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继续,还在疫情的影响下,这次就说点大家关注的,食材与药性。
说关于中药,但只能更多是从植物不同部位入药的大规律上与人大家分享,关于更庞大的中药体系,更详尽的药性药理,那都在药典上,中医专业的中药学,也是门独立学科。这次就是来点简单实用的。
姚师的葛仙采药图道统体系中,讲象、术、理、气。物外有其相,内必有其气。古时圣贤在经过慧识与长期的实践后,认为自然万物,皆有其相并有各秉自己独特的性。《阴符经》上讲:“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中国传统饮食中,食材选择与搭配的原则,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病机理,都是在利用万物的不同属性,甚至是利用其偏性而纠偏。例如:
对金性食材而言,入肺经与大肠经。金性是入肺经与大肠经,但又分为补与泻两类。在食疗与治疗中,就是在搭配借用这些物性,从而实现对人体机能的补助和恢复。几千年来,餐桌上的主食就那几样,各地饮食结构各有特点,这些都是前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后,因时因地因人而沉淀的经验。
门以下是前人总结过的,正常状态下,各种物性之秉气特性。但要强调:这里讲的只是相对的大部分,这不是全部100%的,有些植物是有例外(比如旋覆花与苍耳子)。这是科普角度,不是严谨的医药学。
根——升、
子——降
介——破(动物)
石——沉(矿物)
枝——走四肢、
叶——达皮毛、
内实者——攻里、
中空者——发表、
枯燥者——行气、
润泽者——入血。
真乃相参相应也。
植物之根,为生长之本,其根入药皆有升举上行之功,而有升清益气的作用,如葛根、柴胡、升麻等。(实践中,也会有沉降下行之效)
子者,植物之果实,历经四季孕育成熟后多回落大地,其为药用多有降气、降逆下行之效,如苏子、葶苈子、白芥子、车前子等。
植物枝条,入药多走四肢而治疗四肢疾患,如桂枝、桑枝等。
叶入药,其质轻多走人体皮毛而治疗外感表证、皮肤之疾,如桑叶、荷叶、大青叶等。
中药形态内实者多用于治疗内实证,如扁豆、芡实、薏苡仁等。
中药外实里虚中空者多有发表的作用,以治外感表证,如芦根、薄荷等。
药观之枯燥者多有行气理气作用,如木香、生黄芪、枳壳等。
药观其润泽而有光者多善于入血而治疗血分病证。如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等。真乃观药之外观可知药之功效。
药物生于阴暗潮湿处,多药性寒凉,可清热养阴,生于向阳干燥之地多性偏温而有驱寒温阳之功。
再补加非植物的药一材,例如:
介壳类药物,则多有突破,软坚化结之功,如牡蛎、穿山甲等。
矿石类药物,取其重而有降逆沉降之功,如磁石、代赭石之类。
海洋水产品做药用多可滋阴潜阳。
虫类药多搜风走窜。
动物类药则多强身壮体、补阳益元。
此皆自然之大道。
今年的健康日历,还劳烦鹿先生设计封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