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免疫力低,又因为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所以非必要我一律不出门,也就好久没和朋友散步了。
今天她出门散步的时候打来电话,我们聊了一个小时。聊的最多的是她最近又开始看电视剧《红楼梦》,然后就聊到了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她还没看完的《瓦尔登湖》,我们都感慨这些作者都太有天赋了,这些作品百看不厌。
而后我又想到了余秀华,说写作确实是需要天赋的,你看余秀华一个残疾人,也没上过多少学,可是她写出来的作品却是那么优秀,我又说你看我俩的经历算是丰富了吧(我离异再婚,后来老公出事我又患癌,而她早在八年前就丧偶成了单亲妈妈),可我们却什么都写不出来。我说我们家刚发生变故的时候,我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此生还会有这种经历,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会写,我这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我就是一本书。朋友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说是啊!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是大部分人都写不出来。
聊着聊着,我忽然意识到,这样对我们来说似乎也不是坏事,反而是种幸运。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是由痛苦中产生的,伟大作品的作者,对痛苦的感知程度必然异于常人,这皆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所以才对痛苦的感知格外敏感,他们活的也就会更痛苦一些。
实在说,如果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我宁愿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更敏感一些。 可是若我没有那种能力,我也感恩上天的怜悯,让我对痛苦的感知迟钝一些,在苦难重重的命运里,能够活的略微轻松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