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和允许是家长必须面对和时常关注的事情。
如何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如何界定行为的性质和边界?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哪些是父母必须要承担的?哪些又是父母必须要放手的?等等。
这些问题,究竟要怎样去理清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听听秋兰老师心中的“理解”和“允许”吧!希望您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成长。
在机场排队办票时,看到一个外国小朋友坐在地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会允许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吗?
或许有一些文化习惯上的差异,其实更深的是明白生命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问题。
孩子坐在地上不脏吗?衣服裤子不是要频繁洗?……
我观察小女孩的父母无动于衷,显然对孩子这样自己玩耍已经习以为常。
难道他们不会觉得孩子在地上蹭来爬去显得没教养?会丢脸?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也没有“脏”的概念。
这个年龄的她,生命状态就是如此自然的,她会用一切视听嗅味触的方式去探索外界,这个过程中她的大脑网络也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她来说,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去连接的,如果有危险,爸爸妈妈会出来保护她。
而父母的允许恰恰给了孩子很大的安全感,她对父母对世界也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她也信任自己。
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到了该学规矩的时候,有能力理解,并且也愿意接受,因为她要搞要玩的需要被满足过,就不会那么抗拒,她有一定的内心力量可以约束自己。
被允许的生命有广大得多的发展空间。
我不由得想起今天看的一个访谈报道,某教育专家说对付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的小孩子要保持“冷”处理,坚决不妥协,不然孩子会习得要挟父母。
这是谬论!!!
小孩子这样的行为通常有两个原因:
1.孩子还没到能学会在公众场合管理情绪的年龄,这不能怪她;
2.孩子年龄到了,但是没有被教习如何恰当表达情绪,这也不能怪她。
那么,冷冷地坚持是个什么鬼?如果一定要说孩子哭闹是要挟父母的手段,那么最初又是谁教会他的呢?
孩子在至亲面前束手无措,也不被理解,会有多无力?你去听那些在地上打滚嚎哭的孩子,哭声里有多少愤怒和绝望?……责任在谁?
孩子为什么不能在公众场合哭嚎打滚?而另一边,多少孩子在公众场合不是呆若木鸡,就是旁若无人大吵大闹,你就明白教养她的人要么高压冷漠,要么纵容无度,本质上都不是为孩子,都是为了自己脑中的 “ 对 ” 与 “ 好 ”。
其实,孩子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家长首先要过得了自己的关,到底是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还是关注自己的省事与面子?
当孩子当众哭嚎,家长往往气急败坏,为啥呢?这么多人看,人家会觉得我教子无方啊!所以,或者打骂镇压,或者无奈妥协,总之是要快点结束这个让自己尴尬的场面。
为谁做,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承认罢了,推给孩子更省事啊,我就不需要负责,不需要做改变了嘛。
孩子的生命呢?被看见了吗?不被看见跟不存在对孩子来说,差不多。
我承认,女儿小时候我没有给她这么大的允许,也没有那么深的理解。那么,从任何一个有觉察的时刻开始,也许还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