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迈克尔.詹森教授很会讲笑话,有一次讲了一个关于他太太的笑话。詹森说,她太太买了一辆昂贵的汽车,却因为担心剐蹭,从来都不开。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呢,大家发现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
主流经济学假设人们都是理性人。如果你是个消费者,就不会乱花一分钱。广告、推销员、双11,对你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你是个生产者,每一分利润你都要赚。决策失误、一时冲动、错失良机,对你而言根本不可能发生。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决策一定会导致所有的资源都得到最优的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完美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大家熟知的《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卡尼曼就是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卡尼曼作为一名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极为罕见的。
特沃斯基是卡尼曼的合作者,他的聪明是出了名的。学术圈里有个笑话说,你越早意识到特沃斯基比你聪明,你就越聪明。
行为经济学的想法和理性人假设背道而驰,他们证明了,在很多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是理性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大师,也是公认的最令人生畏的辩论对手。他思维敏捷如电,言辞咄咄逼人。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很长时间内,是主流经济学的领军人物。
弗里德曼曾经说,人们之所以是理性人,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理解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而是因为他们本能地会按照经济学理论的逻辑行事。
台球职业选手在击球的时候,并不需要把计算进球路线的数学公式在头脑中都演算一遍。棒球手在投球的时候,也不需要知道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同样,你在购物的时候,并不需要知道预算约束、斯拉斯基方程等玩意儿。你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不需要为规模报酬、古诺模型这些东西操心。
弗里德曼成功地说服了他的同行。经济学家都认为自己智商很高,所以就认为别人的智商也应该和他们的智商一样高——这是典型情商低的表现。
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像职业台球选手一样挥洒自如,我们更像是刚刚站在台球桌旁边的菜鸟,动作笨拙、毫无头绪。
那么,在一大堆经济学理论和实际选择面前,谁才是那个更聪明的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它们仿佛是理性和感性的博弈,是勤奋和天才的对打,是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决。
关键是,在你决策或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是那本书、哪个人、哪句话触动了你的行动点,不管这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甚至没有对和错。
这世上,没有真正聪明的人,只有善于顺势而为的人,选择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