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大同 星期四 小雨 (16℃/-2℃)
(简书日更48天/总日更1450天)
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此体现,当一个事物被做得足够多的时候,他才有足够多的修正机会。
杨绛先生曾说过:基础的东西必定是枯燥的,而正因为枯燥你更应该把它做好。不要小瞧基础性的事情。
以前老师经常举达芬奇画鸡蛋的例子,那个时候对达芬奇的认知的巨大成就而忽视了他曾经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自己学习而来的。
从来没有想过是他平时的 量的大量积累造就了他质的飞跃,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
就像写作一样,不停地写,足够熟练才能诞生佳作。一开始就心意满满准备写一本传世名作的人一般草草收场。
动不动就提倡弯道超车,鼓励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厚积薄发才是硬道理。被验证的自己的一个人知;去业务量大的工作机会;业务量大才有更多沉淀和机会。
现在学生学习时,认为好的老师教出好学生,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的,但有的学生及家长,只追求好老师,而没有从自身下手,就像是文中说的做的多才能更好的创新一样,很多人并没有在学习上做的多,就说自己学的不好,是教的不好,总觉得过于偏见了。
学习没有捷径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不断犯错,不断改正,最好的老师和最差的老师差别不会很大,学习还是靠学生自己,大量做题,通过大量的题来参悟其中的解题逻辑与思路。
这个是很重要的,科研工作需要创新性。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找到一和创新性十足的研究工作,可能需要先做大量的普通工作之后才能实现质变。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一本书需要一个月,第二本书需要半个月,第三本书需要十天,第四本只要一个星期。
但是我们往往觉得一次之后就可以了,重复一遍又一遍会增加我们的枯燥感,没有耐心。
心态真的很重要,人越成长越发现,竞争比的不是金钱,地位,名利,而是谁活的更久,笑到最后。
突然想起写论文的时候好像也是这个道理,当你遇到一个严格负责的老师,他不断地给你提出问题,并要求你不断的去修正,到真正最终定稿的时候,拿终稿和初稿一对比真的是优劣一目了然。
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技术发展迅猛,需求不断迭代升级,好产品或者好创意需要不断打磨和迭代演变,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