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趣谈|远离渣男,从青春期抓起,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氓》,有何深意?

趣谈|远离渣男,从青春期抓起,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氓》,有何深意?

作者: 余子YCY | 来源:发表于2022-09-03 13:11 被阅读0次

    整理书房,翻出一本十多年前的高中语文资料,名曰《高中古诗词曲鉴赏手册》,封面破旧不堪,一翻开书页,很多记忆喷涌而出,那些熟悉的古诗文,那些读书时代做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记,当然还有一些关于青春的回忆,遂暂停收拾,盘腿而坐在榻榻米上,开始读诗。



    第一篇便是《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沉睡的记忆被唤醒,我开始背诵起来,及至背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一些关于爱情婚姻的看法也在蠢蠢欲动,当背到最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沉默了,心中话语万千,却说不出话来,遂用文字写下此时的一点感受。

    一、关于主旨——从“弃妇诗”拓展开去

    《氓》通过一个被抛弃的妇女所说她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大多数资料书上给出的主旨解说,也是高中教师都会传达给学生的读后感悟。

    在余子看来,这固然是一种正确的说法,然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今天对这首诗的解读,大可在“弃妇诗”外,延伸拓展出去。

    《氓》不见得是一首弃妇诗。相反,我在诗里读出了一个体贴、温柔、顺从而又决绝的女性形象。不信你看:

    婚前,“氓”是一副“蚩蚩“(笑嘻嘻、忠厚的样子)模样,明明是自己“无良媒”,还怪女主“愆期“(拖延婚期)。倒是女主,实在是一个恋爱中的小女儿模样。“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定下婚期,安抚生气的“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对“氓”极尽相思之情。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可谓是显现出了得到前和得到后两副嘴脸,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逐渐虐待自己的结发妻子,而女主娘家人不了解,还去讥笑她,女主可谓是腹背受敌。

    至此,大多数女性特别是封建时代的女性,很多都会选择隐忍,或者了结自己。但我们的女主怎么说和做的,她给了女性一个很好的榜样。

    她清醒地认识到,“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是啊,在爱情婚姻方面,自古以来,这个世界对女性是比对男性残酷得多。且不说以前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还要被所谓“贞洁”“道德”束缚,单是从当下来看,绝大多数女子在爱情婚姻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君不见,有多少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子,在花正盛开的年纪,因为种种原因,被辣手摧残;君不见,有多少对婚姻生活充满向往的女子,不消几年,在婚姻的坟墓里熬得灯尽油枯,形容枯槁;君不见,有多少被丈夫无情背叛的女子在得知真相的一刹那失去生活信心,绝望离去,而那负心之人,娇妻美人,儿孙满堂;君不见,本该做好“道德榜样”的各种“圈内人”,男性出轨不忠仍可活跃于屏幕之上,而女性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此处仅就“男女平等”而言,不论男女,对感情不忠都该谴责)......

    所以,我们的女主给了我们后来的女性们一个极好的示范,她能清醒认知感情的不良走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因为,男子沉溺在爱情中,可以随时摆脱,随时抽身,女子沉溺在爱情中,就无法摆脱了。

    因为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女主做了决绝的行动。“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原本想着和你白头偕老,一生一生一双人,如今老了却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也有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个边。回想年少时一起玩耍的美好情景,你的誓言真挚诚恳,仿佛还在耳边,没有想到如今你会变了心,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吧。

    看看,多么坚定的决心,多么决绝的做法,实在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与其纠缠让自己痛苦,不如坚决放手,留自己一条生路。

    悔恨但不哀伤,有情但很决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怎能让我们不爱?

    是以,余子私自认为,我们解读这首诗的时候,老师应该将眼光从“弃妇诗”中脱离出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给当下青春期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以后的爱情、婚姻这条路上,坚定自己,清醒认知,摘取美好的果实。


    二、关于爱情婚姻——从现实说开去

    《氓》这个故事,放在现代社会,那就是让人深思的爱情教育题材。

    一是当事人识人不淑。我们当下有一句话,三观比五官更重要。“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瞧瞧,一个嬉皮笑脸、见人就撩的男性形象是不是就显现在眼前了,是不是和我们现实生活中某部分男性的形象就重合起来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偏就吃这一套,他们对爱情认知尚浅,责任、担当、稳重、成熟等这些特质他们可以暂时忽略,嘴甜、会哄人、夸夸其谈的男性似乎更受青睐。要到一定年龄,女性才明白一些东西的可贵。比如我们的女主人公,也是在婚后才彻底看清,才坚决离去。所以,在懵懂的爱情里,擦亮眼睛很重要。

    二是女性一定要独立。如果《氓》里的女主人公诗歌完全依附于男子的形象,那么她即使知道“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个道理,她也绝对不会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的决绝离去的行为。但当一个人独立了,不依赖、依附于别人,那么,即使暂时在一段感情里吃亏,她也可以做到及时止损。及时止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意味着,你要彻底放弃自己在这段感情里所付出的时间成本、物质、以及爱一个人的精神,止损后也许你要自我疗伤一段时间,而那个人却可以不顾道德的谴责。兀自逍遥快活。但女主人公做到了,这很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

    三是年少情深也会走到相看两厌,人心易变,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有句诗如是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其实,《氓》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相爱过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即是证明,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大概率两人还是青梅竹马一般的存在。由“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可看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也不过是婚后几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心其实是世界上最不保值的东西。所以,无论何时,应做好能力储备,在人心变化时也有大步离开的资本,这才叫洒脱。


    三、回归教材——从编者意图说开去

    所以,为何高中语文第一课就选取的是《氓》这样非常现实主义的诗歌?

    诗经的文学艺术价值不可估量,“赋比兴”的手法运用也值得老师去细细讲解,文言文常识也值得我们去积累和传承,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挖掘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这篇《氓》,我想,其实无论男女,故事所述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用在课堂所学的东西,延伸到现实,塑造着三观,蔓延到人生,最终能指导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趣谈|远离渣男,从青春期抓起,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氓》,有何深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u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