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它和环境的互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也是生命延续的基本依赖。父母不仅给予他生命,更通过父母这座桥梁促成他和环境的交融,这是一个学习知识技能经验的过程,也是基本的生存知识。
父母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转化为生命所需要的食物、药品、工具等,从而构成一个生命维持环境,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
相近的人群、相似的环境、通用的技能和知识,形成一个更有利于这些家庭稳定的大环境比如社会、民族和国家,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这个群体的文化。
为这个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的自然环境,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来说,它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就表现在文化的不同上。
文化的差异性是必须要存在的,这也是不同群体在自然中生存的先决条件,先人总讲的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目前流行的知识文化的非多样化、环境的简单化,既妨碍了大自然规律化运行、更与人们的基本生存规律对抗,其结果对自然不利,对人类的生存延续也不利,至少对某些民族是很不利的,比如汉族。
当前这种情况很显著的两个特征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前者不仅革除了维持人与自然良好关系的文化,更破坏了国人赖以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环境。后者则是直接引入了其他民族和环境的文化,甚至其他民族的人的活动。这些对于原著居民无疑是致命的冲击,他们一方面在丧失文化,一方面在丢掉环境。他们原有的知识由于环境的毁坏没有了用武之地,便沦为了没有知识的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去生存的人,他们被定义为穷人。
只有了解穷人的来源,才知道如何让人们脱贫。贫富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维持生存的能力。
如果单纯为了中国人的脱贫,其实很简单,几千年来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传承良好的传统文化,已经证明是最行之有效的。
如果企图为了睦邻友好,绝不对抗,我们就必须要革除自身、满足他人了。因为他人之所需,非我辈之所能,所以,纵然我们拼尽了所有先人遗留的资源和后代子孙所必须的资源,也未必能够如人所愿。
其实,这个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就是因为它可以保护这一处的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人群,没有了这个功能这个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这里的人们也就会很快销声匿迹了。
一个群体的消亡不一定需要太长的时间,只要一两代人拒绝延续或者禁止延续或者耽误了延续,也就完成了断子绝孙的壮举。中国有太多群落就是这样消失的,当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人种,拥有着缺乏历史渊源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热衷于改造环境、颠覆文化、无视历史。
中国的穷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富人也更加的国际化,中国的穷人很可能是中国文化最后的殉葬品。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汉文化。虽然同样都是用的汉字,但大家未必都是中国人,因为汉字和汉文化与汉人是一体的、相谐的,用着汉字而不知道汉文化和汉族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这些人正拥有着、操纵着国家机器。
汉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尊重自然、珍惜土地、敬重先人,努力创造一个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的社会,为子孙后代营造宜居环境。这和其他民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也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能达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