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第一次知道输出和输入的潜台词,似乎是2018年冬天,当时是简书名家李砍柴的文章里这样比喻的。
他说,只有足够量的输入,才有内容可以输出。当然原话不是这样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就觉得这比喻太形象了!阅读是输入,写作就是输出。如果不能保证一定量的输入,那拿什么来维系输出呢?脑子里的库存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有干涸的时候,保持有效的阅读习惯对于写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今晚七彩再次提到这一点,一边听着语音,我一边默默地拿起手边的笔,写下今天的文章标题——持续输出,不断输入。
我觉得这八个字值得深思。
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灵感枯竭,现在想来,与阅读的暂停有关。
我忽然想起最近作文课上,孩子们写完的作文,我一直都是要求他们至少读三遍,这样有助于他们的自我修改。从最初的不会检查,懒得检查,到后来被我的“决绝”给镇住了。
后来,孩子们一点点地发现了自己的马虎大意。每次他们检查自己新写的作文时,发现错别字不是害羞,而是特别开心和骄傲!“老师老师,我找到错字了……”
如果不写,就无法发现自己的马虎粗心有多么的夸张。由此可见,这小小的输出反倒为作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地输入。
那么,到底是输入支撑输出,还是输出完善输入呢?
这个问题或许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神似,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一件事,写作的同时记得阅读。阅读就是基础,长期持续的基础。
阅读不仅仅是阅,也不仅仅是读。有效的阅读需要动口,动笔,动脑,多种感官全力合一,这样的阅读效果一定是最完美的。
写作不仅仅是写,也不仅仅是作。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首先要收集素材、然后再加工素材、输出信息,包括后期的斟酌修改,每一步都需要全力以赴。
无论是关于输入,还是关于输出,我都不是专业人士,我只是可以做到阶段性地思考和感悟,然后又阶段性地自我忽略了,这也是我写不出优秀作品的原因之一。
时刻提醒自己,时刻自我反省,虽然很鸡汤,但还是有必要的。
这条路,是自己喜欢的,没有理由不鞭策自己好好地走下去。
感恩,感恩提醒我的人,感恩指引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