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又译《选美小小姐》)
编剧:迈克尔·阿姆特
导演:乔纳森·戴顿,维莱莉·法瑞斯
主演:艾伦·阿金,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史蒂夫·卡瑞尔
剧本版本:李二仕/译 译自《<阳光小美女》拍摄剧本》
(美国纽约新市场出版社,2007)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编剧:迈克尔·阿姆特)
家庭喜剧电影《阳光小美女》于2006年7月开始在北美的7家影院超小范围上映,随后,这部以800万美元投拍的电影入驻圣诞斯电影节,在这个独立电影节中引得大家的关注和好评,最终在全美大量放映,最后获得了5989万美元的票房。
这部反映了美国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上映后的第二年,该片便斩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影片提名等4项大奖,同时也荣获了2007年美国金球奖的两项提名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影片提名等6个奖项。
编剧迈克尔·阿姆特凭借着该片首次拿到奥斯卡金像奖,从此开起了璀璨的星光之路,备受瞩目。迈克尔·阿姆特并不是一个高产的编剧,但他的作品却屡次获奖,受人喜爱,是美国商业类型片的成功编剧。他的代表作除了电影《阳光小美女》,还有《玩具总动员3》、《饥饿游戏2》、《头脑特工队》以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继《阳光小美女》后,迈克尔·阿姆特又凭借着电影《玩具总动员3》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提名和第6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提名。仅仅凭借着头两部作品就获得两次奥斯卡金像奖的编剧,迈克尔·阿姆特是第一人。比起那些专业院校毕业就投入编剧行业进行创作的人来说,迈克尔·阿姆特似乎是走了弯路,他曾做过艺人马修·布罗德里克的助理,但就是这样的助理工作让迈克尔·阿姆特读到了很多寄给艺人的剧本,也开始渐渐了解剧本创作,这促使迈克尔·阿姆特建立了独立创作剧本的信心。随后,迈克尔·阿姆特攒够了生活费,辞掉了艺人助理的工作,正式投身于编剧工作中,从此《阳光小美女》就诞生了,但是完成了剧本后的情况并不像迈克尔·阿姆特想象的那么乐观,他拿着剧本四处找投资却是四处碰壁,那些公司似乎并不看好这样关于小家庭琐碎事的故事,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最终剧本还是被BIG BEACH公司的制片人马克·特托图看中后投拍,这也让编剧迈克尔·阿姆特一举成名。迈克尔·阿姆特的坚持和信念是他成功的基石,这在电影《阳光小美女》的人物设置中处处体现的,就像影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执又坚持的一面,但最后所有的人都会成长,都会找到自我价值所在。
主题的建立和深化
《阳光小美女》讲述的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参加选美比赛,而这个“问题家庭”的成员也就在这一路的相处和磨合中各种找到自我价值的故事。剧本虽然是采用的是好莱坞的剧作模式,但选题却一改往日小人物变成英雄拯救世界或者小人物成功完成梦想的套路,而是反映着美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整体的价值观。
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提出:每个电影剧本都有一个主题,主题被定义为动作和人物。《阳光小美女》的编剧将每一个人物都细致的刻画,塑造到完整并且极致,电影原本的主题是关于奥利弗的选美以及一个家庭从分裂到和解,每个人物的完美塑造将主题深化,不禁引发观者的思考,反思美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带给个人的影响,以及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迷失、找寻。这些是电影故事背后,值得观众思考的问题,才是整部影片的精华所在。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
人物的塑造以及细节的处理
在影片《阳光小美女》中,由六个人物构成的一个大家庭,看似生活风平浪静,每个人物却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和弱点。《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曾经提到“人物是电影剧本的内在基础,是基石。它是电影剧本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那究竟什么是人物?悉德菲尔德提出:动作即人物。
影片的主人公奥利弗是个7岁的小女孩,她样貌平凡甚至还有些微胖,当她看到电视上在播放选美小姐的比赛时,就开始一心梦想成为选美小姐。而促使一个资质平平孩子,却有成为选美小姐这样不切实际的梦想的原因,是因为奥利弗有着一个“成功学讲师”的父亲。儿童在成长阶段,最重要的是模仿行为,她会模仿自己的家人以及自己的偶像,这场戏中奥利弗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模仿着电视中选美小姐冠军做着一系列的动作。而伴随着电视中主持人的声音,奥利弗父亲的画外音响起:世界上有两种人,成功者与失败者。可见。“成败”这件事对于奥利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她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于这个选美比赛,奥利弗有些懵懂,她并不懂得太多成人世界的事情,她想取得冠军并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在父亲的价值体系当中,确定比赛的胜利就是成功,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用成败来决定事情的意义,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价值观念,但也是因为这样的人物戏剧性需求的设置,让整个家庭的问题慢慢暴露并且在一次比赛中得到和解。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父亲理查德,一位“成功学”的讲师,剧本中对理查德的描写准确到位“表面上精力充沛,神情乐观的状态仅仅为了掩饰内心经常翻腾起来的不安全感和挫折感。”理查德的出场是一个反差,他慷慨激昂的讲着怎么样获得成功,但是台下的听众却是萎靡不振、寥寥无几。理查德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满嘴的成功学却卖不出自己的书,准确来说,理查德是失败的,事业失败,对女儿的教育失败,错误的成败价值观是导致他失败的罪魁祸首,但理查德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不愿意倾听家人的事情,更多的时间是坚守着自己的成功信条在说教。理查德代表的是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只是空有着有着一定的社会身份,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实力,还要用积极向上的行动来掩盖自己的一无所有,他用这种虚假的面具欺骗着家人以及自己。在电影的结尾段落,理查德上台和女儿共舞,代表了人物意识的反转,是价值观的更正,也是人物的巨大成长。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相对于理查德好似充满了正能量,保守正经的形象,爷爷则是截然相反的人物,他吸毒又好色,满口脏话,是个经历过战争的老兵,看似不堪,但却真实自由,充满了反叛精神。一家人在路上,爷爷在车上教育德维恩,却遭到理查德的反感,这场戏将两人的性格以及对立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爷爷的死亡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转变,所有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有凝聚力。爷爷这个人物是有公路精神的,追求自由,影片中,每个人都找回自我,有一个好的结局,而对于爷爷这个人物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毒品中终结了生命,他的死也给自己所爱的家人一个长鸣的警钟。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影片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对他们的设计也很绝妙:一个是讨厌所有人,有着飞行员梦想并立下誓言不达目的不开口说话的奥利弗的哥哥德维恩,他有着普遍青少年成长都要面临的烦恼和困惑,但是他极端的选择以不说话的方式来对抗世界,对抗自己的先天残缺(由于色盲不能成为飞行员)。而德维恩开口说话,是沉默中的爆发,也刚好的一个问题家庭压抑已久,是沉默中的危机爆发的突破口。从一个细节来看,德维恩墙壁上的画是尼采的肖像,还有那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维恩崇拜着尼采,是个理想主义者。德维恩对舅舅说:只要我想飞,我就能飞。这样震撼的台词也将这个人物的精神升华。德维恩说出来家庭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他的舅舅弗兰克点燃了德维恩。
弗兰克是个教授,也是同性恋,表面看是因为男朋友选择了别人而自杀未遂。实际他真正自杀的理由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存在感,他空虚孤独。这在影片中一家人上路前就已经体现,弗兰克不肯一个人留在家里,就像他和德维恩在海边的对话所说,他谈论自杀后的感受是处在外围的世界,他谈论着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失败经历仿佛在说着自己,自嘲又释然。在这样一场对话中,他仿佛又获得了新的智慧,他点燃了德维恩,也在德维恩的思想里获得了新的方向,他也也觉醒了,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旅行就是这样一群人,构成了一个问题家庭,上演了一出荒唐的舞蹈表演,虽然故事结局以奥利弗落选而告终,但人物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得到了成长与改变。这一段旅程中,所有人敞开心门,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不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同时也感染了每一位观影者,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家庭喜剧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