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了打卡跳绳,特意下了一个关于跳绳的APP。
今晚跳绳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1分钟跳130+,B级
1分30秒跳230+,A级
2分钟跳300+,S级
看来,这里的等级划分不是以单位时间内跳绳的个数为标准的。如果按单位时间算的话,2分钟跳300+可以得到S级,那么1分钟跳150+就可以得到S级,1分30秒跳225就可以得S级,而根据现实得到的等级,显然时间越短,得到的等级距离S级也越远。由此推测,是不是时间越久,得到S级的机会会越大?
再联想到日常孩子们的学习,我们个人的成长,仿佛也都符合这样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长也是一场马拉松,它们都不是比短时间内你付出了多少,学会了什么,而是要看谁坚持的时间更久。正如马拉松赛跑一样,枪声一响,每个人都是经历充沛,鼓足了劲儿往前冲,可往往跑的最快的那个并不会获得冠军。冠军一定是那个能坚持到最后,且在跑的过程中能够合理规划,根据赛程分配自己的体力的人。因此,成长的道路上,起跑线固然重要,它可能帮助我们获得一些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轻松地走向成功,因为我们的努力,持续的学习,坚持不懈的毅力等才是促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
进入复习阶段,突然觉得不会上课了。每天都是重复着做试卷、讲试卷的模式,感觉学生也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的。此时,突然有些怀念和感激自己这3年的教学经历,也许正是这几年尝试了新的年级和新的内容的教学,才让我对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想到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自己马上又要回到之前“复习”的状态,不免有些担忧。
的确,这样的复习课自己会比较轻松,课前甚至都不必做课件,拿张试卷就可以上课了。可一节课下来,学生又有哪些收获呢?自己又会有什么长进呢?像今天的这两节课,三班的那节课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4班的课,虽然也基本上把题目讲完了,可拓展体现在哪儿?提升又在哪里呢?
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还是要精心备课,即使是讲试卷,也要做好以下几点:
1、比较中明晰本质;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与比例尺比较 。
2、关联中完善结构;
3、梳理中寻找方法;
正反比例的学习,判断正反比例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学生的学习从对“常量”的认识过渡到对“变量”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函数思想渗透的重要契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时普遍会有这样一直现象:课堂上觉得讲的内容很简单,可一遇到题目就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意义,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呢?我想,在对两种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一个梳理:
想一想,刚才在判断正反比例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说一说,我们先做了什么?
生:先找到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板书:找。
师:怎样能把我们找到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清楚地呈现出来,让自己或别人看到呢?
生:圈出来,划出来。
师: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圈起来。同时圈出路程和时间。
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判断呢?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师:谁知道,他刚才的回答中,那句话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能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主要原因?
生: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师:也就是说,当我们找到了两种相关联的量后,接下来就是要列出等量关系式,进而根据这个关系式再来判断。同时板书:写---判。
应用这个方法,请你再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4、迁移中形成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