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最终还是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它就这样飘走,滴答滴答地马不停蹄。如同噩梦还是会时不时地钻进你的夜晚,不管你愿不愿意。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是一无所获的。心里有点慌乱,但又一想,几十年过来了,都是一无所获的,又有什么呢,心下反而释然。
努力是从来没有间断的,因为很努力,所以想完美,这就是努力过头了。很多人都有所谓的完美主义。所谓完美主义,其实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认同。
卡夫卡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很让人心醉,有的玄,有点丧还有神秘感,随着心流向深处。然而这是这样有才华的人,一直陷在完美主义的泥淖之中。

焚稿是完美主义的极致表现
“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这段话出自表现主义大师弗兰兹·卡夫卡。
他的遗嘱很简单,就是焚毁一切,倘若不是他的朋友马克斯·勃罗德从他的作品一部分得以出版,并震惊世人,就没有卡夫卡,但是还有很多手稿被烧毁。
一个死人的心理活动,只应他自己带走,这是卡夫卡想说的,其实那是不认同自己,不完美,就毁掉。
再比如莫奈的《睡莲》,背后有多少朵“睡莲”你根本不知道,单单在展前,他就毁掉15幅。“我的人生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我能做的就只有在消失之前,毁掉我的画。”——画得不完美,那就全部毁掉!
这像极了古董商人,为求孤品,摔杯问盏。商人摔得是别人的作品,而莫奈和卡夫卡毁掉的是自己的,和商人是绝然不同。因为他们毁掉的是自己的孩子 ,最优雅的焚稿是“黛玉”。世间有此足矣。
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最终演变成拖延症,11月份至少写了十篇文章,全部搁浅,因为不满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是伪心理学书籍,所谓《拖延心理学》就不下十几个版本,说来说去,无非是不够自律,然而有一个观点和完美主义有关。
你的表现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
也就是说,在完美主义者认为,凡是完美的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不够完美,那就什么都不是,连同自己也没价值。
我终于明白,卡夫卡的矛盾在哪里。也明白莫奈毁画的心理支撑,黛玉焚稿或许还有文学的矫情在其中,但真正的大师往往都在完美主义的泥淖中挣扎过。

首先要认同自己,同时还要认清事实。
我一直不清楚状况,不知道差距何在,所以才会好高骛远,所以才寸步难行。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而事实上却事事都不满意。
殊不知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所谓完美,只是一个追寻的目标而已,那是一个极限,我们无限接近它,靠近它,却永远抵达不了。
完美主义者与生俱来的坚持,最终会变成对美的执着。完美主义者就是如此,只想呈现最完美的那一幕,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不自信。往往完美主义者,坚信自己可以创作出最好的。然而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有一句很励志的话与己共勉。

完成好过完美。
12月不在苛求自己,努力地写,认真地写,快乐地,不问结果,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