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雕爷启示录

雕爷启示录

作者: JOIN创业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01:22 被阅读305次

    大四的时候写的一篇日记体的文章,作于2012年的2月份

    那一年还没有红遍京城的雕爷牛腩薛蟠烤串,更没有单日交易额1800万的河狸家,老雕的微博粉丝还没我现在多。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只是个开淘宝店卖精油的小土豪。但是我只用了两天就知道,此人对商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随便做任何一个行业,都足以横扫绝大多数对手。

    雕爷这几年做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但即使他今天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成功案例在我眼中,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现在回头看看三年半前写还只是个学生的时候写的这篇日记,虽然言语幼稚,戾气爆棚,鸡血冲天,但不得不感慨自己当时的眼光和判断力果然可以。这几年的路并不平坦,但至少不忘初心。

    他对于我一生的改变在于,我从此坚信了对商业理论的钻研是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当你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可以在几乎大多数有效竞争的市场中不依赖渠道和运气,做成任何生意,这是我在马云王石柳传志等等名人自传上从来没读到过的,而这种信仰也是我决心写这个专栏的初衷。

    希望能把同样的情怀传递给你。

    蝴蝶效应

    看到《MBA教不了的创富课》这本书绝对是个意外啊,某天在新浪资料找《基业长青》的时候,看到管理类的首页的推荐里有这么一本据说是前网络红人写的东西。

    我最烦网络红人了,你看这个破题目起的,一看就是余世维那类骗子没钱了又来忽悠那些文盲老百姓。

    哥是什么人,血统纯正的美国本科前十的商学院前三Entrepreneurship Program的优等生啊,阅读无数,写Case如麻,原版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读起来就像国内小朋友们看青年文摘似的。什么沃尔玛,Zara,西南航空讲起来滔滔不绝,跟单田芳讲白眉大侠似的啊。当小朋友们看个货币战争就陶醉不已的时候,我早翻遍什么影响力,长尾理论,蓝海战略啦。

    什么雕爷,雕爷是哪根葱啊。

    某个再次失眠的夜晚,我摆弄着iPad,打算找本书看看催眠,顺手就翻到了那本《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看着看着我就呆住了,一身冷汗,睡意全无,一口气看到天亮。

    原来还有人可以把商业理解成这样。

    过去的两天是我来美国后学到最多东西的两天,我杀回天涯找出派代,看完了这个传说中的雕爷所有帖子和绝大部分回复,从创业讲到战略,运营,营销,我几乎就要跪在电脑前对着显示器哭喊,师父,收下我吧。

    正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了14年前,我第一次去象棋班见到我的启蒙老师的场景。我那年10岁,互联网远没有普及,在身边能接触到的圈子里,没有人下象棋能赢得了我,大街上那些下了50年棋的老头,看我都像看爱因斯坦似的。

    少年人心里的那种洋洋得意现在看来可笑,其实这么多年,我还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我在第一次去少年宫之前,在家里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想去了就给教练下马威,好好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自学成才的天才少年。

    老周那年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啊,笑嘻嘻的接待了我,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抛开其他小朋友和我单独找了张桌子坐下,摆好棋盘。我当时心里无比的激动,心想天才少年一展才华的机会来了,哼哼,教练怎么了,输了可不要跑呀。

    2个小时候后,我连输6盘,没有一局超过三十个回合。一切我惯用的套路或是背过的棋谱,他只要稍微一变,我就迅速溃不成军,太可怕了。我当时就像进了霍格沃茨的哈利波特看着邓布利多的眼神呆呆的望着老周,感觉世界观都要崩溃了。

    老周又给我聊了两个多小时,从对象棋的理解,布局的套路,名家的手法,给我一一道来,然后说了一句:明天来上课吧。

    我那一刻的感受,和今天看完雕爷的全部文章后的内心冲击,惊人的一致。

    雕爷肯定不是最了不起的企业家,正如老周也不是象棋特级大师一样,但他们是那个在我最懵懂的时候,给我打卡一扇门的人。看着雕爷对Zara案例的分析,就想起了14年前听老周给我讲解胡荣华对杨关璘的那局一卒制胜。

    原来世界是这样的。

    其实象棋和商战是非常相似的两件事情,当你处于很低层次的时候,是没法看懂高手之间的博弈的。自己当年生搬硬套背了那么多棋谱,却根本没有掌握大师的思维,直到遇到老周。正如今天看过的那些案例,背的模型,写过的总结,在看过了雕爷的那些分析和拆解之后,豁然开朗起来。

    老周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启蒙老师,雕爷是第二个,而且他教的是一件比下棋更重要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天偶然在新浪共享里看到的那个标题。正如每次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那些人和事情,都是毫无征兆碰巧发生的。

    人生就是一场蝴蝶效应。

    商业直觉

    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学习好坏,心里都有潜在的反智主义情节。大家永远热衷讨论那些学习不好但后来非常成功的人事迹,无论是已登船的乔老师还是做慈善的比老师,还是自己身边很早开始做生意已经淘到第一桶金的同学朋友。其中的佼佼者,比如韩寒啦,延续了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曾呼喊过甚至还在呼喊着的想法:“学习有个毛用啊,你看不学习一样有出息,学习不好更有出息!”。

    高中毕业后,大多年轻男性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必然不是看书学习,强烈的be cool,be popular,be socially recognized的意愿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那些社交能力欠缺而专心做事的人则被同龄人轻蔑剔除主流的圈子,我们称他们喂知识分子,书呆子,猥琐男...

    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一方面男人这个年龄的时候,泡妞确实是件大事;另一方面,人都是都倾向于去做容易的事情。

    我就是其中的典型。其实学商科就是因为简单,不用复杂的数学,没有枯燥的实验,看看书写写文章就okay了。即使在商学院里,我也不喜欢会计和金融,而是倾向营销和管理。日复一日的SWOT,波特五力,4P模型,波士顿矩阵,让我时常忍不住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即使上着全美最好之一的创业课,我心里还是倾向创业靠的是人脉,资源,环境,机遇,天天看这些案例写分析又能对创业有多少帮助呢?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知道这些吗?

    再比如我们提到生活中的那些成功的生意人时,往往提到的都是,有眼光,有胆识,有远见,有商业灵感...

    记得看过北京爱情故事里后与人探讨,不止一个喜欢迷恋程峰的女生都提出疯子虽然表面不学无术,但其实充满了“商业灵感”,这才是一个企业家最需要的,你看最后董事会上提出的那个汽车美容的案例多么经典,多么有战略眼光。

    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

    商业直觉,仿佛都是天生的,难道不是吗?

    直到遇到雕爷。

    看着他在嬉笑怒骂间用商学院的模型把身边的案例额剖析地干净利索,拍人就事论事砖转见血,一气呵成不留痕迹的时候,我惊叹于他他随口提起的那些名词和书目,一个帖子中引用的经典比我一辈子看过的都多,更不可思议的是他那手术刀一般的思维能里和对各种行业的深刻理解,让我忽然觉得,有些东西并不是天生的。直到后文雕爷偶然提到,他从15岁开始喜欢看战略管理的书,到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也有十年光景。

    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年纪轻轻就开着奔驰,掌管着营业额上亿的公司的年轻老板,但雕爷是第一个让我真正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就像数学编程钢琴乒乓球一样,虽然商业直觉不能直接精确计算,但它依然是需要漫长积累才能获得的灵感。

    “事实上,商业,也和高尔夫挥杆一样,看似一气呵成,其实是由N多个小动作组成。演示、谈判、评估、培训、研发、策略制定……实际上,我们商务人士每天做的,都可以拆解成无数个小环节,然后,“刻意练习”,微小改进,争取做到“高水平的重复”。从最基础的低阶层工作到最高级的武功,哪个是只做一次的?哪个不是需要经常重复呢?”

    你的漫长积累在哪呢?

    创业究竟需要什么

    我对于重要的事情大都是闭口不提的,但在选择来Indiana University的那一瞬间起,我早就认真的想过,自己未来只想做这一件事。Entrepreneurship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正如那些年轻时已经破碎过的梦想一样,当我真的进了Kelley School of Business每天上着创业学的课程,却觉得它离我越来越远了。身边要么是一帮毫无生气只想着拿个印着Entrepreneurship文凭的装逼犯,要么是一群一穷二白想着在纽约打造一家娱乐中心的精神病,其余的全是想坐下一个Facebook的很傻很天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忽然发现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年轻人心中的创业就等于做网站,名校团队,硅谷,天使,风投,上市... 网站成了世界上唯一可以的行业,其他三百六十四行统统消失了,全球人民现在只有一种需求,就是上网。

    我们看到的美国梦都是光鲜亮丽的,后面埋葬着数不清那些幻灭的梦想的尸骨残骸。

    毕竟,创业在大部分人心里,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事情,并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能实现的。没有资金,背景,资源,关系的时候,它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尽的,等待条件的成熟,等待机会的到来。

    显然,绝大多数时候,条件永远都不回成熟,机会永远都不回到来。

    但我现在真的不这么想了。看过雕爷的东西,很难想象,他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打工仔。相反,我完全能感受到,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绝无往而不利。那份对市场的把握,对人需求的分析,从宏观战略的制定到具体战术的执行,他做过的IT,美容院,化妆品都只是舞台,而非归宿。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比雕爷更有钱创办过更大公司的人多了去了,但雕爷是那个让我真正相信,创业这件事是可以靠主观努力而实现的,即使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其实都不是你不能创业的理由。

    当人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有一千个非常符合逻辑听上去千真万确的理由;而真正想做的事情,无论它多么不靠谱,被人怎么阻拦,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前闯。

    想想自己这些年拥有过的条件,不知道他强多少倍了,可是在过去的宝贵时间里,却一直因为自我怀疑和不可知论,浪费了太多精力。我一直在等灵感,在等机会,殊不知灵感和机会只有在海量的“积累——思考——执行”的过程中才会慢慢浮现,大多人之所以觉得一辈子都没觉得没什么灵感没什么机会,还是因为懒惰和愚蠢。

    就像雕爷说的,

    “时间久了,功力深了,思辨能力提高了,洞察能力加强了,请问,你凭什么不超过那绝大多数既不诚实、又不思考的普通人呢?细想下来也好,病态社会,大部分人懒惰、愚蠢、凭肾上腺素发言,平均水平低,还带给你超越的较低门槛呢!”

    现在可以做什么

    雕爷的成名作,《自废武功,教你赚第一个一千万》,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前四个字——自废武功。

    人想突破自己的现有状态,一定要先做减法。平庸的人平庸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一无所有,大多是已经拥有太多并不重要的东西。

    前面提过,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批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最喜欢讲的故事就是“当年在学校学习最差的最贪玩的学生上了社会却成了企业家,而那些成最顶尖的都在做苦逼的打工小白领。”

    仿佛其中的内在逻辑就是学习差导致当老板,学习好导致一事无成,而他们就在懊悔自己当年那么辛苦干什么,还不如尽情放纵,现在可能就功成名就了。听上去很好笑,但我敢保证,每个人身边存在这种思想的精神病都不在少数。

    永远不要低估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他们愿意去尝试各种能够赚钱的方法,不怕没面子,也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而就在那些漫长的摸索的过程中,机会才会慢慢出现,抓住了他们的人,就变成了我们传说中的白手起家的神话。

    而那个过程,不正是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吗?

    相反,在学校里成绩顶尖的人有很难避免的弱点,胆子小要面子高度的风险厌恶,他们的机会成本很高而且虚荣心普遍很强,宁可维持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也不愿意放手一搏去面对失败的可能。这是知识分子们的硬伤,却也合情合理。

    But if you want to be exceptional, you have to be the exception, not the rule.

    我现在最需要做的减法,是心态上的减法。我现在虽然不算顶尖的学生,但在商学院里和装逼犯们一起过着喝着咖啡看着华尔街日报的惬意生活,谈论着战略世界,私募运营,品牌管理... 世界上除了金融和咨询意外,仿佛没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了。

    如果现在有一个开饭店的机会,我能心态平和去每天洗菜刷碗收钱吗?

    如果大连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值得开发,我能抛开已经拥有的光环毅然离开美国回到家乡面对以前的朋友从最底层重头做起吗?

    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把答案真正的变成“可以”。

    另一个就是行为上的减法了,这个马上就可以实施。

    在看完雕爷的帖子后回到我久违的人人, 其实我以前也对和那些人交流毫无兴趣,只为了把握一下同龄人的心态和需求 。但看着自己以前那些收藏的文章和好友们新一轮的分享,那些什么“创业者的素质”,“如何在XXX领域出类拔萃”,“成功和必看的XXX句话”,还是觉得前所未有的好笑。

    无论在哪个领域,想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思想,形成一个体系,都绝不是看由Bullet Point构成的短文能实现的。当然,大部分人的学习欲望和阅读能力也就到此为止,现在是微博的时代嘛。他们不是对那些东西真感兴趣,而是觉得自己很感兴趣。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和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划清界限,才有可能把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成一个自己的体系。我以前看过的书也不算少,但是就像入门前钻研大师的棋谱一样,不是死记硬背就是草草的走个过场,根本没有足够的思考和批判去把新的信息去构建自己的体系。

    我前一阵会在投资界和创业邦这样的网站耗费大量的时间,把所有的更新全看一遍,觉得仿佛学到很多东西,现在一看实则都是太软了。内功不足的时候,再花哨的招式都没有意义。我现在最缺乏的是自己一套完整的对商业的理解体系,像雕爷说的生产链价值链消费链体系,虽然很快可以直接看懂,但不是自己总结出的,理解就不够深刻,运用起来就更难。(自己总结出来的那个根据男女生物特征的不同总结出的感情中的博弈关系的体系,确实运用起来就熟练的多,啊哈哈)

    所以,为了构建体系,还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看那些经典的书目上,而且每本都要写读后感,就发在这个博客上。 这篇文章写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读《蓝海战略》啊!新闻方面,把Inc,Entrepreneur,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这三本杂志重新订起来,它们现在对我的吸引力已经超过GQ和男人装了。我看这些东西的熟练程度其实比看中文的还流利,省得什么市盈率资产转化率还得翻译回英语,雕爷你行吗,哈哈~

    虽然现在很忙,但是地球人都知道,不想做的事情才会觉得忙,三天看完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就不忙了。

    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商业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雕爷为研究大陆还没有的Zara,现飞到香港去逛Zara的旗舰店,就是我想要的态度。我不需要进步神速,只希望能坚持个三年五年,希望那时候就不再是从0开始。

    哦,我亲爱的雕爷,受徒儿一拜吧

    ————————————————

    微博:风尘棋客

    知乎:风尘棋客

    微信公众号:edisonlab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雕爷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ys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