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断舍离,但并不知道它具体的内容,终于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这是一种通过正确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达到精简物品,同时也简化生活的行为艺术。
书中提到了很多很实用的处理物品的方法,比如断舍离提倡主角应该是自己,而不是物品。在整理的时候,我们习惯的思考方式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这个时候的主角其实是物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件不太适合的衣服,几乎没穿过,我们觉得将来可能有机会穿;一两件不常用甚至从未用过的电器,价格比较贵,扔掉可惜等等,这类物品有一个共性: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会犹豫,纠结应该留下还是扔掉。断舍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待这些物品的简单的原则,把主角变成自己,时间轴定位在当下,问一下自己,目前是不是需要这件物品,这样答案就简单多了。所以当对一件物品犹豫的时候应该果断丢弃,这类物品占据了我们生活80%的空间,而发生的可能性却只有20%,我们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20%的可能性上。
看完之后,我果断实施断舍离,扔掉了50%左右的衣服, 之前找衣服的时候,看到相似的摆在一起的衣服,总是需要摊开来才能确定是不是自己要的,但现在不同了,在看到衣服的一瞬间我就能够准确的知道这是不是自己在找的那一件,生活明显变得简单了。
一开始我对作者讲的通过精简物品可以达到简化生活的说法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实施之后发现,行动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即使这个过程中还是有纠结,也会有一些犹豫之后仍然留下的物品,但是只要我不断实施断舍离,生活就会越来越简单。
更重要的是,经过断舍离,剩下的都是精挑细选的、更加高级的物品,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在无形中就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通过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告诉自己:我们值得更好的物品,要允许自己用最好的东西,慢慢的,这会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因此不断加分。
物品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当我觉得一篇文章表达的思想不错的时候,就会细细品读,以便吸取其中好的部分。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当看到一篇更加好的文章的时候,就需要改变之前的想法,接受更加好的一篇。所以对思想也需要实施断舍离,要经常清理自己脑中杂乱的、不再适合自己的思想,留下最适合自己的,可以指导自己人生的想法,让自己轻装出发,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