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年华依旧,青春不老

年华依旧,青春不老

作者: 万小象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0:30 被阅读28次

    最近在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九志天达的编辑将合集命名为《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大概提起余老先生,人们都能默诵起那首《乡愁》,每每读来,都令安土重迁的国人深有感触。即使几岁的孩童,也能从中体会到些许的哀愁。

    然而除了这首广为流传的诗之外,他还著有诸多诗书。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白玉苦瓜》等散文、诗作、评论集等。梁实秋有言:“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当真是对余先生最为贴切的评价。

    以前的大家们写作,总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人们好说读某个人的作品就像品茶一般。可现在不了。

    现在大家喜欢快阅读。网购讲求快,工作讲求快,音乐讲求快,吃饭更要快。原本需要一个小时阅读的书,也有不少人追捧着十分钟就完。并且就有人专门做这个事情。这样一年算下来,读过一百本书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可阅读的趣味毕竟是少了的。

    尤其是对于散文这类“毫无用处”的书来讲。你从散文里读不到处世厚黑学,亦学不到任何能用于工作的技能。但能让人心中了如明镜,如清泉。

    魏小河在《冒犯经典》中说,散文真正的好处,在于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与情绪,被文字定格下来。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代,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

    是了,散文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情绪,读者看来便是一处风景。写得好了便是一处美景。

    “年华依旧,青春不老。”是的,这是一本与青春有关的书,哦,不是说那种八零后九零后青春校园少男少女暗生情愫的事,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关于青春不再的往事。是长大成人以后蓦然回首的感悟,是有一种遗憾的美好,愤怒的美好,残缺的美好在里面的。

    中间有一篇是叫《焚鹤人》,是一个中年人带着家里的小丫头一起放风筝然后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舅舅一起放风筝的往事来。本来嘛,放个风筝有什么好写,有什么好看。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平淡淡的生活片段竟然让人欣喜不已。

    他是一个平凡的爸爸,有三个女儿,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和三个孩子一起放风筝,承载了孩童的梦飞向了天空,也随着孩童的呼喊跌落在地。在孩子一声声欢呼中,父亲生气了,他气什么呢,孩子瞎胡闹,风筝也不听话。于是他蓦然想起那年的舅舅,也是同样的白鹤形状的风筝,只是后来那白鹤挂在了树上,再也取不下来,舅舅便发誓再也不放风筝。

    少年的他不解,直到后来他才懂得,这辽远的天空是舅舅梦想所到之处,风筝断了,他的梦也就断了。“男孩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时的思想是长长的思想。”少年爱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梦的延续呢?可是,直到很多年以后,他带着孩子们来此地放风筝才想起这一切。彼时,舅舅已经葬身于一场飞机失事。


    我想起中学时候学到的一篇文章《在山的那边》,文中那个孩童一直在畅想,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是山,是海,还是别的什么。是信念,作者回答。只要你有信念就能到达远方的海边。那时候多喜欢想往外面的世界啊,即使离开家的人,总有一种“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哀愁,抑或者像《乡愁》里所写的无奈与愁思,也还是想到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可是多年以后,当我真的身处他乡,顿生漂泊感的时候才想起那个趴在窗前渴望外面的世界的小孩多么可爱。甚至会有流泪的感觉。甚至很难说清楚,是因为难过还是什么。

    这本《少年还是少年的月光》读来竟是久违的哀愁。那种被岁月,被生活打磨过的哀愁贯穿全文。不论他身在何处,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抑或回忆以前的青春岁月,都不可抑制地充满了哀愁。

    五十载创作生涯,十八篇抒情自传,这本书正是快节奏的当下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灵魂慰藉之书。望此书,于我,于你,都是一份慰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华依旧,青春不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md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