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西教育的对话——读《爱弥儿》和《论语》有感

东西教育的对话——读《爱弥儿》和《论语》有感

作者: 新东方优能中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0:47 被阅读0次

    教育是关于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话题,从《论语》到《理想国》,从《近思录》到《爱弥尔》,无数的思想家们在其著作中给出了有关教育的典范理念。

    在阅读《爱弥尔》以及《论语》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去思考教育的多重面向,思考如何更恰当地实现教育这份事业。

    一、《爱弥儿》——师法自然

        在《爱弥儿》中,卢梭将自己构建为一个假想人——爱弥尔的父亲,并通过对爱弥儿不同人生阶段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的变化,阐释了其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方法。

    在品德养成上,卢梭主张尽量减少恶劣环境对儿童自然本性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做出必要的引导。他并不急于让孩子在幼年时代就接受大量的知识教育,而更加注重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品格,并且接受必要的磨砺以形成强健的体魄,最终实现培养孩子自由、平等、博爱等善良本性的目标。

    就职业观方面,卢梭认为不同的职业需要被理解为平等的劳动,并试图让孩子树立起对职业最为本质的尊重。正如他本人所说,“在所有的技术中,最值得尊重的是农业,炼铁是第二位的,木工则排在第三位。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社会偏见的影响,也一定会是这样排定顺序的”。这与当下中国社会的职业价值观可谓是大相径庭,对于财富的持续追求使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去判断职业的优劣。

    对于如何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在本书中也做了相当详尽的描述。教师以及父母很有必要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职业观,以使这个社会能更加良性、和谐地发展下去。

    但并非卢梭不重视知识教育,他主张在合理的时间段给孩子施加合理的影响。在少年(8岁到12岁)时代的爱弥尔是需要知识的时期,而在这一阶段也是卢梭所认为的接受知识的黄金时间。与高强度的知识灌输不同,卢梭注重启迪式教育,他会引导爱弥尔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这也是基于上一阶段进行过必要的感官教育。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爱弥尔独立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孩子的心理需求上去发现孩子真正需要的知识类型。

    在爱情观方面,卢梭看重经过慎重考虑的爱情,故而坚持培养孩子对于爱情的尊重以及责任感。为了平衡人性中的欲望,注重发挥友谊的重要作用,因为一切友谊都要早先于爱情的产生。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每个男人都会期待博得女性的欢欣,真正尊重女性的人,会具有一种发至内心的真实和温存的热情”,而在婚姻后要保持忠贞是绝对有必要的。

    从《爱弥尔》中我们可以看到卢梭对于教学近乎苛刻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孩子从出生到成熟前始终的伙伴,对于老师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高的要求,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中所蕴藏的精神本质却是具有开拓性、启发性的。

    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往往忽略了学生自然性格的舒张,忽略了优秀性格养成的自然规律,太多地灌输了家长以及老师个人的道德情操。教学从双向互动的过程无意识地变成了家长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无论是过分溺爱式的教育,还是过分严厉式的教育,都难以考虑到孩子个体的差异性,这样是极具危险性的。

    在知识教育方面,如今的教育明显注重功利性,过度地关注结果往往会忽略了对过程合理性的推敲。一切过程与方法的判断标准都是以功利性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

    就恋爱观方面,当今的中国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避而不谈,我认为这也是在当今现实条件下必须加以调整的地方。在如今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孩子们极其容易在爱情观方面出现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卢梭的教育理念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普适教育中很难充分实施,也就更需要“学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四元互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带来优质的教育。

    二、《论语》——师从教化

        欲谈东方的教育之道,则不得不从《论语》谈起。《论语》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学专著,它“独句释意”的体例使它不能像其他作品一样极具逻辑性。

    《论语》在阐释教育理念时,一方面对老师提出要求,即老师该以何种方式去教育学生。孔子主张“启发式教学”,诸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焉”(《论语·述而》)。另外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就使被教育对象有了极大的选择性,可以更加合理地促进人才的发展。在这几点上,孔子的观点与卢梭相近——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其二是学生行为准则的要求。“君子”要严格地要求自身,诸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学而》)等等。可见孔子对于道德教化的追求,如此高的道德要求同卢梭的的观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人的道德判断标准是有所不同的。

    前后两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师生之间很好的互动关系。

    孔子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号为六艺,这正可以匹配素质教育的实施思路。

    由于孔子的观点较为久远,其原则带有明显的封建宗亲观念,部分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现今教学实践。但其中所蕴藏的传统家庭道德概念,如孝和悌,都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而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所谓的“忠”,这些基本原则在如今都是可以和现代文明相接洽的。

    三、有关当下的教育

    教育事业可谓是万业兴盛之本,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拥有一套适合国情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体系。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的优化以及改变不单单是具体方法那么简单,我们更应该寻找更具前瞻性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固化的教育体制具有惯性,想要去改变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愿意突破,“道虽远,不行不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李恒  西安新东方学校优能初中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西教育的对话——读《爱弥儿》和《论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ee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