经成名许久,对于孔子大道的钻研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不能像子贡外交那样活学活用灵活变通,如果去当官可能只会死守着死的儒家大道,不仅推广不了仁政,还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让天下更加礼崩乐坏,甚至连自己的小命也因为太死板丢掉,这才放弃此机会,采用另一种仁心外推的方式:教书,使更多人有从政的机会。

            如此,我们可以确定曾参就是很鲁钝,但是,既然他很鲁顿,又怎么教育孔子的孙子,并延续儒家的精神血脉?其实,鲁钝虽然在大部分地方被当作贬义词,却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大的良性作用,而这个良性作用正好适用于曾参,首先鲁钝并不等于傻,而是等于有些呆板有些不会变通,有些一根筋,对于钻研那些高深的问题,鲁钝的人和正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想一想,当孔子死后,曾参因为太一根筋还是会修炼孔子的大道,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修练,利用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的思维能力迅速成为儒学大师。然后开启传承儒家精神血脉和教育子思。不会变通,有些死板的曾参并不适合利用从政推行仁政,他只能通过教育仁心外推,则子思的教育有了,传承儒家精神血脉也达成了。

            曾参鲁乎?鲁,能传道乎?能,曾参的鲁钝木纳的本来的劣势,却因为用于传承儒家道统,成功地变成了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传道方面超越了那些表面看起来更有优势的弟子,比如能说会道灵活变通的子贡……对历史的影响方面超过了子夏,子游。各种性格,在各种情况下,原来是如此多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鲁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qb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