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读书的体验,学生们读的书比较多,依照所读的书谈的感悟也就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同学说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悟到了坚强,感悟到了不能向命运低头。有的学生说喜欢读《儿童文学》,我夸赞说我小时候也爱读这本杂志,学生说读《儿童文学》,她感到了温馨与快乐。课堂一开始的师生对话,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接着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谈谈对读书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句子让其他学生解答。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寻名言作为自己的观点,并为这个观点补充理由。顿时课堂又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开始选句,并陈述理由。有学生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读书可以塑造性格,而后以书上的举例作为自己的理由,我让其举自己读书的例子,学生说不出来,我就举了我读《平凡的世界》的体会,孙少平苦熬的生活激励了我,使我变得更加的坚强。
课进行到一多半,我才发现黑板上已经写出了全部的论证方法,写出了作者的论证思路,原来讲课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句子涉及论证方法,我顺便就让学生做了分析,并写在了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分析我把论证思路也写在了黑板上。我忽然发现这已成了我的教学模式。这种分析不是刻意的,是顺便完成的,或许这就是一种动态的课堂吧。
分析完课文后,我又做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读书名言。
这个课堂是动态的之外,还处处联系了学生读书的体验,我自我感觉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