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046天,2022.12.26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的知识,一种是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是“他验”,是一种经由专家学者研究所给出思维道理知识。这种知识的形式大多是理性的、条理的、论述的、分析的。实践知识是“亲验”。这种知识不是来自专家学者,而是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或经由自己亲身实践去印证专家知识,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消化过的自我知识。后现代强调的知识,便是“实践性的知识”。
以上摘自《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一书,周志建博士的推荐序。
这段话有两个点: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通俗讲就是所谓的“大道理”、“真理”。是前人留下来总结了许多人的经验而形成的。实践的知识是在地性知识,是现代人比较看重的知识,因为这是他独有的知识/经验,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亲身的体验、感受、思考和启发,与自己身体、情感有密切的联结、有智慧的碰撞、也是自己愿意相信的知识。所以现在比较提倡“体验式”…,如体验式教学。与其给孩子讲一箩筐的道理(即理论的知识),不妨让他亲自去体验一下理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比如,你告诉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他不理解,也不屑于理解,甚至觉得好笑。但,你可以根据他的年龄带着他去尝一尝生活的苦,如想吃肯德基,那么让他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换取吃肯德基的钱,比如带他检饮料瓶、废纸壳等。因为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太优越了,缺吃少穿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发生的。同样,过去的道理在他们的眼中也是虚无的。同样,现在常常听到有人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呀!或就是没有动机去行动!细细想想,为什么呢?因为那道理不是他自己的,没有体验就没有情感渗透,没有实践就感受不到这个过程的付出、努力、挣扎……想到了建议,他人给你要建议,你主动给他人建议,往往效果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不论是要建议还是给建议,此建议都是你的实践知识,适合于你,并不一定适用于他,所以,他要时很急切、真切,恨不得立马获得一个立竿见影的建议,而实际上,过了很想要建议的那刻,建议也只是建议,很少被采纳之认认真真地结合自身实际去落实。能够将他人的建议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只有通过尝试、去做着看看、带着一种探索的心去实践,说不定,就突然发现,发现原来真的如此。就像行为往往可以带来顿悟,顿悟一般不会带来行动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