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道学、佛学,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对思想境界的提高有好处,如果年纪轻轻就先看佛学,看一切都是空,干脆别奋斗了,没了前进的动力,那就不好了。
但事实上,现代人没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放在学习这些上面,每天都想着怎么挣钱,被各种事务推着走,没有停歇。
因此,异化的生活需要放松,需要得到安慰,释怀,这就可以从古老的智慧里找到解药。
一个女孩问,她相处三年的男友去世了,她一直无法从悲伤的状态中走出来,不知道要怎么办。
这个可以向庄子学习。庄子的老婆去世了,他没有哭,伤心,在灵堂上却放声唱歌,他的朋友看到后感到诧异,不懂这是为什么。
庄子说,我老婆本来就不存在,她本是一股气慢慢凝聚成,现在又变成了气体,这很自然啊。
佛学讲求解脱,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和智慧,看你能不能自我激活,本性具足,一旦开悟,了了分明,清静欢乐。
对于这种悲痛,孔子会劝节哀,人不在了,现有的人要认真活着,因为你身边还有其它和你有关系的人,需要继续努力地活着。
儒、释、道,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是我们内在的精神家园,不管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领悟这些古老的智慧,有没有意识到这些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实践这些智慧。
这次大的灾难,关键时刻,大家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奉献,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些英雄们乐意奉献自己呢?
是金钱?是名利?
显然不是这些。
上战场之前,有很多老人鼓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去吧,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需要帮助的老子看成自己的父母。
这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正义之士发生呐喊,如果大家都对这种现象漠视,那么下一个遇到这种境况的将会是自己,这也是感同身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写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准则也是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自我约束我们的行为。
面对一些社会争议的行为,大家会想一想,如果那个遭受苦难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亲人,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会去怎样做,这样也触发了大家利他人的行为源动力。
在物质需求有了一定的保障后,精神需求便会自然地显露出来,对于精神的丰富我们完全可以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精神共鸣,进而更加有针地性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任何知识或者精神营养,它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如果离开实践,这一切算不上有价值。
大家刷视频,一下子会用两三个小时,短一点也会个把小时,但是看完后,却没有一点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反而,有时候听到一句名言,哪握是一句鸡汤,产生了共鸣,却很开心。
短视频只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一点指导性,但是一句有用的话,一本书,如果有了共鸣,我们会想到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对我们有指导性,可实践,因此,也会有获得感。
如果有时间,就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营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