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去阿里巴巴总部参观图(亮点为上方标语)
近年来,从单位辞职的小伙伴们渐多。
有去外企医药公司的,
有去北京市当公务员的,
也有去系统内国企的,
总之,是不堪于原单位缓慢的“车速”和“微薄”的薪水,纷纷换车,或者换条“高速公路”。
留下的呢,或许是有信仰、真热爱的选择坚守,或许是无追求、无能力的被迫坚守。
某日闲谈间偶遇s,
s某阵子去非洲“援助”,痛点是无办公场所。
美国人援助某国公共卫生体系,租房、设备、人员的各项支出均由美国买单,也有以国家安全名义设置的实验室,可第一时间获取当地新发传染病样本。
s说,连个落脚地也没,看人家老美占着办公位,无奈至极。
近期非盟疾控中心即将投入建设。
或许以上问题将一去不复返。
但仍有与老美抢地盘的问题,与当地各国抢地盘,争话语权的问题。
s言谈间,表示应由卫生部门来主导建设,运维。除了援建中的非盟疾控中心,给其他每个落后的非洲国家援建一个疾控中心,毕竟传染病目前是当前制约这些落后地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继而派驻国内人员与当地人民一道,共同下现场调研,共同培训,共同开展工作,共同提高当地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这样以来我国的影响力将持久地作用于非洲大地。总书记的战略就能得到完美实施。
以上的依托就是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但目前援非盟疾控中心是商务部来主导。
s吐槽到,商务部主导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较为不利,容易出现“楼盖好了,人没跟上,被他人抢夺革命果实”这样的风险。
但卫生部门话语权传统比较弱,争取经费较难。
s预想结果只能是自己发挥主动性,献言献策,跟商务部搞好关系,跟的紧点。
我听完了其实颇有感触。赶紧发挥了一下想象力。
想想援非这个事,大国战略,无疑是近期最好最快的“车”和“车道”了。
问题是看有没有驾驶水平和车票的问题。
公共卫生援非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2015援塞拉利昂的p3实验室仍运行良好。非盟疾控中心,塞拉利昂疾控中心也会相继开展。但这其实还是几个散点,不成网络体系。
未来的愿景应是:推出一个标准化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筑,比如涵盖传染病、病毒病、艾滋病、性病、传统公共卫生(营养,环境,职业,辐射)、妇幼保健,为以上机构提供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后勤配套(食堂,图书馆,游泳馆等),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等。
结合现今建筑业bim及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标准化的建筑模型一旦建立,就可以工厂生产预制梁板等配件,一旦需要在某国开展工作,中国就可以迅速实现攻城略地,快速建立根据地。
实施路径:最基础的模型构建可以以课题的形式,组织行业专家,科学地构建出来,并提供其可行性,造价,实施周期。而这个活最适合我们来干:疾控行业的整合,建筑行业某些资源的整合。
这样的成果应该可以取得一定话语权,让我等低速车道的人员拿到通往高速公路的“车票”,为践行国家重大战略出一分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