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8cdd1c844ad5e50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d91b92a69c7733b3.jpg)
大 暑
2020年7月22日
庚子年六月初二
16:36:44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a92390a162aa922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c9c958b9dbefed83.jpg)
《内经》里在夏季养生的内容中,
一个关键要点就是“无厌于日”,
意思是别看夏天太阳火辣辣,
但对人体好处多多,我们不要躲着它。
而中医自古提倡的三伏天晒背,
就是和太阳亲近的一种好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7558cdb8fe4ccbf7.jpg)
太阳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
而三伏天的太阳最具威势,
可谓人间一宝,
在排寒排湿、养阳补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具体怎么灸呢?
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
早九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
让太阳直接晒到后背。
后背上的督脉总领一身阳气,
两旁的膀胱经也是阳经,
这就相当于让人体之阳接通了天地之阳,
人体则能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天地的阳气,
同时膀胱经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有效排出体内寒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f4037533f3383166.jpg)
为了更好地排毒,
我们还可以在天灸之前疏通下督脉和膀胱经,
如果是给孩子做,可以捏捏脊,
然后从上到下按揉督脉两旁的膀胱经,
如果是自己做,可以撞撞后背,
这样的刺激、疏通可让晒背更好地发挥功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3f0769b6d3b5d739.jpg)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此时阳气外泄,气血趋于体表,
皮肤松弛,毛孔张开,
所以用一些温热散寒、开窍通络的中药,
贴到相应的穴位上,
可令药物更容易渗透进身体,
发挥温阳散寒的作用。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疾病调理。
但问题是现在很多孩子虽然是虚寒体质,
却经常有积食、内热,
到了三伏天更容易湿热交加,舌红苔腻,
此时就不宜用三伏贴或普通艾灸了,
好在今年我们开发出的“妙舒”药灸,
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虚实寒热,
我们都可以用药灸给孩子灸起来,
所以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
因为积食、内热的问题
让孩子错过调理虚寒体质的最佳机会了。
而且很多藏在脏腑深层的寒湿,
一般的艾灸如果没有药物的引导很难拔出。
药灸是我的师父精心配伍的,
刚好渗透性很强,能够透骨入髓。
对于一些大病、重病、久病,
邪气不仅窝藏在五脏六腑,
还存在于骨髓中,
而这款药灸不管是什么样的陈寒旧痼,
窝藏在哪里的邪气,都能搜出来。
很多人说自己是寒湿体质或者湿热体质等,
其实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既然此时变数大,适合冬病夏治,
那么我们就利用好这个变数,
给我们的体质来一次大反转。
这就是天时给我们的机会,
也是生生不息的夏日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71f56d9690c73af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2e1a169a2a311c70.jpg)
在湿热交加的桑拿天,
人就像呆在笼屉里一样,
往往光坐着就会一身汗,
汗是体内津液的一部分,
流汗太多会损耗津液,
津液对人体太重要了,
所以我们要注意补充津液,
而且还要避免过多地损耗津液。
建议多喝粥类、汤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e31a93084fe4bd33.jpg)
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外,
还应多食用益气养阴的食物,
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百合等。
尽量少吃煎炸烤制、味道厚重的食品,
这些食物所含的热性、燥性都会损伤津液。
此时还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食物,
如酸梅汤,既收汗又能生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11fce8e141f86001.jpg)
平时可以舌抵上腭,
这个小功法可以让口内津液源源不断地产生,
然后把这些津液分三口吞下去,
可有效填补体内津液。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892bd109031ff1dc.jpg)
在《易经》64卦中,
小暑、大暑的卦象是“遁”。
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
因为此时阳气过于张扬了,
我们就要收着点,
所以大暑期间不要做剧烈运动,
更要避免出很多汗。
运动最佳时机是早九点之前,
可以适当做一些让身体微微出汗的运动,
孩子可以跳跳绳、玩玩球类、
骑骑车、做做游戏……,
大人可以慢跑、打球、踢毽、
打打内家拳、站桩……,
而到了傍晚,最好的活动就是
散步、站桩、静坐、内家拳等
较为安静的运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baea2a34cc31b0fb.jpg)
养护脾胃的前提是,
不要让脾胃受到伤害,
脾有六怕,一怕撑,二怕凉,三怕甜腻,
四怕湿,五怕不运动,六怕多思虑。
只要我们的观念改变过来,
真正明白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
这六点说难也不难。
孩子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
爱感冒、咳嗽、鼻炎、哮喘、腺样体肥大、
长期便秘、长期腹泻、过敏、
积食、湿疹、有眼袋等等,
往往最后都会落到脾虚这一原因上。
脾主运化,这个“化”字大有玄机,
什么是“化”呢,就像变魔法一样,
把一样东西变成另一样才算“化”,
如果仅仅是切碎了、磨小了,
那只是物理形状上发生了变化,
所以这个“化”和化学的“化”是相通的。
我们吃下的食物,正是有脾来施展魔法,
才能让它们变成真正能滋补我们的气血津液。
所以很多家长执着于让孩子吃高营养的食物,
却忽视了孩子脾胃“化”的能力,
没有这个化,
再高营养的食物也跟我们没关,
不能为人体所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a645c58c55d323ab.jpg)
对于健脾,除了之前推荐的推脾经之外,
大家还可以借助药灸的力量,
可每天用药灸对孩子的神阙穴(肚脐)悬灸,
这个方法既能去除体内的寒湿、湿热,
也能强健脾胃。
另外我们之前写过很多养脾健脾的文章,可参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9be72bea21ddc1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7efab22886b09da4.gif)
由于今年南方的降雨量很大,
室内湿气尤其严重,
在这种高湿度的环境中,
人体也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所以除湿非常重要。
虽说如此,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改变自身才是根本,
饮食要清淡素食为主,
避免肉蛋奶等油腻食物更加助生湿热,
多食用些辛凉淡渗的食物,
如冬瓜、丝瓜等,以祛湿透热。
而最根本的祛湿方法还是健脾。
在改变外环境方面,
南方潮湿地区可常用除湿机除湿,
或者使用空调,降温干燥,
但务必注意温度不宜过低,
造成屋内外温度差别过大,
更易引发鼻炎、咳喘等病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5629/ebb297d46b1a0439.jpg)
大暑节气,受湿热之气的影响,
孩子容易出现易怒、烦躁的情绪,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
让身心得到“清凉”的游戏、运动让孩子参加,
比如看书、画画、书法、下棋等。
不要让孩子晚一些打斗类的游戏,
保持孩子的心境平和,
心静自然凉。
此时正逢暑假,
可能有些上学孩子的家长
会有利用暑假弯道超车的想法,
让孩子多做些题,多上些课,
在学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
其实这些想法都可以理解,
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负担过重。
一年四季有生长有收藏,
一天之内有白昼也有黑夜,
万事万物只有遵循一定阴阳转换的节律
才能让生机流转,
所以孩子的学习也不能什么时候都马力全开,
也要有松有驰,
寒暑假就是修整调理的时候。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
制定一个切实的目标、计划,
然后把学习的量分配到每一天的固定时间,
让孩子在学习上也形成一定的节律,
每天巩固一点点,但要坚持下去,
这样既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又有利于身心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