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张道明老师的教育写作研修班正式开课。我们在一月份共读了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1月31号举行了本书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学员们做了精彩的分享,而我在其中默默地做听众。
会议邀请了冯卫东老师来做点评嘉宾。冯老师不用文稿,侃侃而谈,给我们说了很多真诚而有用的建议。看着他即将退休却依然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实在令人心向往之。我完全被冯老师丰沛的才华和真挚的为人感动了,全程一直盯着他讲话。但是,最后提问环节,会议室出现了沉默。
冯老师说也可以不提问,大家随便交流。我蠢蠢欲动,很想表达读这本书的感受,可是又迟迟没有打开语音去表达,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我很想告诉冯老师,读这本书我感受最大的是他个人奋斗的历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一个不怕困难,迎头而上的优秀教师。在这个时间点遇上他,他带给我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心中翻腾着滂湃的情感,可是还没有组织好语言,这个环节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张道明老师建议每个人都要写一篇读后感,如果愿意的话,他会转给冯院长看。
如果不是这个活动,我可能也会将对冯老师的敬佩之心和感谢之情深深地放在心底。但是既然还有一次用文字表达的机会,我决定好好去写。
线上读书分享会的时候,张道明老师给我们指导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本书中的精华实在太多,但每一篇读后感只能选一个最打动自己的点或者最有思考的地方,深挖细节,写深写透。所以我的切入点就是从《做成长型教师》中,我读到的冯老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力和永不自满的生命力去写。从他真诚朴实的为人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去写。
这篇读后感就像是给idol的一封信。写完之后请张老师转交给冯老师。在发出读后感不久,我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谢谢黄老师的分享。文章真挚感人,朴素无华,读之弥深,感之弥深。我以为故事到此就会结束。
次日,突然看到张老师在微信找我,我满腹狐疑但又赶紧给张老师回了个微信电话。有点儿忐忑,有点儿疑惑,让微信电话铃声也变得更为漫长。
通话后才知道冯老师读了我的读后感也很感动,说想要找期刊帮我发表,实在是受宠若惊!此时的心情,就跟杜甫给偶像李白写信,李白回赠诗歌一样让人激动!
可是,我洋洋洒洒写下的大多是感受,语言组织也不是特别规范,要上期刊发表,我还是觉得不够格。我跟张老师说若是需要修改的话,请多给我提些建议,我好好修改。张老师说我又在妄自菲薄了,他说他读了几篇读后感,也是觉得我写的有真心真情,我的感情真挚就是最大的亮点。听到这话,我心里就放心了。我是一个真诚的人,为人、写文都是如此。只要真诚,就能打动人,真是如此。
张老师提醒我在文末尾填上个人信息。我回家后立刻照办,再发了一版新的给张老师。
我们的故事,或许这才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