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阳明心学 048

学阳明心学 048

作者: 自然ziran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15:26 被阅读0次
摄于贵州龙场 阳明文化园

《陆澄录》7-6,第54-63小节。

从八月二号发布的阳明心学第47篇学习稿,距今已经过去整整36天。这么长时间没有学习,真的难以想象,好在太不容易静心的暑假终于过去。我也终于又捧起了这本书,心里突然有了些许的踏实和笃定——原来,自己在心里已经把坚持学习《王阳明心学》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有缺失,心里也会缺掉一角,感觉空荡荡呼呼漏风。

都说修习圣贤文化主要是行动,可是对于领悟不深的我,持续输入、不断提醒自己也特别重要!

这几个小节中,有几个地方特别经典,读来令人畅快。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这里说的“有源之井水”,当然指的是我们的良知之心。我们的良知之心是无量的,拥有无边的智慧——只要打开了自己的心,就能心生万法,应变无穷。

而“无源之塘水”,说的是即使我们学习再多的招数来增长小聪明,功力也是有限的,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使用。

接着,有学生问“心要逐物,怎么办呢”?

先生的回答是心要逐物,其实是把心丢了。只有心在,我们才能够统领一切,才能够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如果我们的指挥司令官没有了,其他的就没有指挥可听,我们的良知就是让我们的心能够统领眼、耳、鼻、舌、身、意,所以在自己的心上用功,才是根本。

“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我们的闲思杂虑为什么能够成为私欲呢?

因为一切闲思杂虑都有根,它们从那些好色、好利、好名等等上面而来,经过变形,幻化出形形色色的欲望。如果根不拔掉,闲思杂虑就会一直存在,一直产生新的......

说到“志”和“气”,这是连在一起的,有志就会有气,没有志绝不会有气。

“志为气之帅”,因而,它们是一。

阳明先生总是会强调,有了根,就会有方法得以致用。常听人说“养一份浩然之气”,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致我们自己内心的良知。拥有志向的时候,气度自然而然表现出来,个人的气质将得以变化。

学习这么久,才突然有一种又进了一小步的感觉:其实先生的“致良知”就是一直在帮我们修复这颗心,修复我们的心与自己、与万事万物不够良善的链接。

在学习和输入的过程中,通过别人的思想、经验,甚至教训,领悟这一切背后潜藏的那颗心,对照出了自己的心。

如何学习?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圣贤文化就是我们最正确、最直接的方向。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原文。也许刚开始有些乏味,只要读进去了,相信你就会喜欢上这门学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阳明心学 0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zc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