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的影视剧很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年轻人,比如什么复仇者联盟,红海行动,这些凭借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人物,靠着自己不屈的斗争,终于改变局势,甚至改变世界。
这种电影看起来很爽,因为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总是不得已的要压抑自己,而这类电影看完就很轻松,因为影片里的人物做成了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前两年很火的一步日剧《半泽直树》,讲的就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跟上司对着干,然后一步一步扳倒上司走上人生巅峰的事情,这部剧火的一塌糊涂,为什么,因为他满足了日本绝大部分上班族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在日本,前后辈关系是一座迈不过去的大山,甚至有很多女性受到了侵犯都不敢吭声,所以这种类型的剧能收到大家的欢迎是因为他填补了大部分人内心的空缺的部分。
但是这其实是很致命的,因为他很容易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我也可以这样成为一个牛逼的人物!
这样带来的一个心理现象就是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超过绝大多数人,大家都是笨蛋就自己一个聪明人,看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个没常识,那个没知识,其实最没常识没知识就是你自己,而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这种心理现象叫做虚假独特效应:指在能力上,人们会认为自己的品德、智慧、才气是独一无二的,他人都不如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普通人。
这种心理导致的行为,最后带来的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他其实没有足够的才能来支撑自己所做的事情,失败是必然的,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一旦失败,他就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他辛辛苦苦给自己树立起来的光辉形象被砸的粉碎。
举个例子:在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灌输自己是名门之后,要复国,但是慕容复为了复国一直干的都是一些下作的事情,到最后啥也没干成,疯了,跟一群小孩子说我给你们吃的,你们跪下喊我皇上。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独特效应带来的后果。
还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遇到个自大的王朗,王朗私下看不上诸葛亮,觉得他就是吹出来的,跟领导说第二天让他王朗上去跟诸葛亮说几句话,保证让诸葛亮羞愧的乖乖退兵。第二天两军阵前,王朗把背熟了的腹稿抑扬顿挫地念出来,结果被诸葛亮驳斥得体无完肤,听到最后一句: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气的当场吐血落马而死。
看看,才学不足以撑起你的野心,最后的下场是灾难性的!
那么,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其实很简单,不要给自己定那么不切实际的目标,把目标落在实处,就像王健林说的:先定一个小目标。一步一步走,一个小目标实现了,会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激励,即使失败了,也无关紧要,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就好比刘邦,一开始是个混混,后来摊上杀头的大罪了,就想着要活下去,就造反,能活一天是一天,后来队伍壮大了,面对的是项羽这个西楚霸王,就想着能在项羽面前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就成,活下来就有希望,最后力量慢慢强大了,最后才出来跟项羽掰腕子,最后赢了项羽,做了开国皇帝。
其实刘邦一开始就是想要活下去,没想着做什么皇帝,但是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个个小目标的积累,最后完成了千秋大业。
所以,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心理,千万不要志得意满,凡事脚踏实地,何愁做不出一番事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