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过这本书,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产生多少影响,当初看完觉得是本好书,却没有意识和动力把书里面的7个习惯坚持下来,最后和许多书一样,算是白读了。今天再看一遍,才发现作者史蒂芬·柯维这本书的重要价值。
好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据说,人的行为每天有95%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按照已经形成的各种习惯自动化运行,如果能够培养形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们的生活之路会走的越来越顺畅。
七个习惯是一套完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给我们的是具体可操作的工具,全世界已经有非常多的人通过践行这些方法,实现了个人价值。
习惯一:积极主动
作者首先探讨了时下流行的3种社会观点,即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指出这些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都是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接着以维克多·弗兰克尔(二战期间被关押在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举例,得出“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的观点,随后给出了积极主动的定义: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还有选择的自由。
进而说明,人能够采取主动、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务上,来判断这个人是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焦点放在影响圈,消极被动者焦点在关注圈。并把我们面对的问题分为三类: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无法控制的,这些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手里。
从一个人的言谈方式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如果........"和“我可以.......”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看待问题方式,“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结症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有点像“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的意思,但作者更强调面对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不同人应对错误的选择中,可以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积极主动模式在本章的最后,作者总结了践行积极主动的方式,做出承诺,信守诺言,邀请大家进行为期30天的践行积极主动习惯的试验。我们不一定非要像弗兰克尔那样,在经历了死亡集中营的遭遇后才开始认识并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日常生活的琐事同样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如面对交通堵塞,孩子的叛逆行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挑战等,并思考把精力集中在哪些事情上,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你所面临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