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在生活中太司空见惯了,像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看见保险的宣传。以往我是对它不关注的,觉得它们这类公司跟传销差不多,一个是正规的,一个是不正规的。因为对传销的畏而远之,没有好感,所以对保险一直留有偏见。(传销的负面新闻太多,而且组织者为了得到钱,疯狂而不惜代价的扣留人质,逼其交“份子钱”。)
这一段时间随着学习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对保险这个概念和职业有全新认识,从我头脑里把它从传销之类的组织猜疑中给拔离出来了,重新还原了这个职业应有的名份和职业地位。
保险;以损失分摊的方法,用多数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
人类从古代开始就想着如何与自然灾难和人为侵害抗挣,在抗挣的过程人们想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人类的损失减到最低,这时也就萌生保险的想法。保险最早起源于公元916年的罗地安海上保险,那时,运输货物的船只为了能够在风浪险恶的海上活下来,不得不减轻船身的重量来求得生存。那时就规定;”为了全体利益,为了减轻载重而抛弃的货物,损失由全部受益方来分担。“后来到1720年,经英国女王批准,英国“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海上经营保险公司。而后,从海上保险的业务逐渐发展到非海上的保险;火灾保险和人寿保险。
在生活中离我们最近的、最熟悉的就是人寿保险了和车辆保险了。
以前传统以收入储蓄金钱的方式抗风险变动性太大,要么高,要么低,如果人生一场大病就可能把全部积储搭进去,车辆出现一次稍微不慎就可能倾家荡产(有钱的富二代之类的富豪就不说了)。当然,如果一生平安,那你的原来的储蓄还是蛮可观的,可是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可预测的,要不就不会有保险这个词和职业了。
保险公司就不同了,它可以向你提供一种“未来收入一致性”的服务机构,或商业机构。只要你每年拿出收入的一小部分投入,就可以在你遇到大病大灾的情况,依然让你持有现在的收入而不会有任何损失(前提是你没有这些情况,你投入的钱也不会退你)。
保险公司对一些需要支付保费的的费用是从那里来呢?是从很多投保人的费用和多方渠道的投资利润中来的。它采取的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形式,以全民救助一人来起到保险的作用的。
保险公司不是什么事情都保的,具体来说要保的事情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标准
1、要保的事情一定是要有概率性,不能够是确定的。
也就是保的事情一定是不确定性的,才有保险的意义。如果你能提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保险公司就是无法设保的,否则就是保险在做慈善了。
2、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
如果投保的风险概率是相关的,具有全局性,涉及所有人的,那么保险公司是无法设保的。比如说全球污染,海上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
3、每一个概率事件都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
也就是说投保人是无法控制风险概率的 , 不以投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生病,交通意外等。
那么,保险公司是如何运行和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呢?细分和加总
一家公司只有一种保险,不管男女老少都以同样的费用来投保,年轻不生病,而老年人经常生病,那么老年人搭了年轻人的顺风车。这时市场又有一家公司,对投保做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保两种经营模式,年轻人投保的费用比较低,而老年人的投保费用自然就比较高。那么这家公司就更有吸引力,更受年轻人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险种类越来越多的分类越业越精细,公司会对来投何的人,人的种类,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来进行细分,分的越细,同一组里的人风险就越接近,他们被别人占便宜的机会就越少,他们要交的保费也就越低,他们也更愿意来这样的公司投保。
保险公司会对每一个细分的投保小组进行人员加总,同样风险的人越多,产生的风险率就越精确,每个小组成员交的费用也就越低。
当你全面了解了保险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让它为你的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行,使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的更加有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