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神与信仰
不要一个人,可能是最简洁最有用的人生建议

不要一个人,可能是最简洁最有用的人生建议

作者: 焱金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21:20 被阅读0次
    不要一个人,可能是最简洁最有用的人生建议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需要亲密的情感和外界的安慰。

    我们对于身体接触而带来的信赖亲密的安慰有着天然而强大的渴望,这源于我们从最开始作为有生之物,我们最初获得的印象便是对亲密的身体接触的感受,胎儿浸泡在母亲温暖的子宫里,在出生顷刻之间失去了与母体的亲密接触,在不会说话的时段里,婴儿只能通过肢体和表情与母亲进行身体接触,而通过身体接触与他人建立起关系也成为了我们日后的主要活动之一。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的身体和潜意识就是这样做的,在《亲密行为》中,德斯蒙德·莫利斯总结了我们渴望身体接触带来的依赖和归属感的几种活动:一是我们爱的人安慰我们;而是通过职业接触者如医生、按摩师来抚弄我们的身体;三是通过宠物猫狗接触来获得安慰;四是通过绵柔的玩具或者被子来获得安慰;五是通过自我拥抱等自我解除来寻求安慰。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一生都需要通过与外界建立亲密关系来获得内心的慰藉,婴幼儿童年时期和父母的接触,青少年后与朋友的接触带来的亲密关系,成年后结婚通过与爱人的接触带来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可能就根源于此,生物性的原始性的身体亲密接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亲密情感关系。而如果我们无法与别人建立友情和爱情,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职业接触者医生理发师、宠物猫狗、物品香烟玩具,以及自我接触来实现寻求内心的安慰。就像在影片《大鱼》中马戏团老板晚上变身狼后对主人公的撕咬,而当主人公抛出树枝时,狼便停止了撕咬跑去拣树枝,主人公从此明白,或许最邪恶或最坏的事物可能只是孤独,缺乏融洽的个性。

    倘若一个人始终无法与别人甚至自己建立信赖的亲密关系,那根源很有可能是婴幼儿时期或童年没有和父母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这样的人很有可能会滑向极端另类的深渊。

    在《亲密关系》中,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再次体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养,通过客观冷静的观察视角试着分析人们日常行为背后的本质,观察力和想象力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日常普遍行为的解释。 新生儿的啼哭,婴儿的微笑和哭泣、眼泪,爱情正常的12个接触过程,从相恋到结婚甚至离婚之间关系变化背后的逻辑,社交关系中的鼓掌、拥抱等身体接触,与医生、按摩师的职业接触,香烟、玩具、宠物、衣服等普通事物背后的逻辑,以及摸头等自我接触,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几乎时刻都在于外界事物进行着身体接触,而这背后的潜意识便是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求,寻求内心安慰的需要,来抵抗生活外界的压力。所以,我们需要亲情、爱情和友情,再不济,我们需要宠物,再不济,我们需要各种物品接触,最后,我们还有自己的身体。

    婴幼儿时期发出的信号是:抱紧我。出生的几个月,婴儿需要母亲的亲密接触来适应从温暖的子宫到外界环境的改变;到了儿童时期,发出的信号则是:放开我。这个时候,儿童开始有谋求独立的意识,父母既需要提供安全的保障,又要给予儿童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世界,其行为也和婴儿时期和父母频繁亲密接触不同,变为借用毛绒玩具或者和父母打闹来获得安慰,同时表现出独立的渴求;而到了青少年,发出的信号则是:别管我,青少年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减少与父母的身体接触,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接下来,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结束,需要另一段亲密关系的开启,人始终都是需要与外界建立关系的,这时候友情和爱情就登场了,而有趣的是,在他们刚开始爱的时候,表现出一种难舍难分的热恋状态,会彼此称呼宝贝,会发出类似抱紧我的信号,被称为第二轮婴儿期;之后一段时间结婚后,他们又觉得彼此需要独立的空间,发出放开我这样的信号,被称为第二轮童年期;直到双方都觉得彼此烦人而离婚,则是第二轮青少年期。当然,在第二轮童年期也就是结婚后双方如果能够发展出新的情感相处模式或者是手袋外界条件的影响是不必进入第二轮青少年期的,他们会一直到老。可以说人的一生一直处于这三种关系时期循环中,或长或短。

    我们总是努力发展一套平衡的信号,有些是吸引人的亲密行为,有些又是在排斥亲密行为。曾经,我们可以自由释放并获得满足的本能,在文明社会中却受到社会压抑、自我压抑,或是转化成别的行为。亲密行为受限过度不利于每个人也不利于社会安定。作者如是发表感叹:“现代文明中的成人竟然需要得到正式的特许才能够互相触摸身体,想到这一窘境,不禁令人遗憾之至。”他主张没有性含意的身体接触,批判堵死成年人亲密行为的错误态度:“这种态度甚至被扩大到亲子关系中(恋父恋母情结!)、兄弟姐妹中(乱伦!)、同性朋友中(同性恋!)、异性朋友中(通奸!)。

    我们一降生便和母亲发生身体上的紧密接触,和她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会试探性地进入现实生活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地返回母亲的怀抱以寻求安全的庇护。最后,我们脱离家庭而自立于成年人的世界。但我们又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联系,并在此返回到一种亲密状态,那就是恋爱和结婚。我们因此而重新获得了一个安全的基地,并从这里出发去继续进行我们的生活探险。 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上述亲密关系无法给我们以支持,我们便会发现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便会寻找亲密关系的替代物。我们会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以暂时地弥补身体接触方面的匮乏,或者,我们会豢养一只小动物以替代一个亲密的朋友。如果这样的替代品也无法获得,我们便会用无生命的物体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甚至会和我们自己的身体进行亲密接触,自己抚摸拥抱自己。

    亲密行为并不会使人变得懦弱,恰恰相反,它会使人获得更自由的精神力量,变得更加坚强,所以,要对社会习俗和流行文化心存怀疑,不要成为压制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的借口。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他既有能力爱,也极需要得到爱,从一个部落狩猎者进化至今,他发现自己正身处在一个盲目发展的群体社会,由于四周充满着人,他只好退守于自身之中。当他感情受挫时,他甚至会弃绝最亲近的人,直到最后孤独一人漂浮在茫茫人海中。他无法从外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渐而就变得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最后很可能变得乖戾狂暴。他失去了安抚,便转向那些默默无音的、不会伤害他的替代物。然后,真正的爱总是相互的,替代物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爱,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他能找到真正的亲密对象,否则便会痛苦不堪。为了防备他人的侵犯和出卖,他被迫穿上盔甲,因此而变得战战兢兢,拒绝和一切人接触,因为在他看来任何接触或被接触即意味着伤害或者被伤害。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成了我们时代的通病。

    而有时,我们固有的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反而会有害于自身和社会,我们在这样一种极不自然的状态中生活着,我们宁愿挣扎着去适应它,也不愿主动做出改变去重建一种健全的人际关系。就这样,我们在拥挤不堪的城市挣扎着,越来越远离爱,远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状态,越来越产生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所以,不要一个人,可能是最好最简洁的人生建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一个人,可能是最简洁最有用的人生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rz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