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入驻简书以来,一直都在很严格的要求自己读书。直到有一天,跟一个小伙伴交流,她说她做了快一百本书的读书笔记了,而且也挑选了很多书写了书评。
我翻看自己的云笔记,虽然里面素材不少,但是读书笔记没几篇。真正在认知能力和行动上面,也并没有得到非常明显的进步。最近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框架,才发现了真正的问题。
读书的时候没有目的性
罗振宇说过,他是在查书,还不是在读书。之前听彭小六的知识管理训练营的课程,学习快速阅读就是为了解决查的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人、事、网、书这四个路径来找到答案,具体这四种方法的效率也不尽相同,但读书一定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方式,在目前知识爆炸下,职场竞争带来的普遍焦虑,每个人都在抓紧一切的机会提升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从书本中找答案的书,当然对于非小说类的书籍又有不同的读法。
1)对于哲学类的书籍:发现问题,找出书中的答案;哲学是去解说事物的本质,而科学是描述事物的本质;
2)实用类书籍,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结果,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规则,读这种类型的书,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到:第一,有效的规则是什么?第二,是如何引导我走向正确的结果;
另外一类就是说明规则的原理:在原理中找出可用的规则。
所以在读实用类的书籍之前,应该先问自己两个问题: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想象文学,诗 是表达情绪;小说要思考的是构架和主旨:A.插曲、时间、角色与他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B.共识与主旨,塑造世界中的关联性,运用同理心与洞察参与事件的发展;C.追踪论述的发展。
PS:能欣赏小说的美,才能批评小说中哪些事情造成你的反感,并且说明理由。
4)故事、戏剧和诗,究其本事是传递价值观(正义与公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特殊的潜意识的需求,或是满足大部分人潜意识的需求。
应该提出四个问题:1.内容是什么?2.内容细节是什么?如何表现?3.是真是的嘛?全部真实还是部分真实?4.本书与我何关?会导致我行动或事观念的变化(并不必要)
PS:艾默生:美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
5)历史-过去的故事,A.感兴趣的时间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B.阅读历史,不仅关心过去,更应该读懂现在人们又如此行动的原因。
应该提的问题:1.这本书在谈什么,什么没有谈?2.作者有说历史故事,以什么规则在说,他重视的是哪个部分?3.如何批评?A.不够逼真 B.与我何干?会导致务实的行动吗?
6)传记与自传,一个真人的故事,一个人和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
7)当前事件,过去和现在一样,努力去了解真实,而我们仰赖的是媒体和个人(小范围内所发生的事情并报道出来的人)
该如何提问:A.谁在写?B.想证明什么?C.说服谁?D.他的特殊知识?E.使用的特殊语言;F.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读过之后没有记笔记
记笔记的方法:
写大纲,画思维导图,做便签贴,本书里面也写了关于做笔记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书本的结构,和分析作者论证的论点,来做笔记,当然我觉得最实用的方法还是写读书笔记分享出来。
记笔记之后没有思考内化
现在翻看之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介绍了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针对上文所说的实用类工具书而言,检视阅读是快速读懂一本工具书的方法,分析阅读是快速了解一门学科的方法,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有时效性,也许在某一段时间内是有用的,但是因为变化太快就不适用了呢?
比如我所从事的市场推广的工作,从最开始的向媒体渠道发稿,到后来的通过公关公司来宣传品牌形象,在到现在人人都开始做内容做新媒体,如果想从三年前的书本里面学习到现在的新媒体技能,应该是不现实的。
思考内化之后没有转化为行动
假装相信你并不相信的事情就是很好的心智训练。越清楚自己的偏见,就越不会误判别人的偏见。
看的见的是差距,看不见才更是差距。也许这就是认知水平导致的个体差异,因为本身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思考就不够深刻,如果不加以实践,就更难做到纠错和刻意练习,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开始日更写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