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行为主义四大神兽——桑代克的猫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用木板和石板建了一个叫迷笼的箱子,门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装置打开。
(1)他在箱子里放了一只饿猫,然后关上门,再在箱子外面的碟子里放些鱼儿,猫可以通过箱子的空隙看到食物。现在来观察猫的变化。
(2)这只饿猫看见食物会想方设法的出来,但是这只猫并不会开门,而且实验者桑代克也不会主动打开门。猫便会在里面乱蹦乱撞,伸出它的小爪子,喵呜喵呜,跳起来,又被墙弹回来,在箱子里尝试各种出去的方法。无意间碰到了开关,门就打开了,猫儿也吃到了食物。这一过程大概经历了160秒。
(3)在经历第一次成功开门之后,并不能说明什么道理。于是桑代克在这只猫吃饱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又把猫放了进去。同样的,在第二次猫还是不会开门,仍然是乱蹦乱撞不经意间碰到开关把门打开。这样的实验来来回回做了20多次。到最后几轮的时候,猫儿仅仅用了10几秒钟就打开了门,至此我们可以认为猫儿学会了开门。
桑代克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不断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过程。猫在每次尝试中构建一种刺激-反应联系,当它们成功时,就会记下这些刺激-反应,那些不正确的会慢慢被排除掉。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动物的学习机制,也为后来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桑代克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个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率。其中效果率最重要,如果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那么其学习效果会更佳。
启示:
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②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效果律)
③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④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