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做作业拖拉,你越吼他越慢,而且很委屈的看着你,眼泪不停的往下流。甚至有时候还会和你顶嘴,摔东西、直接关起门来发呆或大哭。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愤怒的家长,不打不平?之前我一直是这样干的。慢慢的发现在我的盛怒之下孩子有些听话,但眼神中充满了恐惧。有什么心理话也不大说了,问什么事,回答就大多是“不知道”或“嗯”。我感觉很不对劲,但又找不到具体的解决方案。所幸假期里我阅读到《自趋型成长》这本书,书中对我的困惑给出了答案,我也认可作者的观点,并付诸实施。让自己做一个“顾问型父母”而不是以前那种“促进型父母”。
顾问型父母——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支持他想做的一切。只要是不伤害自己和对社会无益。可要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边界。
因为对女儿过多的担心,长期以来总是告戒她,你必须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等等。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驱动力和自信心的培养。标准化教育的背景下,能否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成为了当下父母焦虑的事情;考试测验能否得高分成为了父母对孩子“最关心”的话。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就这样格式化存在,孩子内心需求是什么就很少有家长在意。所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给他们信心。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一是接孩子回家时先问作业抄了没有?如果没有,自己想办法弄来。二是吃完饭不催她作业,只告诉她我辅导作业的时间不超过九点半。无论她有多少不会做的都不再辅导。三是十点钟必须上床睡觉,只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保障她健康成长。做不完的作业就不做,因为她的大脑和身体需要休息。四是在这个期间她自己安排时间,做什么,不做什么由她决定。第一天就是这样过去。
今天早上先接到语文老师说昨天晚上的作业没完成;下午孩子打电话说两本课本没带学校,老师要惩罚。意料之中的事!在和老师沟通后,他们表示支持我的决定。我也恳请老师按学校规定处理。孩子平时对我太多依赖,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
父母从来不缺为孩子担心的事。至少这件事上我狠心放下了。在培养孩子成为自趋型发展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我还是会坚定的走下去。作为一个“差爸”我不想为自己找借口回避,也不想将来女儿学不好,还不能自律。全科全优的孩子确实有,但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孩子在某些学科上有障碍不是她的错。尊重孩子的选择,少一些控制,放手让她自趋发展成一个自律,自信的人比考高分更重要。现代标准化教育不知催毁了多少孩子的梦想,而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长的控制欲就祸首。狠心放手,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空间发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