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差回来,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了。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想把昨天的感悟写一下。
发现自己正在慢慢变好
我发现自己跟出差前的自己有了些变化,更在意自己注意力的使用了,因为我知道了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做事情也相对更专注了,因为知道不专注那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果做这件事不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者说某种做事方式不会再让我有收货,我也就很少这么做了。下面我比较下这次出差前后的行为变化:
出差时:
出租车上我在玩手机,动车上我虽然通过微信读书看了些书,但是效率低下,经常被打断,而且有种为了看书而看书的心态,当然效果肯定不是很好,只是安慰了自己想要上进的心。
出差回来时:
出租车上利用去车站的空闲,看了几篇文章,因为我知道了之所以乘坐出租车而不是乘坐公交车,不仅仅是为了舒服和省时,而是为了将省下的这段时间,让自己能够持续的投入注意力,做些最自己有价值的事情。动车上,我给自己安排了要看一本书,而且是要认真看。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动车上,我认认真真把《深度学习的艺术》这本电子书看了,并做了笔记,回头我还要把看书的感悟发出来。我利用里这段空余时间,持续投入注意力,让自己有收获,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做这件事。
不要为了减少内心的焦虑而漫无目的的做事
这段时间的一个重要想法是,不要为了减少内心的焦虑而漫无目的的做事。比如这次我经过思考,给自己定下了60天行动计划,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意逃避这件事,逃避的结果肯定就是不安和焦虑了,而且感受到了大脑再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差点就被自己的大脑奴役了)。另外,为了不让自己心里过意不去,我去干了别的事。什么事情呢?我之前在得到订阅了几个专栏,跑去学习专栏去了,说是学习,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我是为了逃避写作,所以我在这个动机下,专栏也没有学习好,因为并不是因为想要获取知识而学习专栏,所以注意力投入肯定不足。直到前天逼着(没养成习惯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养成)自己写《愿青春不负自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释怀。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在回答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最初开始的原因,要成思考习惯,积累力量让自己成长。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当初为什么开始。这样会给你找到继续坚持的动力。
昨晚睡前,在微信公众号里看了几篇文章,看完后发现自己睡意全无,大脑充满了奋斗的意志,想打开电脑开始学习。看的什么呢?青年才俊吴翰清入选MIT2017年度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TR35),他是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设计了弹性安全网络,因此获得了TR35。看完后,发现自己弱爆了,不是说想要成为他那样的牛人。而是通过他,我发现自己的努力之低,而全然不自知。很多时候,有空闲的时候,我会漫无目的的给自己找些事做,本意上是为了让自己多学点东西,但是后来我发现这种漫无目的的做事方式让我注意力变的很散漫,时间长了我就不知道对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了,而且这种方式虽然涉猎了不少知识内容,但是却没对我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我还是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注意力。
另外一件事是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傲慢了,这个我先记录下来,后面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