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次问到农村的一个亲戚说,你们在农村基本没多大开销,每个月拿着退休工资生活该很滋润了?遛遛狗逗逗鸡,没事耍两套太极,那真是……
他苦笑。
问他钱到哪儿了?
回答说都用在人亲客往随份子上了,好像每个月总要吃几次酒:结婚、白事、搬家、满月……每次总要花费几百块,遇到哪个月好日子比较集中的,办酒的也就多,那更是很可能要到处借钱才行。
看着他那苦逼样,我忍不住笑了。
记得小时候就喜欢吃酒,听说要去哪个亲戚家吃酒了,就开心得不行,因为有好多好东西吃啊,还有香槟(现在想起来,好像只不过是红色的糖水,呵呵)。好多亲戚聚在一起,闲话一下家常,说说今年的收成,夸夸彼此的孩子,父母牵着我的手,把家族里的长辈一个一个的介绍:“这个是大姑妈,这个是二伯父,这个是……”
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这种形式,我觉得这样很有人情味。这个时候大家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难得这么轻松,难得这么多亲人、朋友、乡亲都聚在一起,心里真的很温暖。
说到随份子,我现在都不太清楚老家的行情了,只记得以前有送五块十块的,有送几斤米的,现在总要送上百块了吧?大小随意,上不封顶,但是五块十块肯定是不好意思出手了。
不过也不能送得太多。你说你有钱,你尽管可以砸个十万八万的。可是这样会给人家压力,因为这个礼是要还的。办酒的人家都有一个账本,仔仔细细一丝不苟一个一个记好你送了什么东西,送了多少钱,因为到你办酒的时候,他家送的礼不会少于这个数,或者还会稍微多一点。
当然,这样可是不行的,你必须送的是现金,现金,现金,总要的事要说三遍。
随份子现在是表示恭贺或者是慰问的意思,最开始却不是这样的。因为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嘛,所以家里有什么大事的时候,亲朋好友啊,左邻右舍啊,乡里乡亲这些都赶来帮忙,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这样就更实在,体现的是中国人之间友好团结互助互利的美好情怀。
以前曾经有美国的经济学家掐指一算,说中国很快就要崩溃了,还拿出很多数据来说明,结果总是让他们大跌眼镜,因为他们算来算去,却算漏了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他们也不会算,他们只懂得冷冰冰的数字。
也有借办酒席敛财的。曾经看到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县太爷为了收取礼金,却苦于找不到由头,最后他家的狗下了几只小狗……呵呵。
总之呢,只要你家里有事,或者你想出个由头,就可以办一场酒席,给近的远的,熟的不熟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什么的都给送一张请帖,总是会收到随礼的。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这个是不是和现在很时髦的“众筹”差不多一个概念?
不过你不要太过分哦,会受到严重鄙视的。因为你是用你的亲情和友情把大家召集来的,请爱惜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