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蚂蚁私塾拆书训练营优秀作业汇总(7.10)

蚂蚁私塾拆书训练营优秀作业汇总(7.10)

作者: 一句话神评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14:33 被阅读0次

入选的学员有(排名不分先后):21名(水平有限,觉得都很用心,舍不得再删了)

G•ÝÀ♡、舒、MrYooT 、 王芳、Rachel李向荣、崔文伟、恍若、Jin🍀Jin、笺帛、.宏江、.阿光、田杨-arrea、Carol、思琪、丁丁、幸之、雾之晨、Helen、拆书匠、迷路的北斗、天涯龙儿

其中:

车景阳推荐两人:王芳《思维简史》、宏江《关键对话》

肖肖推荐两人:幸之《吃货的修养》、Helen《养育男孩》



1:G•ÝÀ

【专业】 父母修行记

【书籍】 《当我遇到一个人》

【全书结构框架】

1. 遇见孩子,看见自己

2. 尊重生命,让孩子成为孩子

3. 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4. 控制自己,给孩子爱与自由

5. 如何给孩子创造丰盈的人生

【第二章主题】 尊重生命,让孩子成为孩子

你是否期待过孩子按照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式去生活?这里的“正确”也往往是你根据自己的全部认知去判定的呢? 其实,父母只有放下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框架,才能让孩子去探索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的生命可能。

【第二章内容】

父母的焦虑一直存在,现代父母的焦虑表现更盛。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由最初的健康快乐转而进入到望子成龙的阶段,担心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加之来自周围“别人家孩子”的压力,攀比心态更是增加了父母的焦虑与期待。

如何“赢”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殊不知,不打扰,才是大智慧。 孩子有其自己内在的成长节律,不干扰,不打乱孩子的节奏,才是正确的做法。

对于干扰孩子这一点,很多父母并不自知。他们习惯性的关注孩子的行为,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却不知很多时候,这些突如其来的关心却对孩子的世界造成了打扰。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比如孩子在认真的玩积木,搭建他的城堡,你觉得孩子只记得玩却忘记了喝水,这时你走过来对他说,宝贝,来喝口水,好久没有喝水了,不然嘴巴会很干……孩子的思绪和创造力就这样被你打断了。抑或是孩子在专心看书,你过来后在一旁注视了孩子一会儿,忍不住想要检验一下孩子有没有看懂书中的内容,于是你指着书中的某处开始考孩子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能专心专注,具有坚持做完一件事的能力和毅力,可是现实生活中却随时都有可能在破坏着孩子专注力的养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多余”的关心行为,在孩子希望我们参与、共同玩耍的时候,尽情回应孩子,在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我们不要随意闯入他的世界,而是给他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

其次,扰乱孩子成长节奏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有些父母热衷于早教训练,希望孩子尽早的具备各种能力,早走路,早说话,多说话等,通过这种刻意练习,孩子确实能够习得本领,在同时间段内表现出比同龄人更高的智力行为水准,可这种优势不会一直存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被同龄人赶超。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拔苗助长。

要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需求,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探索新领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过早的知识性学习与训练,提前唤醒了孩子的大脑,孩子会感受到超越他这个年龄段能够承受的压力,这样,反而会更加不利于以后的高阶学习。

知识早晚都能学会,但是孩子内在神圣的成长节律却被打破了。不功利的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才能让他们专心发展自己的精神生命。



2.舒

Day2

【今日导言】

昨天我们了解到人的自身对人们的幸福或不幸福影响很大,其中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在对提高幸福感上占有很大一部分。今天我们要继续了解人的自身的剩余内容,还有不同的人对所拥有的财产所产生的不同态度。

【怎样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痛苦与无聊之间又是双重的对立关系。一重对立关系其实也就是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叔本华在书中提到,劳动阶层与痛苦进行着永恒的斗争,有钱的上流社会却旷日持久地与无聊进行一场堪称绝望的搏斗。 不过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上流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发挥自身资金充裕的优势,他们更多的是选择用金钱去丰富自己和后代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去挥霍、享乐。他们比穷人能够更早的深刻了解到,如果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能够拥有了优越、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深邃的精神思想,无疑就是在这地球上得到的最大幸运,尽管命运的发展结果不一定至为辉煌灿烂。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你肯定很好奇,拥有丰富内在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自己算不算拥有丰富内在呢?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头脑里面的思想活泼,奔涌不息,不断更新;它们玩味和摸索着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种现象;还有把这些思想进行各种组合的冲动和能力。 一个内在丰富的人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他的要求只是在自己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可以成为自己。但是内在丰富的人由于头脑超常的神经活动,对形形**的痛苦的感受力被大大加强了。所以他们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备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 就我们社会来说,有越来越多的不婚族产生,在我们曾经看来是人生必备的一件大事,现在很多人已经觉得不是必要了。毕竟找不到合适的人,还不如孤独的过一辈子来的自在。内在空虚的人用玩乐打发时间,因为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可以交换的思想,所以他们就交换纸牌,并试图赢取对方的金钱。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所能,努力做到最好。一个人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在自己身上就越能够找到乐趣的源泉,那他也就越幸福。

【人所拥有的财产】

当对某一样东西的要求还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的时候,这个人完全不会感觉到对它有所欠缺。没有这样东西,他照样心安理得。但一个拥有百倍上财产的人,只要他对某样东西产生了要求,而又得不到他,那他就会感到怏怏不乐。在我们心目范围之内的具体之物一旦出现,而我们又确信能够得到他,那我们就会感到幸福,但是如果得到具体之物存在重重困难,他根本就没有得到他的希望和可能,他就会感觉不幸和痛苦。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富有家庭的人,把财富视为必不可少,他们觉得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出生于世代贫困之家的人却把贫穷视为理所当然,他们所继承的财产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多余的东西,把财富用作享受或挥霍才是理所当然。人们应该谨慎保存挣来,或者继承下来的财产,不应该随意挥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3.MrYooT

【书籍】《从0到1》

【全书结构框架】

Day1

原书信息

开篇介绍

今日导言

过去的现实

什么仍在今天主导商业思想

未来思维

Day2

今日导言

掌控未来

当今的世界

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未来的秘密

Day3

今日导言

成功的企业

垄断与非垄断

竞争意识

建立垄断

Day4

今日导言

企业的命运

初创与权利

现金奖励、股票报酬

延续

Day5

今日导言

帮派文化

钱的动向

对顾客的营销

创始人的悖论

总结

【第二章主题】

未来的秘密

【第二章内容】

今日导言

怎样实现从0到1的跨越,而不是从1到N的复制,这其中的秘密需要我们颠覆认知,这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去看到当今世界的本质。对未来的态度将决定我们能否创造想要的未来。

掌控未来

书中作者通过“明确与不明确”“乐观与悲观”两个维度分析了对未来的态度。要创造期许的未来,需要我们对未来持有明确乐观主义。对未来有明确的愿景,通过缜密的计划迎接未来。

其实掌控未来,从个人的层面上来讲,就是掌控自己。不明确未来的人们,他们没有愿景,即便是有,也只是对当下利益的妥协。人们不擅长于走出当下的舒适环境,相对于老一辈的生活条件,他们认为既然能够舒舒服服地享受已有的成果,为什么还要承担风险去探索未知。人们循序渐进、害怕犯错,认为现在的世界已经没有秘密可以探索,我们已经对所有的真理有所领悟。在某些范围内,这样的态度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它的对立面被认为是错误的选择,然而这样的乐观也让我们丧失了对等待被挖掘的秘密的好奇心。

当今的世界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喜欢无限的可选择性。频繁的选择,放弃选择,再选择,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又怎么可能变得越来越好?在时代中随波逐流,最终随着适应环境而演化为最佳版本。这种没有计划的进步,是无法实现从0到1的跨越。

无论是金融、政治、哲学还是人生,不明确的态度,让我们只关注于过程,对于过程的讨论已经无限延迟了对未来计划的制订。

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只有对未来精确的规划才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而不是复制其他人的成功。人们善于总结过去,认为过去的经验是对未来最宝贵的提示。然而未来的不确定性往往总是让过去的经验变得不值一提。这个时候对未来长期的规划就变得至关重要。

长期规划在我们未来不明的追求短期利益的世界里经常被低估,因为在短时间内它往往看不到效果,然而长期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都知道理财上“复利”的概念,在规划好一切资产配置时,时间是证明一切的答案。

未来的秘密

还记得开篇的那个问题么: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今天所有的真理已经被探索,再没有秘密,那么在任何问题上,我们所有的与众不同的看法,都是没有意义的。还记得刚进入职场学到的面试技巧么,在群体面试中,当我们对面试官的问题完全没有头绪时,整理前面面试者的表述进行综合回答,往往不会有什么纰漏。就如前面的问题一样,如果这个世界已没有秘密,我们对任何问题的不同看法也不过是对已有看法的改进综述,始终无法实现跨越。

回到过去看现在已经成功的例子,我们会发现,Facebook的商业想法也不过是一个社交平台、租车服务公司也不过是抓到了已开发服务和未被解决需求的空档,这些如此简单的想法却在如今撑起了有价值的企业。那么反过来想,这个世界也一定还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秘密等待我们挖掘。


4.王芳

【书籍】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

【全书框架结构】

一、人类不断超越万物和自我的动力

二、好奇心和自我感知

三、系统的思考方法(思维方式)

四、挑战极限的精神

五、接受自身的局限,坦然应对

【第二章主题】

好奇心和自我感知

【第二章内容】

任何与小孩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们最爱问“为什么”。

和万物的起源,离得最近的,其实就是孩子。

心理学家霍尔在“复演论”中曾说到:人类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

胎儿期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

婴幼儿期复演了动物到人的进化阶段。

儿童期复演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过度的农耕阶段。

青少年期则复演了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

简而言之,孩子的成长过程投射出了整个人类的进化发展史。

在这场从蒙昧走向文明之旅中,大脑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进化史就是大脑不断生长开化的过程:

动物大脑第一次进化最初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运动。

大约在300-400万年前,第一种类似人类的生物出现在了地球上,我们将之命名为“南方古猿”,他们依靠采撷食用蔬果为生。

大约在200万年前,进化出了和今天人类已经十分相似的物种,科学家将之命名为“能人”,它们开始学会制造类似于石头刀片的工具帮助自己更好的生存。

大约在180万年前,又进化出了直立人,这在进化史上标志着一个意外、伟大的转变,他们开始拥有想象能力和计划能力、能够制造复杂的石制和木制工具。这让人类在生存竞争中拥有了一种优势。

大约在50万年前,直立人又进化出了新的物种“智人”,他们拥有更强的大脑。

大约在20万年前,又从“智人”中进化出一个分支“现代人类”。

大约在14万年前,一场可能是因气候引起的灾难,导致人属物种的数量锐减至数百人。

在这场与大自然的搏斗较量中,人类又经历了另外一次转变,拥有了了惊人的思考能力,可以进行复杂的符号化的思考行为。

人类学家把那次最终的思维转变称为“现代人类”行为的发展,并因此促使了人类文化的产生和繁荣、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

在科学家对进化途中不同物种进行对比时发现,人类史上的每一次进化,都对应着

大脑的容量或是结构、运作方式的优化,也就是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上的升级,外化呈现出来的就是人类在生存方式上的改善。

而生存方式的改善又推动鼓励着大脑的进一步优化,并为优化创造更大的探索空间,在这种正向循环中,最终我们被赋予了质疑和推理的本领,以及理解自身和世界的能力与渴望。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很神奇之处就在于:人类都是在自发自觉中履行着进化的使命,自我升级优化,并没有上帝神秘之手的推动。

现在从浩大的人类进化之旅中抽离回来,回到开篇提到的“复演论”上,是不是对个体发展、特别是孩子的成长规律、自然习性有了一种豁然明了的感觉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孩子天性中最喜欢玩的事情,比如,玩泥巴、扔石子、爬树、和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草地上追逐蜻蜓和蝴蝶、或者是漫无目的地疯跑,不就是原始人类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吗?他们精力旺盛、充满好奇,以各种自发的形式与这个世界进行着互动。

那些玩耍与互动的过程,也正是他们沿着自己的轨迹默默生长的过程:他们从中学会了观察事物的特征、摸索行为的边界、协调与小伙伴的合作、寻找兴趣、感受快乐.......不断的丰富着大脑的各种感知和想象。

而这些大量的丰富和成长,都是发生在父母看不见的时空里。

然后,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细心的父母就发现了孩子随机表现出来的某项小小的技能或者本领。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得到的是发现和鼓励,他们小小的内心就会充满自豪,继而自发的进行练习强化、并愿意进行更多的学习成长。

但是,如果是长期在父母的漠视下长大,或者是在表现的时候遭到斥责,就容易缺乏自我感知、甚而沮丧难过,内心那些自我驱动的小火种,也会得不到呵护和鼓励,很容易就湮灭成烟了。

人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自我感知是后天慢慢生发出来的,它非常脆弱,长期不被看见,慢慢也就看不见自己了。

人的自我驱动源于好奇心和自我感知,源于对“我是谁、我能做到什么”的认知。在人的一生之中,自我感知都是行为决策的心理基础。

有自我驱动的小火种,长大之后的自觉不成问题。缺少小火种,父母再多的监督惩罚也是受累不讨好。

所以,那些焦虑孩子不能自觉好好学习的父母,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尊重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有没有给到孩子属于Ta的时间,允许Ta按照自己的轨迹自发的成长。

然后,有没有给予温暖的关注,去细心发现那些微小的时刻,辩认出所有Ta一个人努力长大的痕迹,加以确认和鼓励。

比如:当孩子兴奋的跑过来,向父母展示“自己穿的袜子”的时候;

当孩子经历挫败,又重新开始摆放拼图的时候;

当孩子的内心冒出疑问的小泡泡:我可不可以做到、我自己能行吗?

父母们有没有坚定的告诉Ta:你能,我看见了,我相信你。

那些自我确认的过程,也是自我疑问的过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确认,才会内化成Ta心里的自我感知,继而成为日后推动Ta自我追求、自律自觉、自我超越的基本动力。

只有拥有自我确认,Ta才会为自己而活,也才能顺利跨越从蒙昧向文明的进化。


5.Rachel李向荣

【书籍】《金字塔原理》

【全书结构框架】

1.写作的逻辑

2.思考的逻辑

3.解决问题的逻辑

4.演示的逻辑

【第二章主题】

思考的逻辑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开始观察自己的大脑,告诉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但脑海中还是会不自觉的出现很多白天发生的画面。它们像电影带,一帧一帧的播放,直到我们捕捉到一个画面,暂停,重播,回放…

这就是我们大脑平常思考的过程,每天,事情如流水,发生与结束,没有人思考这有什么问题?某天遇到朋友问今天怎么样?我们通常会回答:就那样。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吃饭睡觉玩手机… 似乎除了这些我们再也无法给出更多具体的回答。当老板问做助理的我们怎样提高业绩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哪里知道?

读到这里,是否已经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很排斥去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当朋友问你,今天过的怎样?在回答就那样之前是否可以问问自己,白天生活工作中发生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当老板问自己如何提高业绩时,我们是否也可以对自己说,即使不是自己的职责,也可以想想自己怎样做的更好,去给老板更多的支持从而提高业绩?

如果你觉得上面说的就是你,那芭芭拉-明托正好可以帮助你。

昨天我们讨论过90后睡眠质量改善的例子。现在将这四点列出来,用明托的办法做进一步的深度逻辑思考:

1, 白天注意多运动,释放压力。

2, 睡前不喝咖啡因类饮品,改喝一杯热牛奶。

3, 上床后不看电子产品,改看纸质书籍。

4, 躺在床上做一些全身放松的冥想。

能想到上面四点,不仅可以将文章构建完整,而且已经对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无法想象自己也能做出这样深度的思考。可就在这时,上帝开始发笑,为什么?

明托回答,审视每组思想才是思考过程的核心。我们已经提出的四点:白天多运动,释放压力,为什么会有益睡眠?是因为运动让体内产生啡肽等多种激素起到镇静效果。睡前不喝咖啡因类食品,改喝一杯热牛奶,为什么不能喝,是因为它能唤起神经兴奋,而牛奶却能引起神经镇静。上床后不看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及其阅读的内容也能唤起神经兴奋。躺在床上做一些全身放松的冥想,能起到镇静的作用。

审视完我们提出的四点建议,会发现更清晰的两组观点:一组要做,产生镇静作用,另一组是不能做,产生兴奋作用。按照明托总结的这种结构顺序,思维过程就变成:

90后改善睡眠,有两点要注意,第一点是需要做,有镇静作用;第二点是不能做,有兴奋作用。

可能你会说,我不想这样分,我做事情都是按照时间前后,事情发生的过程来总结的,这就是明托总结的时间顺序,思维过程因此变成:

90后改善睡眠,请三步走:白天要多运动,睡觉前不喝咖啡茶,不看电子产品,睡觉时做放松冥想。

接着又有人提出,我们这些建议有些是非常重要,一定要做的,有些其实是可做可不做。明托因此也给出了重要性顺序,思维过程因此变成:

90后改善睡眠,请一定要注意睡前不喝咖啡茶,不看电子产品。若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白天运动,睡前喝牛奶并做放松冥想就更好啦。

用这三种逻辑顺序去审视我们提出的每一个思想,就能让这些思想相互独立并完全穷尽。

当我们用结构顺序,思考引起镇静或兴奋的行动时,可以反问下自己,只有这两点能达到镇静作用吗?还有哪些是我忽略掉的?比如睡前不做剧烈刺激的活动?

当我们用时间顺序,依然可以反问下自己,只有这三个过程需要注意吗?还有没有别的过程被忽略掉,比如提前安排好时间,早点上床睡觉?

当我们用重要性顺序,也可以进一步延伸,最重要和不那么重要的确实是这样吗?

我们可能会被问,不就是4条建议吗?干嘛弄得如此复杂?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提出的建议远远大于4条,也没有归纳概括出的第二层金字塔中心思想,能做的不能做的,白天做的,晚上做的,最优先做的。我们大脑会试图将多条思想都记住,但结果只能产生混乱和记不住。

当我们用这种时间,结构和重要性逻辑顺序,归纳并概括所有建议时,整个大脑负担瞬间下降,所有提出来的思想,建议会很清晰的按照金字塔呈现在脑海中。


6.崔文伟

【书籍】如何戒掉坏习惯

【全书结构框架】

一   为什么戒掉坏习惯

1 放弃坏习惯,改变自我

2 大家都想戒掉的坏习惯

3 每日行动百分之40以上都是习惯

4 坏习惯滋生的恶性循环

二  无法戒掉坏习惯的原因

1 习惯引力法则

2 意识与无意识的平衡

3 欲望和理性的斗争

4 多巴胺--诱惑性荷尔蒙

5 习惯培养和目标达成不是同一个概念

三  习惯终结术1

1 为什么要戒掉这个习惯?

2 三个原则

3 心灵力量1

4 心灵力量2

四  习惯终结术2

1 从核心理由中找到动力

2 用爱好替换痛苦

3 同样的习惯带来的慰籍不同

4 决定习惯性行动的层次

五  习惯终结术3

1 禁欲期

2 动力缺乏期

3 稳定期

4 倦怠期

5 具体实践

6 全书总结

【第二章主题】无法戒掉坏习惯的原因

【第二章内容】

今日导读

我们认清了坏习惯带来的麻烦,接下来再看看我们戒除坏习惯之路“屡战屡败”的原因

作者从大脑运行的原理和一些客观因素,还有一些逻辑推理方面,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失败

习惯引力法则

人的大脑有一个很厉害的功能,它可以把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变成一种本能!

比如婴儿刚开始走路需要一步一步的学会掌握平衡,然后在学会一段时间后根本不用去想腿该怎么迈,已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动作了。

长期的这种功能带来的好处致使大脑产生了一个习惯:习惯引力法则,它的运行机制就是维持现有的习惯,排斥变化。

好处就是保护我们远离一些危险,弊端就是它没有识别功能。就是说坏习惯它也会全力保留,好变化他也会全力排斥。

知道了这个机制,戒除坏习惯就简单了:把坏习惯从常态变成“变化”就可以了,人话就是离开坏习惯,直到大脑不再把它当做一种常态。

意识与无意识的平衡

坏习惯难改是因为习惯引力法则,那习惯引力法则又是怎么来的呢?

研究发现:大脑存在着两个领域:有意识和无意识。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我之前从来都是一觉睡到自然醒,我从未想过这样有什么坏处和好处,就一直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无意识。后来呢,我上班被骂了,扣工资了,耽误事儿了,我开始想这样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这个时候就是有意识。

有意识往往会因为人的想要成长的本能而做出一些改变,而无意识奉行的是“不作为”,产生的是习惯引力法则。

那在这种有竞争的关系下,会导致我们的大脑做判断会非常困难。

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无意识95%,有意识5%是一种平衡。

这就不难解释我们做出改变为什么会这么困难了,因为按投票选举算的话,100个人只有5票会选择“改变”这个意见,95票都在反对,困难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说服95个人,只要选择“改变”的票数能达到51票,理论上来说你就赢了。

那戒除坏习惯本质也是一种改变,打破5和95的这种平衡,不断的加强你大脑中对这个改变的认可度,直到大脑意识和无意识的比率大于50比50就ok了,加把劲儿把比率继续拉大,这个坏习惯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了。

欲望和理性的斗争

那有些人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以前戒烟坚持到了你说的,大脑已经不把它当做一种常态了,但是后来又去吸烟了,为什么呢?

因为抽烟这个坏习惯对你有正面的意义,比如,它能帮你缓解压力!

有人抽烟来缓解工作压力

有人沉迷网络游戏以获得刺激体验,也有人酗酒用来忘记烦恼

这些诸如此类的坏习惯之所以屡戒屡犯就是因为他对你有正面的作用,只不过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已。

所以如果你戒了烟,却没有找到如何缓解压力的办法的时候,撑一段时间你就会被压力逼得再次吸烟。

所以说在戒掉一个坏习惯之前,你要先想想这个坏习惯对你有没有正面的帮助,如果有,同时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比如吸烟让你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但同时吸烟让你产生了呼吸道疾病,你要戒烟,那么戒烟的同时你得想办法解决压力大时需要放松这个问题,比如嚼口香糖,起来做个微量运动等等,等你养成了压力大时嚼口香糖的习惯后,其实你对吸烟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多巴胺--------诱惑性荷尔蒙

我们的大脑在获得快感时会分泌一种荷尔蒙--------多巴胺。

多巴胺会让人更加兴奋,飘飘欲仙,甚至上瘾!

比如看到喜欢的食物,听到喜欢听的歌曲,看到**图片等等,都会促使多巴胺的分泌,让人兴奋,上瘾。

而多巴胺引起的兴奋,瞬间会击溃我们的理智和意志。

你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工作时抽不了几根烟,但是看到有人吸烟,他也会忍不住来一根,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如果说要戒掉坏习惯,首先得杜绝能让你分泌多巴胺的环境,比如戒烟就少去有烟草的便利店,戒掉乱花钱的习惯就少逛商场。

减少了多巴胺分泌带来的兴奋,其实很多人单凭意志力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

习惯培养和目标达成

很多人熬夜成习惯的人都有这样的惨痛经历:定一个小目标,坚持12点之前睡觉。结果每每都是快天亮了才睡。

这是因为他以12点睡觉这个目标为动力的情况下,一旦这个目标达成,动力消失,为了“补偿”自己的付出,会“奖励”自己再玩儿5分钟,结果变本加厉,最后变成了5个小时。

而习惯培养则是将一定的行动作为自然的因素,几乎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就拿早睡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感受到早起带来的精力充沛,着眼于工作效率高的好处,慢慢的他会自然而然的早睡,不会再着眼于12点还是1点的问题。

比起小目标的“速效性”,习惯更能得到稳定的结果。



7.恍若

【书籍】

如何戒掉坏习惯

【全书结构框架】

见上传图片

【第二章主题】

分析为什么戒不掉坏习惯,坏习惯的分类,戒掉坏习惯的三大原则

【第二章内容】

今日概要

大家好,在第一章我们厘清了什么是坏习惯,怎么判断一个习惯是不是真的需要戒掉,今天我们再来看下为何大部分人戒不掉坏习惯,坏习惯的分类,戒除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为什么戒不掉坏习惯(书中所列)

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无法戒除的坏习惯,即使是在我们意识到它的影响之后?

书中给出的三个原因:

1.      习惯引力的法则

2.      意识与无意识的平衡

3.      欲望和理性的斗争

另外的地方还讲了一个现象:达成目标后的反弹,在这里我将其认为是原因

第一个习惯引力的法则

作者认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大脑都习惯于抵抗变化,单纯的拒绝变化,因此在”好习惯”养成之前,都会持续受到大脑的抵制,同样的,当”好习惯”养成后,大脑也会自发地对其进行保护,抵抗”坏习惯”

第二个意识与无意识的平衡

作者认为我们的大脑有95%都是不可见的无意识,这部分无意识不可见,也拒绝改变,需要主动持续直到” 让好习惯占领无意识”,坏习惯就戒掉了

第三个欲望和理性的斗争

作者认为无法戒掉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往往还具有肯定性的意义,满足了人的某些欲求,比如通过抽烟上网等习惯获得放松

这时直接戒掉坏习惯只会让大脑通过其他行动来填补未被满足的欲求,为什么戒不掉坏习惯(提炼),

但这在我看来这些还不够精炼,我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

1.      每个具体场景下,大脑更偏向于明确的选择或者依循惯例

2.      导致坏习惯的欲求没有替代方式满足或者被消灭

3.      达成目标后的反弹

先说第一个原因: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远古大脑,它擅长于通过关联找出曾经出现过的东西,而不愿意做未接触的东西,比如临时做判断决策

因此当我们的习惯与自身各个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作为”第一选择”时,我们需要一个个场景地将自己希望的选择改为”第一选择”,比如在对应场合贴便利贴.这时”懒惰又盲从的大脑”就会乖乖地跟着”预设的第一选择”进行操作了,久而久之”预设的第一选择”就会变成新的”第一选择”

再说第二个原因:就如前一天的例子一样,很多坏习惯其实是有满足很多人**求的

每天晚上喝两三瓶啤酒是为了将自己从压力中临时释放出来,这时单纯的戒掉习惯,要么是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要么是会反复,比如戒烟戒酒

除了满足欲求,还有的情况是习惯与生理本能相联系了

比如做了危险行为获取了强烈的激素快感后,将”危险行为”与”强烈快感”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也是很难戒除掉的

更有名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将自身对迫害者的被迫依赖与自身的强烈安全感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混淆了因由,走上了更危险的前路

最后再说第三个原因:人的本性是一旦满足就不再关注,如果直接以定目标的方式戒除习惯,一旦目标被达成,就不会再关注被戒除的习惯是否还会卷土重来

即使我们通过种种手段将生活场景中的”第一选择”替换成了自己想要的,但依然有各种因素试图将我们的”第一选择”改回原来的习惯:比如路上美食的诱惑,为了减缓焦虑再次刷起朋友圈

而如果这时没有一个反制力量,那么潜移默化,旧的习惯依然会在原有土壤中重生

想戒掉的习惯可以分为三类,作者在书中将想戒掉的习惯划分为三类:

1.      行动性习惯:大概需要1个月戒掉;比如上网,乱花钱,拖延症 , 假期生活毫无节制等

2.      身体性习惯:大概需要3个月戒掉;比如抽烟,吃太多,饮酒过量,熬夜等

3.      思想性习惯:大概需要6个月戒掉;比如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因为完美主义而思虑过多等

并且作者认为这三类习惯其实是有相互关联的:比如烦躁不安会导致吃得太多,饮酒过量闷闷不乐会导致乱花钱,熬夜会导致假期生活毫无节制,上网时间长会导致熬夜,拖延症会导致完美主义的思虑过多

看似三个环节各有关联,盘根错节,但如果用到我提炼的三个原因就可以很好地分析厘清:

1.      行动性习惯大部分是因为在很多场景下是最方便,按惯例的”第一选择”

2.      身体习惯大部分是因为各种触发环境下需要通过这些习惯对自己的生理本能与欲求进行响应与满足

3.      思维性习惯大部分是因为存在长期没有满足的欲求与生理本能,且没有”长效对等的监控”对其反制,导致这些没有满足的欲求与生理本能与坏习惯持续反应发酵

至此,我们将原书拆的七零八落,但相信大家也对坏习惯有了更深的认识

开始前需要理解的三大原则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开始行动前需要理解的三大原则:

1.      一次只投入一个习惯的养成

2.      明确中心点和瓶颈

3.      重视过程而非目标的达成

第一个原则一次只投入一个习惯的养成

是让我们减少大脑的选择负担,不需要判断”我是先改这个还是先改那个”,能专注发掘更多内在需求和诱导原因,方便进行更高维度的调整,比如消除或者远离诱因与环境

第二个原则明确中心点和瓶颈

是需要我们从所有诱因和关联中找出最关键最重要的那个,找出其满足的欲求或者生理本能,明确这些是否可以用替换方案满足或者直接消除掉

像切断与其的关联的例子:比如断绝与赌友的联系

或者从根源上进行治理的例子:比如焦虑郁闷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就要先从根源上让自己从焦虑中走出来

或者降低其对自己的影响的例子:比如外部环境吵闹导致失眠熬夜,可以通过耳塞等减少对自己的影响

或者给出替代方案的例子:比如用口香糖代替抽烟,用苏打柠檬水代替可乐

第三个原则重视过程而非目的达成

在之前已经解释过,是需要我们长期保持对”好习惯”的关注与支持,让”好习惯”长期霸占”第一选择”,不给坏习惯以可乘之机死灰复燃



8.Jin🍀Jin

【书籍】《不完美,才美》

【全书结构框架】

1. 幸福的定位和递进式关系

2. 活在当下:愿意学习和面对

3. 亲密关系:朋友 情人 父母 孩子

4. 父母与孩子

5. 工作的意义

    总结

    感恩不完美

    自我觉醒

【第二章主题】活在当下:愿意学习和面对

【第二章内容】

1.对痛苦的全面解读

痛苦的三大来源:后悔过去,担心未来,比较今天。这些负面情绪只会增加内耗,恶性循环。痛苦由两个核心和三个层次组成。两个核心:第一,客观发生的事件;第二,自己编演的悲剧。三个层次:当现实和预期相差太远,产生第一层痛苦;然后就要求别人改变,别人不改,就认为自己没有被爱、被认可、被尊重,产生了第二层痛苦;之后就开始指责、对抗甚至攻击,这就产生了第三层痛苦。如果能够区别什么是客观发生的事件,什么是自己编演的悲剧,就能够明白现实和预期的差距是因为自己的愿望与能力不匹配这个事实,那么改变预期的标准,就会减少很多没有必要的痛苦。活在每一个今天,用心说每一句话,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对待每一个人,做的过程就在改变未来,就没有时间去后悔过去,担心未来。对于后悔过去:问自己在这件事情收获了什么?今后如何做到更好?硬着头皮往前走不回头!比如拆书这件事,收获了什么,下一次如何做到更好,只要继续往下学习,这个过程就在一步步走向更好!与别人比较,与自己比较,在特定条件下的比较是为了给自己找榜样,建立人生方向,激励自己成长,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伤害。你花时间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用于后悔过去、担心未来、比较今天的时刻,都会成为停止成长、生命倒退的时刻!也会使我们失去觉察、醒悟、创建自己生命的时机!生命在忧虑中萎缩,在行动中充盈!

2.如何对待痛苦

人生是一件礼物,每一个疼痛后面都藏着一个智慧,人的本性是远离疼痛,但是对抗,痛苦就会持续。我们需要做的是进入疼痛,穿越疼痛,温柔的与疼痛在一起,最终收获痛苦带来的启示。无论这启示是什么,其实都是化了妆的智慧。触摸自己的疼痛,带着温柔去关怀内心,我们就会抵达真实的自己。

3.用正确的方式面对 接纳 放下

苦难中生出怨恨才是真正的痛苦,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面对。每个人内心都拥有足够的智慧、力量和爱去面对和穿越一切疼痛、苦难和 黑暗!只要你愿意学习和面对!就像孩子是在母亲的痛苦中诞生的一样,所有的智慧和能量都来源于痛苦!不管生命经历了什么,都是你参与的结果。或成或败,都与你的判断、能力和知识有关。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不要数落别人的种种不是,而要马上思考:我需要提高什么?学习什么?

失去是人生的痛苦之一,最大的失去是失去亲人和爱人。我们每天与亲人在一起时,常觉得来日方长,没觉得需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习惯了彼此,也就不以为意;因为会有矛盾,还可能互相伤害。可是,生命无常,我们真的需要在意外发生后、亲人离开时,才想起我们本该好好对待亲人和爱人吗?

人生其实没有意外,意外也是常态。在充满变化和意外的世界里,不是每个人每天出门都能够安全回家;也不是每个人今晚睡下,明天仍然能够活着起来。人间唯有生死是大事,其他真的都是小事。

我们真实拥有的只有当下这一刻,人生很长,也很短。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一刻发生,这一刻组成了生命的全部。有人却用这一刻来后悔过去,用这一刻担心未来,用这一刻与人比较,总以为还有很多的未来,很多数不尽的时日,所以很少用心体验和珍惜这一刻。有时,一转眼、一转身,便是我们今生缘分的全部。实际上,今生,我们永远真实拥有的只有这一刻。

4.如何对待坏情绪

坏情绪也就是心灵受伤害,以一年为界,如果超过一年我们还不能够自行梳理的,就需要寻求专业的梳理,这种梳理叫作“放下过去”。 用0~10衡量你难受的程度,难受程度在5~7的话,你可以尝试自己去面对,如果不确定,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帮助你。

当现实和你的预期不同时,先别急着抱怨,而是怀着好奇,问为什么?然后再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不会经常跟自己过不去,跟别人过不去了。

最深厚的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最大的伤害是违背对方的意愿。人,其实真正听的道理是自己的道理。在任何关系中,我们永远应该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对于他人,我们可以邀请、请求,但最有效的还是通过要求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他人。 如果一味地对他人提出要求,那就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你会常常失望和痛苦。

经常引爆我们情绪的有三个引爆点:(1)认可与被认可;(2)控制与被控制;(3)赢和输。把控情绪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你在什么情况下喜,什么情况下怒,什么情况下焦虑,又在什么情况下压抑难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看看你的情绪引爆点到底是什么。

练习

请拿出一张纸来,回想十件让你生气愤怒、悲伤难过、恐惧害怕的事情,然后写下来。那是一个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景,对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在这些具体场景中,是什么让你愤怒、悲伤、恐惧?看看经常引爆自己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有的人是当感到自己被控制或失控的时候,有的人是当感到不被认可的时候,有的人是当感到不能胜过别人的时候……每一个当下的情绪,都是过去的延长或冰山一角。人会被情绪牵动,从而冲动、无所顾忌,所以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说。把握了情绪,就把握了自己命运的走向。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地表达需求和愿望。当需求和愿望没有被满足时,不抱怨、不攻击、不逃避,用利人利己的方法面对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情绪来袭时,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Step1

停下。停止与人与己的对抗行为。离开产生情绪的现场,如果当时的状况不允许离开现场的话,那么选择闭上眼睛或眼睛盯住其他的物体上,使思想回到自己本身。

Step2

呼吸。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特别是呼气的时间长一些,做十次深呼吸后,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否有所平息,如果仍然激动,就继续呼吸,直到自己平静下来。这里用呼吸法平复情绪。

Step3

观察。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由身体承载的。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是头部,有的人是喉咙,有的人是胸部,有的人是心脏,有的人是胃部。所以,当有情绪时,感受一下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不舒服。

Step4

安抚。把手放在身体不舒服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地方,把温暖的呼吸带到你身体不舒服的地方,随着每一次的吸气,带入温暖;随着每一次的呼气,呼出身体的不适,直到身体慢慢变软,不舒服越来越少。

Step5

与情绪对话。尝试和自己的情绪对话。看看究竟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不与自己不舒服的情绪对抗,也不逃避,接纳它的存在。一般来说,我们的情绪和外面的人、事、物没太大的关系,只是自己的旧伤被触发了而已。

Step6

应对。当情绪平定之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位你相信的智者就在眼前,与他对话,问问这件事,你如何应对是智慧的选择。你会得到答案,来自智者的答案,一定是利人利己的方法。


9.笺帛

【书籍】 《小狗钱钱》

【全书结构框架】 如图

【第二章主题】 拒绝深度负债的密码

【第二章内容】

今日导读

债务是如何拖垮一个人的,《贫穷的本质》曾经论述过因为没钱,人们目光短浅,最后越来越穷。那么有什么方法摆脱这种行为呢?今天我们先不学习如何赚钱,学习如何摆脱债务。

摆脱债务(一)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欠债的开端可能仅仅是某一次的超额花销。然后陷入了沉重的负债,比如校园贷事件。或者收入无法支撑自己的欲望,常年拖欠信用卡。

对于这些管不住自己的人,每一次掏钱的时候,停下来,问自己一句“这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花色、颜色我都没有,确实需要买呀。真的需要吗?你要搞清楚需要和想要的却别。需要就是你必须买,不买就无法正常的生活,比如你肯定要有几件衣服,几双鞋。但是超过需要的范畴就是想要了,我们需要恒量想要的这个比例有多大,买完之后你真的会经常用吗?

就像我们昨天讲到的,你要有自己的真实愿望,想清楚每部分花销的配额是多少。

人的日常开支其实真的不大,3000元就可以活下来,甚至偶尔奢侈一点。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必要花费,就算给你再多的钱,只要欲望无限的膨胀,一样也是不够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些富翁的生活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好好想想你购物车里的东西,制定一份你的常用清单。

摆脱债务(二)

当你脑海中已经有意识的阻止非理性花费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些行动上的举措。书中给了一个很极端的观点,停掉一切信用卡。

对于一个债务深重的人来说,信用卡的超前使用,无法让你理性花费。毕竟真金白银从自己手里出去的和账单里的数字的改变。前者我们不仅知道数字,钱变薄的画面还会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比数字上的联想更直观。大脑可视化更容易帮助我们坚定信念,管住我们的手。

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人,我建议停止一切快捷支付,比如支付宝和微信这些,在无法减少自己欲望的时候,尽量换成现金,虽然这可能对你来说麻烦一点。

就像金钱的属性是中性一样,信用卡也是中性的,在不理智的人手里,就是加速贫穷的罪恶。在理性消费的人手里,就是合理套利的工具。

摆脱债务(三)

对于已经欠债的小伙伴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是还钱,且要尽可能少的还钱。听起来毫无道理,但我们可以举个栗子:

假如你借银行50万元买房,10年还清,每月至少需要还4166元,还不包括利息。如果你每月工资1万,生活费3000,那你是直接把7000元全部偿还贷款,还是只拿5000元偿还贷款呢?

假设贷款利率是3%,如果你每月还5000,那么10年一共还款574420元。如果每月还款7000元,只要第七年,你就还清了,一共花费549959元。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还款7000,这样不仅能尽早的还清欠款,毕竟欠钱的滋味很不好受,而且还可以少还2万5千元。

听起来没毛病,但是如果你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故,比如住院,比如家里翻修等,你没有多余闲钱,只有继续超前消费,结果贷款也没有余钱还,那么你将进一步陷入贫穷。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少还钱

其一可以让自己稍微体面的活着,有利于还款的稳定性。

其二,考虑到通货膨胀,你现在少还钱并不代表亏损。

最好的还款比例,是家庭剩余资金的50%还款,拿50%去创造资产。否则,当你把钱全部还完的时候,你自己还是一无所有。有人说还完钱之后我再购买资产也是一样的,不一样哦,下一章我们就来讲一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每个人都切身实际的感受到物价的飞速上涨,而购买力却逐渐下降。是的,这就是通货膨胀,一个会逐渐侵吞我们财产的怪兽,让我们的财富缩水。

这个概念既然人人都理解,为什么还要讲呢?

以前我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学习过两种还款方式

一种是等额本息还款,即每月还款金额相同,规定还10年,那就是还10年。

另一种是等额本金还款,即每月还的本金是一样的,随着本金的减少,你的利息是不断减少,因此实际上你一开始还的钱更多,后面还的少。

从总金额角度来说,但凡学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会选择第二种还款方式,因为总金额还的少。

但是现在有了通货膨胀,按照官方发布2017年我国通胀率7.5%。实际上还很可能被低估了。那么今天的100元,明年就只能买93元的东西,足足损失7元。如果贷款利率小于7%,那你损失反而小于7元,你还赚钱了。

所以不是所有的还款越早还钱越好,当还款利率小于通胀率的时候,越少还款才是明智的选择。

PS:按照原本的框架我今天应该讲如何赚钱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把摆脱债务放在前面,更合理一点。其次原本通胀我是放在后面来说的,但是说着说着就觉得顺便讲了吧。拆书的过程也需要根据拆解情况适当的调整拆书框架


10.宏江

【书籍】 《关键对话》

 【全书结构框架】

专题一:

1、原书信息

2、开篇介绍

3、今日导言

4、什么是关键对话

5、通常的应对方式

6、为什么会这样

7、关键对话有什么用

专题二:

1、从心开始

2、共享观点库

3、傻瓜式选择

4、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

5、真的有效吗?

专题三:保证安全

1、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2、留意出现的危机

3、对话持续的因素

4、如何消除误会

5、创建共同目的

专题四:控制想法

1、如何控制关键对话

2、我们的想法

3、控制想法的技巧

4、改变主观臆断

专题五:陈述观点

1、如何讨论敏感问题

2、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

3、四种倾听手段

4、开始行动

5、全书总结

【第二章主题】

从“心”开始

【第二章内容】

1、从心开始

2、共享观点库

3、傻瓜式选择

4、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

5、真的有效吗?

【1】从“心”开始

我们开始探索关键对话的第一步:从“心”开始,共享观点是实现合作对话的前提。

共享观点,强调针对当次谈话过程中信息的充分表达与反馈。

成功对话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充分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信息背后情绪的传递,不盲从、不委曲求全,不固执、不粗暴应对。

即便是表达争议,也能关注事实,寻求解决方案。

信息达不到充分共享,后果很严重,有个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起医疗致死案是人为失误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原因是医疗工作者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一位女士到医院做扁桃体切除,结果手术小组错误的截去了她的部分脚趾,在这个案例中,至少有七位相关人员心存疑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患者的脚进行手术,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主动表明自己的看法。

当上司固执己见,表现高度自信时,员工往往倾向于抑制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冒犯,正是因为员工不敢畅所欲言,观点无法得到有效交流,风险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作者曾经跟踪调查过2200多个跨部门的合作项目,得到的结果同样令人吃惊,发现凡是项目参与者不能成功应对五种特定关键对话的,这些项目的失败率近90%。

问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2】共享观点库

如何确保对话过程中信息和情感的充分表达呢?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共享的观点库。

当两个人开始关键对话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库存,这些观点之间彼此不一致,有时候大相径庭,沟通高手善于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同时,会在对方情绪激烈的时候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对方感到放松,有安全感,才会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充分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可以共享、便于沟通双方检索确认的观点库就建立起来了,从而取得双赢的沟通结果。

【3】“傻瓜式选择“

“傻瓜式选择”指的是对话双方情绪激烈的时候做出的错误选择。

傻瓜式选择更像是我们的思维出现了短路,它束缚了人的想象力,通常会让当事人陷入两难境地,看不到有更多的可能;有效避免傻瓜式选择,跳出错误的心理模式,会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从而让双方能够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分享各自的想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体现了当事人的智慧。

原本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友好对话,可是在对话过程中,由于感觉到对方触及到了自己的软肋而情绪激烈,最终演变成一场闹剧。

跳出当时的状态仔细回想,你在开始对话前有没有明确沟通目的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清晰什么样的结果是自己不想看到的。于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没有换位思考,对于出现的意外争执未能有效的调整,结果就转为了彼此伤害,负面情绪爆棚,两败俱伤。

【4】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

沟通高手在这样的情境下,会从“心”开始,审视自己对话的目的,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发现新的路径。那么,怎样在情绪激烈的对话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类似的选择呢?

具体思路是:

(1)明确自己对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而是我们的动机出现了问题,想想我们到底为何而对话?

因此,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一个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错误和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

过于关注对错,往往会忽略起初的目标。

(2)明确自己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即便是最平常的聊天,也有想与对方建立关系的目的,否则,对话不会产生,通过第一步确认了对话的目的,第二步需要确认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当什么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什么状态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这个问题好比是给双方的对话设置了一道防火墙,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双方的关系大概率不会受到影响。

(3)综合前二者,问自己是否还有第三条路,提出双赢的选择。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对方是错的,而是要谋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5】真的有效吗?

现实对话场景中,很多人会质疑我们的方法,他们会认为,出现观点的冲突和双方激烈的争执就是客观的事实,我们要解决的就是问题本身呀。比如,他们会这样说:“怎么能反对老板的意见呢,人家是老板,肯定有他的考虑,即便错了,后果老板来承担,我干嘛要自讨苦吃呢?”

针对类似的质疑,事实胜于雄辩,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在“逃避或对抗”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不但能让观点充分表达,让问题圆满解决,而且,可以增进双方的信任度。

以上我们从逻辑上做了一些分析,真正在对话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到以上三点外,

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环境、对方的情绪、目的实现的难易度等,我们会在下节课进行分析。


11.阿光

【书籍】《爆款文案》

【全书结构框架】

一、标题引人注意:

1.0新闻社论

1.1好友对话

1.2实用锦囊

1.3惊喜故事

二、激发购买欲望:

2.0感官占领

2.1恐惧诉求

2.2认知对比

2.3使用场景

2.4畅销

2.5顾客证言

三、赢得读者信任:

3.0权威转嫁

3.1事实证明

3.2化解顾虑

四、引导马上下单:

4.0价格分析

4.1正当消费

4.2限时限量

五、案例分析:

5.0引爆13倍销量增长的充电宝详情页

5.1一篇电动牙刷推文=113万营业额

【第二篇主题】

理性的说服是后天的学习成果,而感性的诱惑是先天的本能。想要顾客对你的东西感冒,文案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第二篇内容】

大家回想一下平时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能够激发你的购买欲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是美观、实用、物美价廉还是被商家的详情页文案吸引到了。本章节将会讲述6种激发购买欲的方法。那我们就开始学习吧,重点的可以画标记。

第一种方法叫做感官占领。刺激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等等。模拟读者在体验产品时的一切美好的感受并且表达出来。

例1——打开锡纸,一只完整的金灿灿的蒸鸡映入眼帘,一股烟向上飘起,你会闻到热鸡肉鲜香的味道,没有防备,你的口水已经悄悄流下。看完有没有发现整只隔着屏幕的蒸鸡已经呈现在你的脑海里面。这个方法把体验感受升华到了极致。

例2——两种按摩模式,一种像小拳头,“哒哒哒……”一下一下地敲打劲部,疲劳感一下就缓解了;一种像单手按压,好像泰国技师用食指、中指、大拇指按揉按穴位,阵阵酸麻,舒服地让你上瘾,希望它永远不要停。这是一款进口劲部按摩器的文案,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十分有趣呢!大家可以假装自己是顾客,重新体验一次自己的一样东西,把感官感受记录下来。

第二种方法叫做恐惧诉求。这个怎么理解呢! 前段时间一篇标题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屏了朋友圈,这正是利用了大家信息焦虑,害怕,恐惧的特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方法你只要掌握了是通用的,还能作为标题思考;再比如很多父母小时候面对小孩子不听话,通常都会说哎呀你再闹我就揍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哈,你看人家都那么听话,小孩子瞬间就安静了。那么我们看看作者举的一款电动牙刷案例的一段原文。

例1——刷牙的时候稍不注意,牙齿就容易发炎,不只刷牙的时候经常流血,严重的时候,咬口馒头都能看到一排血印,发作时,牙齿闷闷地阵痛,捂着脸皱眉,根本没有办法工作(痛苦场景),只能请假看病,工资被扣了还耽误工作,看病回来还得加班补上。(严重后果)

恐惧诉求的适用范围:省事型、预防型和理疗型产品。这招在我本人看来也是大招,既然你在正面产品对比上不占优,那么你就说如果不用的话对于健康或者生活会产生什么危害,效果是不是就更不一样了。

那么我们看看第三种方法认知对比。你卖的产品或者服务做的比市场上卖的高端,价格是贵了点,但性价比很强,你要怎么说服顾客。例如蚂蚁私塾拆书训练营,要与市场上的课作对比,有这几个点;提升我们认知、14天上课只限一期、199完成返现99,选取20名优秀拆书老师加入专栏等,这是不是跟一般的课不一样。<影响力>中提到一条对比原理,如果两件东西很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实际的更大。案例就不一一讲解了,但只要记住一个点,“我们先指出竞品的差,再展示我们产品的好,我们的产品就会显得格外好”。

最后一种介绍产品方法使用场景。你在看广告的时候会费脑深入思考吗?绝大多数人都是慵懒、休闲地浏览着,如果一个产品让他们有疑惑,很简单,直接关闭广告就好了。绝大部分好的产品有时候对我们来说好像并不是刚需,但是不管你怎么看好像都很好,产品很棒,就下手了。因为多场景也可以刺激购买欲。这里以oppo手机广告为例,主打拍照,旅行、家庭聚会、公司活动、情侣等场景,记录美好生活。让读者想象到一天下来,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使用产品,不断获得幸福和快感,成为他生活中经常使用、离不开的好物件。

前面都在介绍我们的产品,还有两种增强顾客购买欲望的两种方法:畅销和顾客证言。“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一亿多杯,可绕地球两圈”有没有很熟悉,产品卖的这么火你还不买?;顾客证言指的是买家秀,这个大家肯定也不陌生,把买家秀适当穿插在软文当中也是能增强顾客的购买欲望的,因为人家都用的好,我还担心什么吧!  这两种方法跟我们下一节要讲的赢得读者信任也是有相同的共性,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12.田杨-arrea

【书籍】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全书结构框架】

如下图,根据今天的拆解有调整

【第二章主题】

创新基础、动力及成果

【第二章内容】

1、拜杜法案

积木式创新是本书的一个重点,我们前面提到。积木式创新的核心是协作,它指的是一些小型创新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迅速打造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长板,然后和其他长板企业合作,建立与大型企业相抗衡的规模和生态。

可以发现,除了协作,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技术专利。由于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有了细分领域,导致先进的科技变得更为精细,要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就需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很多年,这提高了科技的门槛。

而高校和实验室是科技的发源地。企业家想要引进先进的科技,就必须向高校或实验室购买。而购买专利的知识产权和所有权,代价高昂。除了专利技术本身,企业还需要把科研人员甚至实验室全部买过来,才可以继续进行研发和技术转化。而这种代价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才能承受。

1980年,美国颁布了《拜杜法案》彻底打破了这一瓶颈,也让美国的创新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以这样说,硅谷能成为世界创新科技的中心也是拜该法案所赐。

那么《拜杜法案》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拜杜法案》的核心是专利的商业独家授权。它把专利的科研部分和商业部分剥离,高校和实验室只用出售商业授权,而专利的知识产权和所有权依然保留。这样,高校和实验室可以继续深入科研专利技术,而创业公司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技术商业转化的授权,然后形成产品销往全球,获得利润并回馈高校。

比如,对于某一个专利技术,在1980年之前,企业需要买断其知识产权和所有权,而且,为了保证能够继续研发,还得买下科研人员和实验室,这可能要花费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而1980年之后,企业只用花100万美元买入商业授权即可开始进行技术转化,打造高科技产品。

而高校和实验室可以继续开展科研工作,并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这就给小型创业公司带来了绝佳的机会。也给积木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2、新木桶理论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木桶理论”,大家想象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它的最短板来决定的。比喻一个系统整体(比如企业或团队或个人)的综合能力由他们的短板来决定。为了提升综合能力,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短板。

比如高考语数外综合,一个同学语数外都特别好,能考140分以上,但综合只能考100多分。那么,对于这位同学来讲,继续提升语数外的分数难度很高,且空间很小,并不足以对总分带来太大的提升。而如果努力突破综合短板,把分数提升到200分,总分就会有相当大的提升。

但是,现实世界的创新并不能等同于考试,第一它不像考试那样有满分上限;第二它并不要求非得独立作战。因此,我们就有更好的策略来创造出更大的“木桶”。也就是所谓的“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理论”其实是积木式创新中的一环,代表其组织形式。它是指每一个企业或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产品或服务,我们以这个长板作为资本,去和其他企业或个人的长板“拼接”(协作),形成一个由各种长板组成的更大的木桶,这个联盟将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

为什么iPhone会那么受喜爱且长盛不衰,因为它集合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产品设计、最流畅的操作系统以及最精细的工业制造,它是一个由各种长板拼合而成的巨大木桶,肯定远超那些粗制滥造、七拼八凑的山寨手机。

除了强大的竞争力,长板拼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效率极高。企业不用再花费时间和金钱去重复造轮子,直接强强联合,迅速就可以获得极大的优势。这一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3、创新文化

如果说《拜杜法案》为创新提供土壤,长板拼接为创新提供空气,那么创新文化就是普照大地的阳光,为创新的系统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

对于创新文化来讲,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容忍失败。创新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失败在所难免。如果对失败不够宽容,很多创新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为什么美国在创新方面如此领先,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失败的宽容。不仅宽容,他们甚至喜欢失败,因为失败还有另外一个代名词——经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风投相对于初次创业的年轻人,更愿意投资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失败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应对策略,成功率更高。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工匠精神。这个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近几年国内也很提倡,但通过观察发现,其实总是说得多,做得少。而工匠精神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亲自去实践。

美国的教育被称为STEAM(Science、Technology、Enigneer、Art、Mathematics,即科学是原理,技术是操作,工程是实现手段,数学算法保证持续运行,解决问题还要有艺术感)有了这5项能力的加持,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动手去解决它。这也是美国保持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4、创新成果

下面简单介绍一个创新科研成果:

大脑可塑性。有一位教授的父亲因为摔倒导致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教授的哥哥不服气,觉得这种生活很没有尊严,于是便开始训练父亲的运动能力,比如让他自己想办法爬起来、自己走路。

一开始收到了亲人及邻居的不理解,然而仅仅过了三年,转机出现了。父亲重新恢复了活动能力,让大家感到震惊。最令人震惊的是,当父亲去世后,他们通过分析这位父亲的身体,发现其脑干居然达到了97%的损伤。

而脑干是负责运动的中枢,这种程度的损伤,在医学上已经可以定论不可能恢复,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

经过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人的大脑是可塑的,通过训练,其他正常的大脑部分接替了脑干的工作。

这是一项很振奋人心的研究,不仅对于一些脑部损伤的病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也是一种激励。因为它告诉我们,大脑就和肌肉一样,是可以塑造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缺乏某些能力,比如记忆力衰退,反应能力下降,想象力不够丰富,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感到惋惜或者羡慕那些拥有天赋的人。相反我们只需要刻意练习,就可以重塑我们的大脑,让自己获得改变。


13.Carol

【书籍】心流

【全书结构框架】

day 1

原书信息

开篇介绍

导言--这是一本能让你看到幸福的书

文明社会的混乱

美好生活的体验

主动掌控生活

day2

导言--幸福是一种状态,需要主动控制意识

意识的控制

精神能量的产生

精神能量的损耗

自我成长

day 3

导言-- 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目标设定的黄金比例

长远规划

反馈的重要性

打呆仗,专注于一件事

不断提升任务的复杂度

纳粹营中的幸存者

day4

导言--在生活中怎么实现心流

奥运精神

记忆的奥秘

庖丁解牛式的工作方式

独处的魅力

家人朋友关系的维系

day5

导言--复杂社会如何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

压力是常态

积极面对

生命的意义

总结

【第二章主题】

控制好意识和专注力,掌握精神能量的秘诀

【第二章内容】

今日导言

今天我们谈一谈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才是幸福体验。

意识

我们常常说不能“以貌取人“,因为外貌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而基因不是我们能够随便改变的,整容手术能够改变的也只是五官;那么我们能不能”以行取人“呢?就是说,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该这么做,而且比起听一个人的语言来说,观察这个人的行为更加可取。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一个人的行为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的大脑会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包括我们的五官感触),然后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评估,接着形成一套行动指南信号,最后身体各个部位负责执行这些信号。我们也可以简单概括成: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输入的信息是我们的环境赋予的,加工信息是大脑中自动进行的,输出信号其实就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倒推一下,我们的行为取决于大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体系,而信息来源于外界环境。

这里的大脑加工体系就是我们的”意识“,它能够根据我们的意图,编辑信息,产生千万种不同的行为。

比如说,看到路边躺着一位老人,你会采取什么行动?报警,叫救护车,上前搀扶,还是撒腿就跑? 我们看到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意识中的意图不同,我们的行为也会不同。

这时你可能要问了,那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呢?前段时间我还在非常认真的研读学术内容,现在我却把同样的时间用在了打游戏上。单从未来收益来看,研读学术的收益是远大于打游戏的呀。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意识带宽“ 这个理念。

我们都认为大脑是非常神奇的, 人类现在对于大脑的开发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但事实上,我们大脑中最重要的意识带宽却不是无限的,据脑科学家的实验分析,在一个时间段内,我们的大脑能够有效处理的信息量只能是7个单位。 所以,当我们在研读学术文章之前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低于7 的,那我们的选择就非常理性了,与我们的意识目的一致,但如果我们接触了过多的信息量,大脑意识来不及处理了就会产生混乱,然后直接选择最容易的选项。

当然了,适量打游戏可能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为什么呢?脑科学家发现,一天之中,我们的清醒时间如果是16小时,其中的1/3时间,也就是5个小时,大脑是处于静息状态的,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处于意识低迷状态,我们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没法从事高强度技能练习,这个时间段中,我们能做的就是一些无需动脑的放松事件。

精神能量的产生

我们常常很羡慕那些高效能人士,觉得他们拥有把8小时变成16小时的神奇魔法,感叹他们对生活对工作的处理方式,隔三岔五就要去读一读他们的故事,激励自己加油努力。

但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魔法,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习惯:不断集中注意力做重要的事情。

集中注意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看上去只需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中间包含了好几个步骤: 选择信息,从记忆中提取相似参考,评估事件,选择采取哪些行动。

假设你开车前往度假村,路上遇到一辆开出S型路线的汽车,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要注意到这辆车,毕竟路上那么多车你不是每一辆都会注意,其次,你要去看看这辆车怎么了,司机什么状态,汽车什么情况,路面什么状况,然后,你要从你的记忆库中提取相关参考信息,比如司机的状态一看就是酒驾,或者汽车冒烟了可能是哪里出问题了,紧接着,你还要评估一下,这个酒驾是否影响你的前行,车子出问题严重吗,需不需要帮忙,需不需要报警, 最后才是行动。

环节中任意一个部分如果存在不足,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看那些高效能人士基本都具备集中注意力的基本要素:信息分析能力,相关经验的积累,评估模型,以及行动力。

好消息是,如果你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你依然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专注力, 每当你发现自己意识低迷时,要求自己做一次简单的专注力训练,比如说半小时整理卧室的衣柜,先选择那些衣服要排放出来,哪些衣服要放入收纳,这时需要收集记忆中的数据判断哪些衣服好久不穿了,为什么不穿了,评估以后还会穿吗,哪些衣服需要折叠,哪些衣服需要挂起来,最后一次行动。很多时候,一件小事就能慢慢培养你的专注力。

当我们能够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们就不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如果这些事情符合我们的人生目标,心流就此产生,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精神能量的损耗

大千世界的信息瞬息万变,时刻包围在我们身边的信息流数以万计,一不小心我们就容易陷入信息漩涡,导致意识宽带被没有那么重要的信息挤占,所以,接下来我们谈谈当意识和注意力被劫持时,我们会怎样。

老张是一位一线操作工,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每天开着一辆二手车去上班。 有一天早上上班的时候老张发现轮胎瘪了,换个轮胎要花1000块钱,但是自己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工资要到月底才拿到手,于是,老张想到了一个办法,早上开车去修车店把轮胎充满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到厂里上班,这样能赶得及早上8点打卡,还能省下一笔开支,接下来一天还挺顺利,但是第二天开始,老张发现轮胎瘪的速度越来越快,到第三天的时候,老张只能勉强开到厂门口,在上班的时候,老张总是心不在焉,频繁出错,他总是担心自己第二天上班会迟到,工资奖金会被扣,别人和他讨论点事情也总显得不耐烦,同事们开玩笑时老张总是脾气暴躁。老张的生活出现了混乱。

我们从意识和注意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老张到底怎么了。

首先,老张作为一个操作工,上班的首要目标应该就是赚工资,那么他的注意力和意识应该放在如何顺利获得工资上,按照这个逻辑,在他遇到任何外部信息的时候,都应该以这个目标为指向,比如说,当他发现轮胎问题时,他应该思考怎么做能保证自己按时上班,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向同事借点钱换胎,或者从平时积蓄中拿出一部分换胎。但是老张没有这么做,他做出了冒险的行为,导致他的首要目标“顺利获得工资”受到了威胁。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外部信息时,我们的反应和老张是极其相似的,我们的注意力本应该放在首要目标上,但是生活中出现的突然变故却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与目标冲突的事件上,导致我们只能忙于弥补失误,离原始目标渐行渐远。

精神能量的损耗其实就是注意力和意识带宽的损耗,当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用来应付各种危机时,我们的意识就被打乱了,出现了内部混乱,长期以往,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培养专注力,越来越没有目标。

自我成长

作为一位英语培训讲师,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么多英语资料,我到底是先学个商务英语呢,还是先考个口译证或者托福雅思呢?我要是学了一种,最后发现不适合我怎么办,时间不久浪费了吗?

我其实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假设,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这些个证书,而是学以致用,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太痛苦无法坚持,那就说明,你一开始的目标就错了。

你不是因为考证才学习语言,喜欢语言本身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喜欢,你会愿意投入注意力探索,逐渐发展出长远的目标,因为你的长远目标,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产生精神能量。这样,你的意识,专注力和目标是保持一致的,不涉及到能量损耗。这样你才能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乐趣,自信心的不断建立。

学习是这样,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我们的生活时刻充满着各种挑战和威胁,这些信息会时刻夹杂在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流中,工作中会有临时项目挑战你的能力,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告诉你出现了问题,孩子会出现各种调皮挑战你的耐心,家人会出现各种思想挑战你的努力。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什么情况,都要练就一颗复杂的大脑,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目标,也要整合周围的信息,在逆境中我们也总能找到对目标有利的因素。

成长的本质其实就是注意力体系的建立过程,我们不是要和周边的不和谐因素走斗争,而是需要为内心的专注力目标战斗,当我们发现自己能够妥善处理好目标与专注力的统一时,我们就能与周边的人事物和谐共处。


14.思琪

【书籍】跃迁

【拆书内容】

二、高手战略——如何做好选择,培养竞争力的高手战略

1、寻找高价值区

机会看似越来越多,但事实未必如此。就像现在app那么多,但真正市场占有率很大的不多。头部效应和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苹果商店排名前十的app中,大部分都是阿里和腾讯公司的。

那么什么是高价值区?

波士顿红袜队的泰德·威廉斯是一名著名的棒球击球员。他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员”,提出过一个观点:高击打率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甜蜜区的球是指击中概率较高,适合于把球达到合适区域的击球区。正取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的成绩。他曾说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做到这些,需要定力,排除那些非甜蜜区的球。

而股神巴菲特也是这么看待投资的,他的投资理念是: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不求短期获利、而是看长期获利。

2、方向比努力重要

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趋势和方向显得尤其重要。雷军曾经说过: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充分说明了趋势和方向的重要性。客观分析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进入头部区域,加速成长。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头部呢?头部就是你所在的领域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区域。就是说你所在的领域现在是一个风口行业,而你具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优势。这样,才算是找到了头部区域。

3、避开那些误区

误区1,从当前优势出发,很多个人成长,甚至职业规划都强调,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这其实是个误区。如果没有进入到相关领域内,那么很难客观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优势。而且,过去的优势并不等于未来的优势。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去做。

误区2,着急入场,不想优势。这是误区1的反面,看见所谓的高价值去就想开始做。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应该思考差异化的优势。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流。先不要行动,要用足够时间去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此领域。

误区3,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应该从身边的头部做起,先成为现阶段团队的头部,然后一步步前进。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到下一个头部。

4、专注和迭代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太多聪明人死于不专注。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专注是一种防守之道。迭代则是进攻之道。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技术发展很快。要用最小化的可投入市场的产品,投放市场,然后快速迭代,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成功。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


15.丁丁

【书籍】《养育的选择》

【全书结构框架】

一、关于安全感

1.安全感来自信任

2.“安全依恋”的秘密

3.不同成长阶段,如何培养“安全依恋”

4.用理解而非说教让宝宝逐步建立安全感

二、关于早教

1.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2.怎样早教?谁来早教?

3.过多过早看电视易引起注意力障碍

4.真人互动对孩子更有益

5.谨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三、遵守规则与延迟满足

1.规则不是“禁止”,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

2.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情绪引导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4.跳出“延迟满足”的纠结,全面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5.如何培养自控力

四、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快乐教育与竞争意识

1.赏识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意义重大

2.称赞是一项“技术活”

3.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父母与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4.欢笑和泪水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

5.以成长型思维正视竞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6.着眼未来:从竞争中学习合作

五、独立性、想象力与创造力

1. “倾听”和“独立性”并不对立

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4.用“合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主题】

关于早教

【第二章内容】

1.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一书曾经影响了很多初为父母的人,敏感期的概念也逐渐进入父母们的视野。一直到今天,敏感期的概念已经被无限放大了。

敏感期的概念,其实来自关键期。

在动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间段内,他们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用来在某一方面发育或者发展;而且,此时这个个体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最敏感。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刺激,就会正常发育或者发展;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弥补。这段时期就是关键期。

而敏感期,则是发展心理学提出的更为灵活的概念。它和关键期不同的是,它没有严格的边界定义。如果在敏感期环境没有没有给予恰当的影响,发育和发展仍然有可能发生,只不过,可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一方面,孩子的学习窗口从来不会关闭,父母们没有必要对“敏感期”草木皆兵;另一方面,儿童的发展既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性。个人兴趣千差万别,爱画画不等于进入画画敏感期。父母们要警惕拿“敏感期”作为尺子去衡量孩子的一切行为,这样很容易掉进“敏感期”的陷阱:要么为某些所谓的敏感期焦虑,强迫孩子去做;要么机械地消极等待某个敏感期的到来,完全不作为。

早期大脑的发育,既有一定的敏感期,也有可塑性。比如有的孩子一出生双眼就有白内障,如果4-6个月内做手术,视力会恢复得很快;如果到成人才做手术,视觉损伤就会非常严重,并且是永久的。

因此,在不焦虑的同时,早期的信息输入必须适度,信息输入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都极有可能会阻碍儿童的发展。了解儿童发展的共性和差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2.怎样早教?谁来早教?

大脑的可塑性决定了早教的必要性。早教,就是提供各种条件,帮助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知觉等各种感觉上得到均衡发展,这是早教的重要目标。那么,早教应该怎样进行、由谁来进行?

书中给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首先,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其次,鼓励孩子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再次,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

3.过多过早看电视易引起注意力障碍

婴幼儿的行为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并不能理解电视节目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当孩子对一个事物失去兴趣时,只有新鲜的信息才会重新唤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过多、过早看电视,易产生注意力障碍。

另外,孩子有时候需要学会独处、观察、自我娱乐、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等这些很重要的能力,把电视作为背景会干扰损害他们锻炼这些能力。

4.真人互动对孩子更有益

与真人的对话、游戏,能够帮助婴幼儿更有效地建立神经细胞的连接。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电子游戏就像其他让人上瘾的东西一样,会让人脑释放多巴胺(dopamine)。这种物质使人快乐,从而让人不知不觉地沉溺其中。如果在幼年时期经常被电子游戏刺激而释放多巴胺,大脑就会形成这样的奖励机制,这在以后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损害儿童做事的内在动机、让他们难以在相对平淡的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等。

因此,这就需要谨慎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适当选择,适度使用,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平衡发展。

5.谨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当今社会,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必须保证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另外还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做到作者提出的以下几点:

相应控制看电视时间、选择合适的节目,并和孩子一起看节目,改变孩子一个人看节目的消极性,促使孩子积极思考;

把节目和阅读、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印象和理解;

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避免因为和同龄人交往时间减少,而导致与人交往、情绪控制等能力得不到最佳发展。


16.幸之

【书籍】:《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全书的结构框架】:

Day1

原书信息

开篇介绍

导言:脂肪背后的故事

脂肪的定义

大众眼里的肥胖症

瘦素与瘦素受体

脂肪新解

Day2

导言:脂肪过剩背后的故事

肥胖是病?

减肥的物理学

瘦素的作用原理

瘦素的应用发展

一波三折的减肥药(一)

一波三折的减肥药(二)

Day3

导言:血管里的脂肪背后的故事

高脂血症

胆固醇的机制

发展

胆固醇之双刃剑

寻找降脂药的历程(一)

寻找降脂药的历程(二)

Day4

导言:甜蜜有时也是一种病

血糖减压阀

糖尿病类型

神奇的胰岛素

胰岛素的研究

降糖药

Day5

导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罕见的疾病的患者也需要并且应当得到关注和支持。

现状

总结

【第二章主题】:脂肪过剩以后

【第二章内容】:

①今日导言:

继第一章学习之后,我们今天继续来深入了解一种和脂肪堆积直接相关的疾病——肥胖症。

肥胖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到底多重才可以称之为肥胖症?肥胖症状到底是因为自制力不够不能控制食欲造成的,还是说必须通过医疗介入手段才能征服这种疾病?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脂肪过剩以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吃货”注意。

②肥胖是病?

肥胖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一种主观上的判断,甚至是一种审美标准。比如腿上的赘肉,以及鼓起的小肚腩,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大家知道在唐朝的时候,以胖为美。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将层叠的赘肉视为最性感的标志。所以依靠多元主观的审美来判断是否是疾病显然是不靠谱的。还需要确凿无疑的证据。

显然大数据显示,肥胖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威胁人类的健康,需要得到预防和治疗。因而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率先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为肥胖临床诊断提出了一个简单粗糙的定量标准。当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5时,显示为超重,超过30时显示为肥胖。也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170厘米,体重超过72千克,显示为超重,超过八十六千克,显示为肥胖。

但是还是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人种和不同个体相应的肥胖标准也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相同的质量指数下黄种人就比白种人的脂肪含量多,评价标准就更为严苛,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二十八即为肥胖。那么属于你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是什么呢?动手来算一算吧。

③减肥的物理学

我们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一个正常的人,他的身体总是能量维持平衡的。而能量的来源无非就是吃进去的东西,去处又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基础的能量代谢,其次是各种体力活动,再就是消化吸收食物时耗费的能量。

那么减轻体重,也可以从这三个方向去着眼。(1)控制能量摄入和吸收  (2)增强新陈代谢  (3)加强运动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方法,比如减肥手术,当然这个手术只适用于严重肥胖的人,通过切除一部分胃,容易产生饱腹感,来控制能量的摄入;另外缩短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小肠,来减少能量的吸收。再比如吃下一颗小小的胶囊,在胃里膨胀到合理尺寸,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达到目的。

④瘦素的作用原理

说到减肥,就一定会涉及到减肥药。

回顾第一章的内容,弗里德曼发现的瘦素,无疑是被众多科学家和产业资本认为是天然的减肥药。瘦素——一种人体天然合成的、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的物质。当身体内的脂肪过多,瘦素分子水平就会上升,受体感知,就会告知我们的大脑身体能量充足,不需要继续补充食物,从而控制食欲。反之就会调节胃口补充能量。

⑤瘦素的应用和发展

那个时候,肥胖成为一个公众问题。历经十几年的研究。结果证明瘦素不能让“正常人”减肥。注意,这里的正常人,是指体内不缺乏瘦素基因和瘦素受体的人。当给肥胖者的身体注入瘦素,因为长期瘦素占据保护者的姿态,维持着能量的稳定,长期高负荷,让人体对瘦素感应不再敏感,也出现了瘦素抵抗。也许瘦素抵抗是某种身体的保护机制,但是目前没有定论。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但凡举措都会有借鉴的意义。对于体内并不缺乏瘦素基因的人来说,瘦素没有用。但天生缺乏瘦素基因而导致肥胖的人无疑就是福音了。实验表明,瘦素对这一特定的人群来说,有明显的疗效。

⑥一波三折的减肥药

尽管瘦素研究失败了,但是,研究减肥药物的步伐从未停止。

首先是麻黄碱,一种治疗鼻塞和哮喘的药物,由麻黄碱衍生成的化合物安非他明,被发现有降低体重的作用,却有着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成瘾性。进而,科学家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试图找到既能降低体重,又能降低成瘾性的替代物。

紧接着芬氟拉明出现了,虽然能够降低体重,但是停药后会反弹严重。另外,虽然成瘾性降低了,但是其他的副作用如恶心、焦虑、头痛等让他一度不怎么受欢迎。

后来,1992年,罗切斯特大学教授迈克尔·温特劳布将芬氟拉明和芬特明联合使用,也就是后来的芬芬,减肥效果达到惊人的15%,曾一度创下了减肥药的神话。但是,物极必反,服用者不断出现的心血管疾病(诸如瓣膜性心脏病,肺高血压)让芬芬难逃此劫。

⑦一波三折的减肥药

虽然减肥药的研究在曲折中发展,但是也能从中汲取到失败的教训。科学家们在大脑中发现了,五—羟色氨酸,那个神秘而重要的信使。它能够调节人的神经活动,从而影响甚至是抑制食欲。氯卡色林通过激活五羟色氨酸,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最后一个主角,奥利司他,破坏负责消化营养物质的酶,从而抑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说完了药物,顺带聊一聊关于增强基础新陈代谢中的消耗。

但是显然破坏中枢控制功能诸如加快血流、提高体温等行为是不明智的。在这里我们会了解一种棕色脂肪组织,它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只有当我们遭遇寒冷,才会激活它,通过燃烧白色脂肪,提供热能。而冬天里,体内的一把火在你美丽冻人的时候正在燃烧呢…


17.雾之晨

今日导言: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就比执行更加重要,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1.只打甜蜜区的球

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我们现在要研究战略领域,可以参考一流的投资人,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做决策。

巴菲特是投资人中的神,他又非常推崇美国的棒球之神泰德,而泰德有个核心观点: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也就是说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甜蜜区的球。这个策略听上去简单,但实战运用时却需要强大的定力。因为在比赛的紧要关头,多少双眼睛盯着你,指望着你击球,你却一直等着不动,这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巴菲特也总结道: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很多时候人们会喊打啊,别理他们!

综上所述,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2.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这被称为幂律分布。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系统里,如果拥有1万元的人有10个,那么拥有1000元的人就有100个儿,而后面的1万人人均只有十元钱。

幂率无处不在,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地抓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这时候就要借用一个工具:杠杆——也就是用小投入撬动大收益。幂率告诉我们,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找到这个点就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进一步,杠杆点上,还能继续加杠杆,以二八法则为例,我们可以找到20%的20%的20%,收获80%的80%的80%,这样你的效率就是别人的64倍。

在一个社会里,努力是正态分布的,但是财富收益却是幂律分布的。经过小糖人实验就能明白,无论你怎么调整随机平均分布的优良基因,最后都会跑出不均衡的幂率曲线。所以,在一个流动开放的社会里,阶层分化是稳定且可预期的。

而现在的网络社会就加剧了这一趋势,因为互联的关键是让每一个系统产生交换,从正态分布逐渐转向幂律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头部效应会越来越严重——以教育为例,一旦下面发现什么好的苗子,马上被上面抽走,集中在一起培养,包括教师包括生源等,因此,以后一般的孩子进入名校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要做的是:对内,通过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3.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一旦你成为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开始产生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名声,名声给你更多机会、更高收益,这又让你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就是头部的人获得最高的增长率——你已经忘了一开始他也只是有微小的优势,后面因为有了正反馈的加成,就把落后的越甩越远。

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的显现。一个年轻人应该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人同行,等你的眼光上去的,竞争多了,你自然会品味出自己的优势和激情,你也有资源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最优秀的人,优秀程度都差不多,比如说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他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个西装革履的投行顶级高手差,那为什么他们的收入和社会评价会差那么多呢,主要就在于后者卡在了一个头部行业。

有句话是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与其哀叹社会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而作为个人来说,你要找的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不要天马行空,一提头部就只有马云马化腾,小目标也是一个亿。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要想太远,从身边的头部做起,而你的战略必须先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否则毫无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山头,这个小山头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事业,然后再抢占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脉的顶峰。

4.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头部,并且享受到了头部红利,那么你一定吸引来了很多追随和模仿者,就像世界杯赛场上,梅西一接到球,就有两三个对方防守球员上来包夹。

那么你怎么破呢?答案很简单,就两个字:专注。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5.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聪明人都喜欢灵光一现的一刻,那个棋盘上的妙手,那个写作上的神来之笔,那个球场上荡气回肠的绝杀,让你多年以后想起来仍然神气活现。但是妙手有个重大缺陷:它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也就是说它是没有护城河的。

郭德纲就是把相声当手艺,不当才气,才气会尽,而手艺只会越来越精进。李昌镐靠51%的效率统治围棋世界,曾国藩靠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太平军。那些都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因为他们知道:妙手是成为高手的最大障碍,而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他们理解弱小优势持续迭代而产生的强大力量。


18.Helen

【书籍】

《养育男孩》

【全书结构框架】

第一章   养育男孩常会面临的困扰

Ø  普遍对男孩投射了很高的社会期望

Ø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现成长问题

第二章   男孩成年之前的三个发展阶段

Ø  0-6岁:温柔岁月

Ø  6-13岁:学着成为一个男人

Ø  13岁以后:快速向男人转变

第三章   父亲应该如何做

Ø  父亲的至关作用

Ø  榜样的力量

Ø  儿时的玩伴

Ø  陪伴孩子成长

第四章   母亲应该如何做

Ø  如何照顾男孩

Ø  帮助儿子建立自信

Ø  不断调整养育方式

第五章   如何提升男孩关键性的四个方面

Ø  学习能力

Ø  情绪能力

Ø  运动能力

Ø  性

【第二章主题】

男孩成年之前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章内容】

  先来看看第一部分。我们要想理解男孩的整个成长过程,必须要搞清楚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男孩成长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他体内分泌的睾丸激素。睾丸激素普遍存在于雄性动物的身上,因此也被称为雄性激素。为了了解它的作用,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做了这么一项著名的研究:科学家对关在实验室里的一群猴子进行密切观察,发现猴群中的雄性成员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而这种等级关系完全是由他们之间的决斗来决定的。猴群里面的猴王,自然是打架最厉害的那一个。于是科学家从猴群中挑选了级别最低的那只雄性猴子,为其注射了睾丸激素,然后再把它放回猴群中去。你能猜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这只原本弱小、畏缩的小猴子凭借着体内过高的睾丸激素,竟然开始挑衅自己的“顶头上司”,并且居然赢了。紧接着,他竟一路过关斩将,直奔猴王,再一阵激烈的厮打之后,猴王落荒而逃,自己当上了老大。只可惜它所仰仗的睾丸激素是有时效限制的,当药效消失后,它又被层层打击,直至赶回猴群的最底层。

  在这个实验中,原本弱小、畏缩的小猴子之所以能当上猴王,是因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激发了它的潜能,让它一改常态地无所畏惧。可见,睾丸激素不仅会刺激雄性动物的身体发育,而且会对大脑产生刺激,从而影响它的心智结构。睾丸激素的这种作用同样存在于人类的身上,这也是男孩为什么比女孩更喜欢争吵和打架的原因。但这还只是睾丸激素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事实上,睾丸激素的影响贯穿了男孩的整个成长发育过程,从而决定了他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那么睾丸激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答案是从男孩母亲受孕的第8周开始,男孩基因中的 Y 染色体发挥作用,使得男孩在体内分泌出睾丸激素,从而刺激他长出男**官。在出生后的头3年里,他身体里的睾丸激素含量还比较低,到了4岁的时候,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会增加到他1岁时候的两倍。善于观察的父母应该也能发现,这时男孩开始变得淘气、好动。他们对空间和机械的兴趣比同龄的女孩要强烈得多,这种倾向和远古时代的男性曾经长期负责狩猎有关。长到5岁时,体内的睾丸激素会下降一半,这时他们会再次平静下来,但体内的睾丸激素仍然足以使他对运动、冒险、以及探险感兴趣。等到了11-13岁这段时间,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含量再次急剧上升,达到他1岁时候的8倍左右。到14岁的时候,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会达到最高值,在这种强烈刺激下,男孩的四肢猛长,脸上生出粉刺,第二性特征逐渐变得明显。之后,睾丸激素会在他体内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推动他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男性。

  这是睾丸激素在男孩成年之前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心的您可能已经发现,有两个睾丸激素变多的关键节点,一个是4岁,一个是11岁。但是当睾丸激素含量提高之后,男孩的心智不会立刻有一个跳跃性的转变,而是要等到睾丸激素持续作用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在男孩6岁和13岁的时候,他的心智水平会在睾丸激素的推动下进入新的阶段。所以,这本书把一个男孩成年之前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0-6岁、6-13岁和13岁以后。

  第一个是0-6岁,书中将其称之为温柔岁月。

  它是男孩一生中最温馨,也是受到亲人最多关爱的一个阶段。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性别差异并不重要。一般来说,母亲是最主要的看护人,当然父亲也可以胜任这个角色。不管是谁看护孩子,重要的是由一个或两个主要的看护人爱护孩子。在这几年里,要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男孩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他的大脑才会得到充分发育,从而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同时,这样的孩子热爱学习,也更喜欢与人合作。总之,安全感是让他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6-13岁,这个阶段叫做“学着成为男人”。

  进入到这个阶段以后,男孩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他发现家庭之外的世界是如此广阔,让他期待着走出去,来一场英雄冒险之旅。为此,他需要花上几年时间做好准备,也就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所以,这个阶段的男孩特别喜欢舞刀弄枪、喜欢模拟打仗的游戏,或者是扮演超人和想象中的坏蛋对抗。这些都是他们用来学习的手段,以强化他们心中男子汉的形象。此时的男孩,开始喜欢更多地和父亲在一起,模仿父亲的行为举止。在这个阶段,父亲要能够取代母亲,成为对男孩影响最大的人。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后,这个阶段叫做“向男人转变”。

  此时男孩进入了快速发育期,除了男性身体特征越来越明显外,同时心智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比较安静的男孩,这个时候也会开始变得急躁、变得喜怒无常。这个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他们体内睾丸激素的含量正在大幅地上升,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剩余的精力无处释放。这个阶段的男孩感到自己马上成年,迫切地希望迈入社会,所以急于摆脱家庭的束缚,父母和男孩之间出现矛盾几乎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正确的引导,让男孩能够成功过渡,这又对我们的父母提出了新的挑战。


19.拆书匠

【书籍】《逻辑思考力》

【全书结构框架】

一、何谓‘’逻辑思考力‘’

二、培养逻辑思考力的七大基本方法

三、如何进行逻辑思考?

四、如何进行逻辑写作?

五、如何进行逻辑表达?

【第二章主题】

二、如何培养逻辑思考力?

1.透明化

2.三角逻辑法

3.杜绝重复和遗漏

4.逻辑树

5.5w2h

【第二章内容】

在第一天了解了何谓逻辑思考力之后,想必每一位同学都会对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力充满期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可以培养提升逻辑思考力方法。

1.使解决问题的过程透明化。

上一章节我们讲过,明确问题的目的,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有了方向之后呢,下一步就要解决怎么做的过程了?

逻辑思考的基础,就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完美的过程可以产生完美的结果,这种观点可称为过程主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透明化以后,再去解决问题或者进行工作,就会稳步接近目标。

这次方法的构成有改善和改革两个行为方式。改善就是对目前的做法不作大的改变,只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做好就像盖房子一样,把砖一块块的垒起来也可以说把脆弱的墙体加固一样在原有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问题完善。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确立需要改善的主题,使改善的目标明确化。当开始进行改善以后,就要分析现状,探明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找出达到目的的方法。分析完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将其进行归纳,确立方案。然后试着实施改善方案,确认改善效果。如果改善效果不理想,重新确定改善方案,然后反复改善。一旦达成目标,就改善成功了。

改革是指从根本上彻底的,进行转变,在做改革的情况下,一旦明确了,过程,就能啄食,推进问题的解决,改革制,不再固执于目前的做法,而,彻底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革应有的姿态,就是确立宏大的目标,并且一气呵成完成目标,也可被称作跳伞模式,确定目标地点,然后瞄准目标纵身跳下,虽然这种做法有较高的风险,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

推进改革的方法就是打破现状,提出问题,下定决心设立目标。明确了应有的做事姿态,就要对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收集如何进行改革的信息。并且将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障碍找出来,确立改革方案。一旦开始实施改革方案,走向改革的正规,改革就达成了。

2.三角逻辑法

在做逻辑思考时,结论数据和论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使用三角逻辑就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从而找到线索,提升说服力,知道三角形三个端点中任意的两个也可推导出第三个。活学活用三角逻辑法可以增强说服力,帮助推导出规律性结论。

3.mece使遗漏和重复降到最低。

在遇到问题时,如果出现遗漏和重复会导致丧失机会,或造成混乱的情况出现。遗漏点和重复消失的状态就是mece.运用mece可以使对事物整体的认识逻辑化,并且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一个体系上的把握。能够数字化的内容更容易运用mece。比如,对年龄层和收入层次进行分类时运用mece就比较简单。

4.逻辑树。

顾名思义,逻辑树是指对事物整体进行轻松把握的方法。所谓逻辑树就是由逻辑构成的大树。它是运用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对作为逻辑构成要素的树干和枝叶进行体系化整理的方法。

5.5W2H,验证信息是否有遗漏

5w2h在罗列计划书的项目和信息传达方面是很必要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说话时论据不够完整且具有跳跃性,就不能很好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论据一旦有所欠缺,就不能使别人接受我们的结论,也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一定不能让信息出现遗漏点。5W2H可以向对方正确的传达信息。比如别人邀请我们下一次一起去吃饭吧,如果该提议相关的5w2h不明确,谈话也没办法进行。



20.迷路的北斗

【书籍】 《好好学习》

【全书结构框架】

1.临界知识的意义 2.如何提升学习效率 3.通用的临界知识 4.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第二章主题】

 如何提升学习效率

【第二章内容】

心态

小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可能只需要掌握或改进一个新方法,但如果想要有质变,一定涉及到改变自己的底层认知,因此学习临界知识,首先要学习底层心态。

想要通过接触新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难免会面对一些与自己传统认知不同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激发自我防卫机制——拒绝接受与自己认知不同的其他观点知识。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一种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的思考新观点内有价值的地方。 快速成长只是积极接收新知识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是具体执行中的心态。我们之所以希望快速成长,是因为这个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建立起商业帝国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比如“滴滴”;一个项目动不动就融了好几亿的钱,原本默默无闻的创业者摇身一变就是CEO。 我理解这样的焦虑,因为在这个时代太慢了就要被淘汰。但是想要能力提升快,就越要下慢功夫,这里讲的第二个心态就是——以慢为快。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因此想要快速提高的方向应该是花时间大同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那些花哨的新方法、技巧。这里涉及了二八法则,你要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比如重要的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

底层方法

反思对于帮助我们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有很大作用,比如熟练运用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动,这种“不假思索”的行动缺乏思考,也很容易犯错误,反思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纠正行为。 比如说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在进行反思的时候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我们可以轻松获得新知识。比如讲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就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另一种方法是以教为学,也能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学习效率。传统认知中,给别人当老师,意味着你的水平至少要达到专业水准,比大多数人强才行,但是以教为学的含义,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以教为学有三个价值,首先你要教给别人的东西,一定是你彻底明白,可以清晰讲给别人听的道理,如果你讲不明白,那肯定是有哪里你没弄懂,为了给别人讲清楚,你会强迫自己探索问题;第二个价值,你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加深记忆和认知的过程,能帮助你建立长期记忆。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了疑问和新想法,可以加强我们的认识,交流可以让我们的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

 前面讲了提升学习能力的理念和方法,接下来就聊聊具体执行的技巧。 书里将的技巧有好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记录,要注意“写”和“记录”是不一样的。要做到记录,首先要如实地记录过程,比如发生了什么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事后去解释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并不靠谱,它会扭曲我们的记忆来符合自身认知。第二是要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因为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集合,就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记录的事情,因此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提升学习能力。


21.天涯龙儿

书名: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作者:彼得.蒂尔

【拆书章节框架】

1.科技更有影响力

2.如何打造初创公司

3.打造帮派文化

4.秘密

5.总结

第二天主题:如何打造初创公司

1.今日导言

        世界上的竞争无处不在,诚然竞争是不可或缺的。在市场里,通过竞争,只有更加优质的企业才可以存活下来。

        但是一些盲目的竞争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竞争是一种观念,它深植与人心,有时也会扭曲我们的思想,蒙蔽我们的双眼。

        企业的发展是未来的,长期的,不确定的;而眼前的利益是当前的,可见的,确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平衡眼前利益与未来发展,避免盲目竞争,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2.企业的特征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为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要做出10倍的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难以被替代的新事物。

        从0到1的改变,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的进程,这就是质变。

        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收集和交流信息,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此时网络的价值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中获取更大的价值。而此时企业的边际成本也趋近于零,使得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享有更大的红利。

        规模经济类似于网络效应的规模化,而品牌优势是指企业对于自己品牌的垄断,一个强势品牌的形成可以使得其在价格,销量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更具有优势。

3.初创企业的建立

        初创公司的建立刚开始应该在相对小的市场内起步,因为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要容易得多。一旦成功创造或者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相关市场。同时打造属于自身产品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品牌优势,在市场中扩大网络效应规模和经济规模优势,使得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幂次法则

        幂次法则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在其投资组合中选取几个价值回报相对较高的公司进行投资组合,它不是简单的“撒网式”投资,而是遵循价值回报最优的选择,期望其中一种或几种投资回报可以等同于或超过其它所有投资回报的总和。

        生活中的幂次法则也随处可见,幂次法则不只对投资者很重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很重要。对个人来说指的就是:我们对于自己当下的投资是否能在未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回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蚂蚁私塾拆书训练营优秀作业汇总(7.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u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