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序员
编程工作的破窗效应与童子军原则(2)

编程工作的破窗效应与童子军原则(2)

作者: oceandull | 来源:发表于2013-12-12 18:43 被阅读491次

    编程工作的破窗效应与童子军原则(1)

    破窗效应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来自经济学家的实验结论。在一个居住小区或者一个停车场,所有窗玻璃都是完好的。如果突然有一扇玻璃被打碎,并且很长时间得不到修复,那么很快会有更多的玻璃被人打破。被打破的玻璃越多,剩下的玻璃被破坏的速度会越快。

    “破窗效应”的一个合理解释是,人的理性判断会被事实牵绊和扭曲。玻璃被打破,正常情况下会被判断为错误行为的结果,但是如果每天目睹它的存在,看不到修复它的行为的发生,那么先前的判断就会被“有意识”的矫正,原先认为错误的,现在会觉得不那么错误,甚至觉得是合理的,或者认为即使是错误的但是无需负责,是被允许的。在这种意识的暗示下,复制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回到代码中的错误传播的现象,已经存在的代码质量低下会影响程序员的判断,会大大降低重复类似错误的心理负担。毕竟,“我不是第一个犯错的人,已经有人这么干了”。另一个方面,如果采取正确的行动的前提是先要修正并非自己所犯的错误,很容易产生烦躁和畏惧,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勇气,人们更容易选择熟视无睹,将错就错。

    要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永远不要打破一面玻璃。然而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合理的选择。所以防守的重心应该针对已经犯下的错误被发现时的对策,一是及时的修正,二是不要重复这样的错误。那么谁应该负责修正过去的错误呢,就责任而言应该是曾经的当事人。然而在编程工作中,考虑到以下因素,这未必是最佳的策略:

    • 大多是情况下,每个程序员所涉足的代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一块被多人修改过多次的代码,要找出究竟是谁当初做的不对,常常耗时费力

    • 错误并不总是在发生之后很快被人发现。如果时间久远,犯错的那个人未必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策略去修正它。反而是判断出错误的后来者已经有了新鲜的认识,可以凭着自己的判断决定策略立即行动

    • 谁的错谁修复,这在很多现实场景下是合理的,符合道义,有助于培养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然而软件开发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游戏,一定要“揪”出是谁的错,并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会驱使程序员走向保守,不轻易去触碰别人的代码,不做大胆的设计与重构

    既然不必须甚至不应该让“肇事者”去修正错误,那么责任就落在了后来的发现者。这样一种“不合情理”的策略,著名的软件开发者Robert Martin曾经引用“童子军原则”来阐述它。

    编程工作的破窗效应与童子军原则(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编程工作的破窗效应与童子军原则(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x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