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从西藏归来时,魂留在那里一部分无法带回,疯狂搜罗有关藏区的、佛教的各种书籍,呼唤灵魂归位。我知道我爱那里。
《西藏生死书》是最触动我的一本书,不是它的精妙语言,只因它的内容动人。我极其感激那时能遇到这本书,教我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对死亡,得以在不久后从父亲离去的过程中得以实践和体悟。
《西藏生死书》是锁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本书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流传于世界,来到大陆也不算晚,学佛的人大概都知道它。
一本大红封套的关于死亡的书籍,与我们惯常的死亡黑截然不同,这种处理特别吊起了我的胃口,这个颜色大概也是此书阐释死亡的独特立意。
打开书,迎接你的是四行字:
愿此书能成为生者、
濒临死亡者与亡者的解脱指南。
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助益,
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的旅程。
那么,开始阅读吧。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就这样开始了,开篇便是生与死的关系,如此震撼,不得不翻回头看看目录。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三篇 死亡与再生
地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同的历程
好,你都明白了,这是一部将死亡的书,前所未有的认真对向死亡的导引。
前不久听一个医生说,我们如今的教育,都是死死抓牢生命、与命运搏斗的教育,唯独缺少死亡教育,尤其孩子是不能触及死亡的。人人要面对死亡这个事实,却人人避讳谈及。因此病人都是执着地与死搏斗,最终都痛苦不甘地离去。我想医生们的职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见证了死亡的力量,以及回天的无力吧。我们不得不思考就我们的能力所能做得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本书恰恰弥补上了这一课。这一课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没有走神,没有吃零食听音乐,只是读得疲惫时会打个哈欠,然后返回去重读。
作者那样平静地讲述死亡,讲死生死的必然,并将在后面指明了死去的通道,不管你是否佛徒,是否理性或迷信,请放下你所有的执念,慢慢跟随他的引领,渐渐认识死亡,渐渐接近死亡,它不再可怕不再令人恐惧。
我们不在这里讲佛,只在这里讲如何平静地面对死亡,正视这个不能逃避的必然,同事学习如何帮助濒死者度过这个艰难期。
如果你将之看成终点,大部分人是无法坦然接受的,很多人会说一了百了,那只是活人的自我安慰,于是,此书告诉你,那不是终点,是个起点,你轮回的起点,你去往下个旅程的通道正在等着你呢。我不由得对号上了周易的“否极泰来”,周而复始,日月星辰等等,好的,我们信了,这是个自然规律,那么信了就接受了吗?恐怕没有吧,所以越是接近死亡越是挣扎求生,害怕恐惧,因为你不信,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我相信你并没有看进去我写了什么,除非你看了这部书。这部书是一本心理疗法,治疗死亡恐惧症的疗法,他说,有一条通道在等着你,将你送往新的旅程,你会无比舒适地走在上面,从未有过的舒适幸福,但你还要面临考验,请不要被绚烂的光影迷惑,不要跟随那种美丽的诱惑,你要继续走下去,才能走到你的新生。那么如何对美丽的诱惑视而不见呢,那要看你此生的修为了,此生的修练是你平静地走进幸福通道的保证。这便是佛家在导引你首先作为生者要获得内心的平静,练就向死而生的豁达心态。
说的我都渴望去印证那个新的起点了。不过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慢慢来吧,将心归于无限宽容,归于无限善意。
好了,唯心论到此。那么我们看看,这部书的显示意义吧。
我认为最有现实意义的,最接近生活,最可实施的就是临终关怀。都写在“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里。
我度过此书后,经历了父亲的死亡过程。在那段不长的时间里,我不断地抚慰他,用各种办法减轻他的痛苦,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陪伴、倾听和一起谈论死亡。
在一个周六,他几乎一天都在说话,我们谈话。他问我如果重新选择专业,是不是要选择文学,我说不是,是心理学,他稍稍吃惊。然后轮到我问他,他说要选择一个工科,埋头安静地做一件具体的事。我问他是不是对此生不满?他沉默回答,最后扭头慈祥地看我一眼。
当他谈到财产,我让他相信家里绝对不会因此起争执。他谈到骨灰安放,我说完全同意他的想法。
又一天,他更糊涂了,把我当成母亲抱了很久,然后突然明白过来,叹了一句:“我可怜的小姑娘。”他私下里常这样叫,不管我多老都会这样吧。
昏迷不久,父亲很快就走了。眼泪是自己流下来的,像洗脸一样,但是心中很平静,只对他说:“快走,不要回头,不要入梦,去做神仙吧。”
这是我对临终关怀的一点点认识,与之共同面对死亡,不抵抗,不做医疗上的过多打扰,使之获取平静,安详离去,就是书中学到的。非常有用,对死者对生者同样适用。
之后,我又去过几次临终关怀医院,那里住着因各种疾病无法治疗或者无力治疗的病人。见到他们,我更加明确,临终者需要的是陪伴和倾听,如果你能够理解当然更好。他们什么都明白,不需要无意义的安慰。
有个女人,年轻时在工厂浴室跌断了 脖子,躺了几十年,如今脏器均已衰竭。我站在她的床前,
她问我:“你多高?”
我说:“1米6.”
她说:“那你可不高,我1米63,比你高。”
我笑着说:“我算矮个。”
她也笑了,说:“我18岁时1米63,要是没摔,没准还能长呢。”
她让我画副画挂她床头,那里已经挂了很多画,她说:“你画副大海吧,我没见过大海。”
我给她看手机里我拍的海和沙滩,她边看边惊叹。她一点也不悲哀,她的悲哀早已给了几十年前。
还有个老兵,没有双腿,我静静地听他骂了两个小时,骂各种事情各种人,但他不骂不来看他的儿子。带上你足够的耐心和善意,去倾听,获得你不能预料安心。
回到书里,讲到死亡通道、中阴身、轮回等,全部依你生时的修为而定,因此生者要早早做死亡的功课。
上师死去前,几天不吃饭,肠胃清洁,身心愉悦,疼痛并不能抹去他脸上的笑意,他等待着。他说你们都出去,过一会再进来,身边的人退去,留他独自与死亡接轨,他用一生做好了死亡的准备。我也想这样。
好了,《西藏生死书》,自由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