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次旅行的途中,目睹在某景景区某大学一男生为向女友示爱,精心设计。
场面大致是:在男生在客栈楼灯光亮起“ILOVEYOU”字样,随后向女友送上玫瑰,两人当场甜蜜拥吻。最后,他包下一辆小车,将女友从校园接到这里。
估计一下,旅行,气球、包车、鲜花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过万
追求浪漫的恋爱过程无可厚非,可浪漫也要和自己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否则就是在盲目追求恋爱的高成本化。如今,在爱情、婚姻高成本化的大环境下,一些想“自食其力”的青年只能对爱情、婚姻望而却步。“没钱你就别想谈恋爱”、“没房、没车就别想结婚”已成为“物质化”爱情、婚姻的口号。对物质的过度强调,也让婚恋方向剑走偏锋,“真爱难寻”已成为很多人的哀叹。而要让真爱回归,首先要端正寻找真爱的心态,别让“高调爱情”、“金钱婚姻”冲昏了脑袋。
更重要的是,青年正处于物质基础的薄弱期,基本属于“纯消费者”,却极其推崇物质化的恋爱方针,这巨大物质成本便会在无形中转嫁给父母。当父母成为恋爱“高成本”的间接承担者,子女就可以肆无忌惮为追求浪漫爱情而大把挥霍;当年轻人缺乏了对生活成本的必要承担,便促成了“低成本化”的做人模式。这种“寄生”方式令人忧心:它会让青年失去人生理想、扭曲生存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是很不利的。
在一些西方国家,无经济基础的年轻人恋爱、结婚,并不追求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的浪漫,结婚时也并不强求所谓的“房子、车子、家电”等,也不会“理所当然”地要求父母负担自己恋爱、结婚的全部花费。他们认为恋爱是力所能及的情感表达过程,结婚更该是两个人共同奋斗的幸福过程,而不能一味依赖父母,让父母越俎代庖,全操全办。养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可子女成年后恋爱、结婚并不在父母的义务资助范围之内。
相形之下,某些中国父母的过度给予和一味包办,让子女缺失了接触风雨的机会,也缺失了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而在父母的庇护下,恋爱、结婚成本节节攀升,对子女并没有多少冲击,他们依旧在“低成本化”地生活着,陷入水火的是那些只知为子女操劳的可怜父母们。因此,父母应认识到对子女的过度给予是种纵容,一味包办是在矮化子女的生活能力。只有把子女“放飞”于社会让其自食其力,子女才能深刻体会到恋爱、结婚过程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果实,更让“恋爱、结婚高成本化”得到理性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