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后,一家三口去外面溜达溜达,刚开始娃爸带孩子玩,我呢,撒了欢的跟朋友们聊天。
最近在平台上又认识了一群高能妈妈,每个人都那么优秀,互相分享,互相赋能,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听到“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慢点”“快一点”…
刘先生对不起啊,你老是成为我写写写里面的反面教材,如果换作是我,会不会找你理论呢?希望你不会看到哈哈…
在这个似乎一切充满“快”的时代,好像“快”已经内化到我们的本能了,那跟着“快”一起紧密相连了就是“乱”了,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以下症状呢?
我们不能“慢”,“慢”意味着落伍,意味着后退,意味着我们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特别是现在,也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免费付费的课程,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在我们的手机里面各种各样的聊天群,学习群,保存着不知道多久都没有打开的课程,关注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手机里有可能保存着日常生活中随手拍的各种照片,收藏夹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看似重要的信息。
乱吗?挺乱的。还得花费时间去清理大量无用的信息,或者就让它一乱到底吧,突然想起,樊登读书里面有一句话:乱才是常态。
有点意思,确实是那么个理。
我经常会思考,我们的大脑真的装得下这些吗?我们的眼睛看得过来吗?如果大脑始终处于一个被信息填满的状态,怎么思考呢?或者说思考的能力会不会下降呢?
让我不禁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吗?又或者说适合我吗?但也可以说是我太较真了吗?信息多一点不想看的忽略就好了,很多时间很多信息我是真的没有关注,但就是那一个个看似不重要的APP,信息填满了我的手机。
我打开手机慎重的浏览了一遍,都是看似不重要而又重要的东西 。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放弃是需要底气的。也可以说我需要这些事物。
我真实的人没有跟外界构成联接,这些事物,也可以说是我跟外界构成联接的纽带。
一旦删除,我的心也跟着封闭了起来。
唉…网络时代呀。
我发现在开始写写写时,这本是我的困惑,或者是我需要宣泄的点,但是通过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之后,我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再次打开手机,我能很清晰的知道我需要什么,什么是我可以不关注的,我可以舍弃些什么。
说到最后,其实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就好比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抓取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会干扰我们的内心。
以前信息不流通的时代,更多的是一种封闭的状态,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但同时也把我们给局限了起来。
那同样的每个时代对于每个当下是最合适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是需要承受一些失去。
一切万事万物,都有它生态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