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养科学素养,从认识昆虫开始——儿童科学素养的教育指导书

培养科学素养,从认识昆虫开始——儿童科学素养的教育指导书

作者: 读书的苏菲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10:26 被阅读0次

    2018年5月,一条网友半夜起床喂蚕桑叶的新闻,让很多人爆笑。

    新闻的大概内容就是:一个小时候没养过蚕的小姐姐,长大之后为了圆自己的养蚕梦,买了几十条蚕宝宝。没想到店家还送了大几十条蚕宝宝。结果蚕宝宝越来越能吃,分分钟吃掉一大堆桑叶。为了不让蚕宝宝饿死,小姐姐要晚上掐点喂桑叶。真跟我刚生了娃,天天吐槽要半夜起来喂孩子吃奶的同事有一拼了。。。

    想看新闻具体内容再笑一笑十年少的,可以点这里:半夜起床喂蚕的新闻在此

    这条新闻,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啊~

    其实不只几十年前有小学生养蚕,现在也有很多小学生养蚕。我同事说:现在有的教师会要求小学生养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但同事接着吐槽说:其实最后都是孩子看着她们养蚕。。。

    教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养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为什么最后成了培养学生家长的科学素养了呢?

    因为缺少细致具体的指导。

    教师布置养蚕任务的时候,大多说地很笼统,只是告诉学生:要观察蚕的生长,写观察日记。可是:

    多久观察一次;

    怎么衡量蚕宝宝的生长;

    观察日记都记录什么?

    这些具体的作业指标,很少有老师在养蚕之前布置给学生。而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指导孩子观察蚕的生长。

    结果就成了:老师布置的养蚕观察作业,变成了孩子看家长养蚕。

    如果你有指导孩子观察养蚕的需要,或者想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可以看看《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


    《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解决了教师和家长想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但又不知从何做起的问题,手把手地交给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按照这本书的内容,儿童就能从认识昆虫开始,开始形成科学素养。

    因为《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汇集了昆虫的基本知识,并用这些知识设计了昆虫游戏,还给读者介绍了很多生活中就能完成的简单科学实验,读者一边学、一边玩、一边做实验就能了解昆虫知识,形成科学素养。


    比如:如何观察昆虫特征,书中有明确的观察指导要点:

    说了半天科学素养,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科学素养”?

    国际上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有很多,但不论哪种定义,科学素养都涵盖以下几个内容:

    1.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能培养多大年龄儿童的科学素养呢?

    5岁以上。

    但是,请注意《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

    更适合: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手册。

    不适合:12岁以下的儿童独自阅读。

    原因:

    1.《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的内容虽然不高深,但是很多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都是通过文字介绍的,这对12岁以下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容易。

    2.书中的插图不多,即使有插图也都是科学性为主的解说图片。阅读体验不是很有趣。

    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要指望买了这本书,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就能按照书中介绍的游戏和实验的方法、步骤,开始做昆虫游戏和实验了。

    12岁以上而且特别喜欢昆虫的儿童可能会这么做,但如果对昆虫没什么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够的儿童,即使到了15岁,估计也很难根据文字叙述,能独立完成书中的动手实践内容。

    阅读方式建议:

    《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更适合成年人阅读之后,按照儿童年龄,挑选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内容,学习知识,并完成游戏和实验。

    不论是家长还是小学或者中学的科学教师,都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而不是把这种教育任务推卸到一本书上,认为:买了书,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当然,如果儿童自己愿意阅读并独自完成书中内容,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放手。


    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阅读并指导儿童阅读《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呢?

    首先,阅读《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书末的教师指南和资源列表。

    1.阅读教师指南(130-131页)

    教师指南列出了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内容,家长和老师可以按图索骥,挑选书中相应的部分,进行阅读和实验指导。

    说明:美国小学为1-5年级,初中未6-8年级。我们可以按照这种标准,和我国小学、初中进行转换。

    2.阅读和书中内容有关的资源列表(126-127页)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每一章的书外资源,家长和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搜集更多的信息,既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又能找到有趣的内容,用来吸引儿童学习。

    其次:引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中的科学知识部分


    《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涵盖的知识以昆虫学为主,但也涉及到了生物和物理。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儿童阅读之前了解相应内容,提出与此有关的引导问题,引发儿童阅读兴趣。

    生物学知识:

    1.生物分类系统

    生物是对所有生命体的总称。1735年, 卡尔·冯·林奈创立的用:界、门、纲、目、科、属、种,这种分类生物的方式,沿用至今。附录列出了不同目的常见昆虫。

    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提问:学校里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入不同的年级和班级。我们对生物的分类也是这样,那我们应该把蜜蜂、蝴蝶、蜘蛛,这些昆虫,编入哪些班级呢?从而引出生物分类的方法。

    2.变态发育

    蚕宝宝和破蚕茧而出的蛾子,都是同一种生物。这种幼虫和成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发育过程就是变态反应。

    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提问:蚕宝宝吐丝之后,变成蛾子,那蚕宝宝和蛾子是一种昆虫吗?为什么蚕宝宝从小到大的模样会变,而小狗、小猫从小到大的模样不会变呢?

    3.昆虫的基本常识

    昆虫的身体部位与作用;昆虫复眼的特点;昆虫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提问:昆虫的身体和人的人体有什么不一样?蜻蜓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蛾子不会说话,它们怎么告诉自己的伙伴这有好吃的呢?

    物理学知识:

    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频率和分贝的含义。

    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人能听到所有物体发出的声音吗?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翅膀发出的声音,听不到蝴蝶翅膀发出的声音?


    再次,指导儿童完成实验和游戏,体会科学方法——科学素养中的解决问题部分

    家长和教师需要指导儿童体会《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中体现出的科学方法。

    1.实验中设置对照组


    2.实验对象条件一样时,实验结果才有意义

    这个实验能让儿童了解:当参与实验的实验对象差别很大时,需要把这些实验对象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换算,这样实验结果才有意义。


    最后,请不要忘了给儿童渗透正确的科学理念。

    《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不止一次提到:要认识到昆虫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昆虫大量死亡,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也会影响到人类。

    所以,书中特别提到:捕捉昆虫时,只捉一两只,不要大规模破坏昆虫。如果在某个地方,只看到独一份的昆虫,就不要捉了,这很可能是濒危昆虫。

    家长和教师在指导儿童时,更要把这种爱护自然,生态系统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传递给儿童。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科学素养很好,可以参考一下国际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估项目。我国在2015年,参加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根据该项目2015年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近70个国家中,名列前茅。但细看评估报告,就会发现:我国参加评估的学生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而这些地区几乎可以称为我国最顶尖的教育地区。

    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在这些地区接受教育,应该怎样培养科学素养呢?

    按照《我是博学家•不可思议的昆虫学》这本书的内容,开始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不失为一种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科学素养,从认识昆虫开始——儿童科学素养的教育指导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j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