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去参加了孩子学校举办的六年级家长会,会上除了讲解了小升初预报名事宜,还让我们听了一堂关于“爱和规矩”的心理教育讲座。
作为一名母婴育儿类博主(并不垂直),我对这个讲座所讲的内容并不陌生,也很赞同老师所讲的观点:首先是要无条件地爱孩子,然后要区分溺爱,在处理“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个要素中,达到和谐或说平衡状态,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不错的规矩。
什么叫“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要素达到平衡呢?
情境,就是不同的场合,比如是在自己家还是在朋友家。一个孩子如果在朋友家,既能做到不随意翻别人的东西,又能放松自己,和别人轻松互动,经过朋友的允许去玩耍、吃东西,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讲规矩的。
反过来,若他在朋友家跟在自己家里一样随意翻抽屉找吃的,那就把自我放太大,不顾他人了;而若他只顾着他人,不顾自我,那便会变得非常拘束,完全不敢表露自我的意愿。
老师的PPT上把这三者画在一个圆中,分成三等分,分别填上自我、他人和情境。之所以是三等分,就是指平衡。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情境和他人,全是自我,或者说自我占据了很大部分,那他一定是自私自利的,不分场合不顾他人感受的,极端的就是会出问题。
那若是只有他人和情境,没多少自我,这个人就也会产生问题,他会挤压自我的生存空间,逐渐失去自我。
而父母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只顾着孩子,没有了自我,孩子便会变得自私膨胀;如果只顾了自己,少管孩子,孩子就变得缺爱;如果不管情境,不分场合,孩子也便分不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规矩就在如何分配这三者的比例中逐渐形成的。
当然,老师还是把演讲的重点放在了解释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上,毕竟很多家长虽然爱孩子,但实际上做法不当的多的是。

讲座结尾的一名家长提问,既证明了这一点,也是我认为本场讲座最有意思的一趴了。
讲座结束后,老师特地留了几分钟时间答家长问,不过我们这届家长都比较腼腆,仅有一位男家长提问。
这位爸爸说自家孩子其他都好,就是隔段时间在作业上就变得特别拖拉,经常讲半小时也不听,不肯去做作业。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
老师就建议家长今后不要讲半小时这么啰嗦,点到为止即可,并且让家长观察下为什么孩子隔段时间就会这样,是不是因为情绪的问题啊,在学校受挫了的关系啊等等,也不是非得找出原因,只需观察他情绪上是否跟往常不一样即可。
就像大人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受挫而摆烂一样,孩子也会有这种现象,那就不用着急催作业,先情绪上给予支持和理解,让孩子在家先获得放松和接纳,然后就有能量去学习,这时候再适当提醒一下他去做作业就比较出效果。
然而,老师每说出一个建议,这位家长就否定一下,说到最后,直接说“没用的,怎样都没用,都试了,都没用。”
于是老师立刻就找出症结所在,她说,好,那这位家长的问题就是不信任孩子,爱和信任是一体的,无条件的爱就是教育的底层逻辑。你从来都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你打心底就认为孩子无论怎样都改不掉,那自然你做什么都没用。
孩子就是最灵敏的,他就算没有意识,但潜意识也能知道爸爸不相信自己,所以他就会有一种“反正你也不信我能完成,那我就不完成给你看”这样的摆烂思维和行动。
啊,这一点真是说得太棒了,很多有类似问题孩子的家长,你们扪心自问,是不是已经不信任孩子了,是不是已经各种担心孩子都设想到一切最坏的可能了?
很多方法,其实真的是你觉得它有用,它才能起作用,你要觉得它没用,那是无论如何都没用。你觉得你孩子能救,那就是能救;你觉得孩子没救了,那是真的没救了。当然,在这里只讨论大部分普通人的情况,极端个别者除外,比方反社会人格者,那是真没救,但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是本性好的,那我们父母就该给予充分的爱和信任。
还有针对半小时说教这个时间点,老师的说法也很有意思。
她对家长说,你讲了半小时孩子都不听,那肯定是因为你讲的孩子不喜欢听。你家孩子一定是性格比较内敛的,换作性格特别活泼外向的孩子,肯定听不到半小时就跟你吵起来了。
我也觉得很好笑,怎么可以六年级了还能对孩子训上半小时呢,我家孩子多说几句就要嫌我啰嗦了。代入一下孩子,这半小时的说教真的太崩溃了,孩子估计已经养成了听说教像听念经一样麻木了的习惯,不然真是忍受不了的。
其实谁愿意被说教呢?别说说教了,就是安慰,安慰不到点子上也会令人郁闷或生气啊。
就像我之前给住院的婆婆陪床,才两小时不到的工夫,被婆婆精神折磨得受不了。因为她隔两分钟就要吵着脸麻呼吸喘,让我去叫医生,给她再挂两瓶水。事实上,医生已经来过两三次,跟她说了这次治的是甲状腺,跟脸麻没关系。但老年痴呆总是会有刻板行为,且说过就忘,就真的很折磨人。
于是,我就忍不住在闺蜜群里吐槽了,结果有个闺蜜就安慰我,说没办法,这就是生活,又说反过来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也是这样折磨我们父母的,就当是报恩。
我当时就上头了,立马阻止了她的继续安慰并停止吐槽去刷小视频转移注意力了,否则我怕自己会暴走。那个时候真是没办法听任何劝我要孝顺的话。哪怕她是好意。你说谁不知道要孝顺呢?可我当前就是受不了啊。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啊,难道他不知道应该去做作业吗?可他就是心里烦啊,不想去做啊,你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再去跟他说应该马上去做,就该先做了作业再玩,他可不就想要爆发吗?让你催催催,我偏不做。
就这个道理,要是很多家长都真正弄明白了,也就知道该如何跟孩子沟通了。
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家长说一句,你是不是现在很烦不想做作业?那我们再玩会儿,过半小时再做。边说边去抱一抱孩子,然后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玩会儿,孩子就会有受到支持和接纳的感受,就会有心理力量去对抗做作业的阻力,从而主动去做作业了。
无条件的爱,其实真不是件容易事,既然做了父母,我们就要时时刻刻体察自己,当下究竟有没有在真正无条件地爱孩子。这就是我在教育里一直努力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看似我没在管孩子,却实则最用心的地方,经由家长会的触发,想要分享给你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