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梦楼缘缘堂
(注:本文所说的“经典”,主要是指先秦经典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清楚,想要了解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比如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阅读明清小说还好,比如四大名著,语言大体上接近白话文,即使有不懂的,看看注释也就清楚了。再加上各种影视剧作品,我们基本上都能看懂原著。
如果是读唐诗宋词,似乎变得有些困难了。更不用说更加久远的楚辞汉赋,儒家经典。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语言的变化,还有生活方式的不同。
语言的演变让我们在阅读古文时,连意思都无法读懂,更遑论作者的思想主张。每个人都会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心存敬畏。因此,古典文学就这样被我们束之高阁。那些熠熠生辉的思想也就被我们慢慢遗忘。
1.阅读经典的本质
可是,当我们真正打开这些经典时,才发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早已变成文化,融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例如《论语》一书中,第一篇“学而篇”便是在论述如何学习。反观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哪个阶段,不是都需要学习吗?
那应该怎样学习呢?第一句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在学校时,老师教给我们的翻译是:学了之后经常(或者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但是《论语》的注释通常都有很多种。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就翻译为: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欣畅吗?他认为,学习之所以让人感到快乐,是因为能够实践所学的知识。
如果学到的知识都可以运用,我们和经典之间的隔膜也就消除了。因为阅读经典不只是了解文化,而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这样就从“人文阅读”变成了“刚需阅读”。
2.向圣人学习思考
我在拿到《文心雕龙》这一本书的时候,就是一种“刚需阅读”。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指导我如何阅读经典。因为《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它不仅是文学理论专著,还是一部写作理论巨著。我们在阅读经典聆听圣训的同时,还可以向圣人学习思考和写作。
在书中的第一篇《原道》中就提出“文采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是在告诉我们“自然”才是写作的第一大要义。
《征圣》列举了圣人为什么写作,他们又是怎样写作的。所谓“圣”,就是能够认识自然之道而独立创作的人。圣人能够全面的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探究各种今生奥妙的变化,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才会与客观事实相符。
这就是圣人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他们总是深入思考问题,然后自然就下笔成文,这样的文章才能阐明自然之道,到处都行得通并且天天可以运用。
3.向圣人学习写作
圣人又是如何写作的呢?他们写作的金科玉律是: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思想要充实而言辞要有文采,感情真诚而文辞巧妙精美。)
比如《诗经》主要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采用了赋、比、兴等写作手法,文辞华美,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诵读起来就会感受到它温柔敦厚的特点。
所以,如果做文章能够学习“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样的文章具有六种特点:
(1)思想感情深挚而不诡谲
(2)文风纯正而不杂乱
(3)叙事真实可信而不虚诞
(4)义理正直而不歪曲
(5)文体简约而不繁杂
(6)文辞华丽而不过分
这不就是我们认为的好文章吗?
学习文章写作也是在学做人,我们勉励道德、树立名声都可以向圣人学习,文章写作也能向圣人学习。
《论语》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如果我们向圣人学习思考、读书和写作,那么至少我们也能成为“明人”,明白做事和生活的意义何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