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父母总是以他们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对我说: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在我长大一些之后,多少可以获得一些赞许,但是会拿我和其他人做对比。
“你看看别人在国企朝九晚五,让人羡慕。”
“你看看他们在咱家这边一个月就挣得和你一样,你别在北京呆着了。”
“谁谁家的孩子今年十月份就结婚了,你准备什么时候?”
因为我脾气不好,所以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不耐烦的怼回去,有时候大家心情都不好的时候还会争吵起来,最后也是无果。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了,在有些交往的局上跟每个人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在某些事情上面我会比较胆怯,不敢说不敢做,总是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对于有些自己想要的,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虽然我心大,但是这件事确实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2.别人对自己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3.在某种情况下,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发生在童年发生在家庭里,长大后也充斥着这样的事情、新闻、声音。不久前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爆网络,一不小心就把无数有梦青年的梦想按在了泥里摩擦。
于是韩寒出来怒怼了一波,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观点。其中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下段文字节选新浪微博@韩寒)
那篇文章里有一段写道:“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我不明白这些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当了总监肚子上有赘肉怎么了?觉得爸爸肚没问题的就留着,嫌弃自己有赘肉就去健身;因为房贷不敢辞职难道不正确吗,没有自己更喜欢的工作或者更明确的方向,辞职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来养你吗?三四线城市一眼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欢飘摇动荡起伏不定有问题吗?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少年,你喜欢吉他,她喜欢舞鞋,幻想着自己将来的样子,如今少年早已苍茫。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别人的看法活成了别人?因为家人觉得别人的孩子编制内生活稳定是铁饭碗,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因为你男朋友喜欢短头发,你放弃了自己留了三年的长头发;因为你怕别人的眼光,最想尝试的纹身计划搁置了很久..
我们放弃着,我们也担心着。为了取悦别人,或者是为了不被别人说什么承受了太多。被“对你好”“我是因为爱你才这样”感情绑架着,你知道吗?爱你的人不会规定你变成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从学校踏进社会的那一刻,身上背负的东西就没有学生时代那么简单了。你开始为自己谋生,为前途担忧,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家人日渐老去的压力等等都让你思虑更深。
现实是苦涩的,有些事情可以妥协,有些事情必须坚持,就像你最想活出来的样子。如果你渴望一份安稳的生活,朝九晚五没什么不好的,你有充足的时间去陪家人做更多的事。如果你渴望在大城市拼搏的畅快,北上广深在等你,这个社会有无数的道路可以去走。如果你想换一座城市生活,做好筹备大胆执行,只要你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那就内心坚定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吧,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和坦然满足自己的“私欲”的心态,而是一味地照顾和满足他人的感受,那么他是不幸的,更难以真正的幸福。时时刻刻去迎合他人满足他人的想法,久而久之你会忘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最喜欢什么,这样的你与行尸走肉无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