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炒股与文学放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炒股的人只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经济政策、世界局势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就连美国大选谁是鸽派谁是鹰派都要研究,炒股的人对风花雪月的故事都不感兴趣。
而喜欢文学的人研究的是诗词歌赋,人文历史,他们瞧不起炒股的人,认为文学是高雅的艺术。而炒股是在血淋淋的资本市场上追腥逐臭,处处充满了充满了铜臭味。两类人看似互相排斥,其实骨子里是相通的。
一、炒股人与文学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分析人性,战胜人性的弱点。
文学是人学。用文字记录一个时代,一个事件,那是历史,不是文学。文学要透过这些事件分析出人性。例如莫言写了许多关于吃的文章。比如《吃的耻辱》、《忘不了吃》、《吃相凶恶》等的,这样的经历,50后60后的头脑里都有,但多数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回忆,不能上升到文学。文学要写出面临饥饿时人的本性。
炒股研究人性是为了战胜人性的弱点。例如买东西找便宜的,省钱,是人们的普遍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性。为了便宜两毛钱,大爷大妈们冒着寒风在菜市场从东头找到西头,大白菜便宜了,于是储存下一冬天用的白菜。便宜麽,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白菜贵了就不买,吃胡萝卜、土豆照样补充维C。很多人也把这种找便宜想法带入股市,这只股票有高科技题材,跌了这么多,都跌破净资产了,太便宜了,买点吧。
但是炒股的人不这么想。我为什么要买它?便宜我就买吗?它是能吃还是能喝?炒股的人买股票不是为了买,而是为了卖。如果带着为了找便宜而买股票思维模式一入市就错了。
股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一些股票涨起来了,人们问这支股票为什么上涨,我买另一只类似的还没有涨的股票行不行?炒股的人给了一个听起来像废话的解释:“因为它上涨所以它上涨”。股价上涨时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股票就这么多,买的人多就上涨。越上涨越有人买。不涨的就是不涨,便宜也不涨。
二、炒股人和文学家都有艺术性。
文学家常常发挥想象力塑造一些夸张的艺术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股市中也常常有一个10厘米20厘米的涨停的股票,它的意义不是说这个公司效益就能增长10%、20%,目的在于让这个股票进入了涨跌龙虎榜,进入人们的视野,宣告这是我的菜。至于究竟能涨多少,全凭想象力。当茅台股票首次占上千元,很多人怀疑贵州茅台的投资价值时,机构却好评如潮,把贵州茅台说成了稀缺资源,买茅台股票就如同买了印钞机。接下来就是茅台股价突破2000元。股市就是个讲故事的地方,炒股有时又要像文学家一样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时候过于理智往往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三、炒股人和文学家都自恋。
股票一旦买入就有了“我的”观念,我的东西总是要比别人的好一些。然后千方百计寻找支持我的理由。就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文学家都比较自恋,就连自己喜欢的的东西总都觉得比别人的好。罗贯中认为刘备是汉室正宗,而曹操是逆贼。所以《三国演义》中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败得无容身之地,却是虽败犹荣,期间诸葛亮博望烧屯,白河用水,赵云单骑救,张飞喝断当阳桥,这些局部的小胜让曹操虽然一路攻城略地,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却显得灰头土脸。
炒股的人也自恋,进入股市时还是很清醒的,在几千只股票中精挑细选。一旦买入股票就有了这种“我的”思想,千方百计寻找支持我的理由。败了也不肯承认,输了还要死扛。明明赔了钱还要嘴硬,说自己眼光独到,目光长远,这股是新能源股龙头,那股是数字币正宗。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有自己才是慧眼识才的伯乐,就是不肯承认自己失败了。结果是越赔越多。
炒股和文学都是门槛很低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在网上敲出一篇文章。不管你是医生还是警察、厨师、快递员。都可以在工作之余写一些感悟、经历,但是真正写出名堂的却很少。股市也一样,谁都可以拿着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开户,但是赚到钱的很少。只学会了看公司报表、技术分析。那只是最基本的技术,技术谁都可以学,悟性却不是谁都可以有的。就如同写文章,背过了字典,学会了语法修辞,没有错字病句,但并不代表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写好文章要有一个好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