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上坎下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涉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习,重也。水重志至,流而不盈乎。两坎也,为其嫌于止水也,故以习坎名之。刚中而有孚,浚之斯流,流之斯止,浮之斯济,沉之斯溺,不违于人,而人不可欺,不失信于险也。夫行险而自能通者,固系于心乎。能刚中志果,济乎险而得其道者,则行险而有功也。天险绝其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天地犹险以成,而况于人乎。王公设城池以险国也。刚中藏用,以应险也。物之情而为险之用,而终于正也。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至柔而顺,刚中而信,故能险而不滞也。虽荐流而之,其道一也。故君子以常行而存乎中,习教事以御其险,则得其正而有功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柔而居重险之下,质弱而无心不知,济险之道。习坎而入于坎窞,何以济乎。故凶也。习重也,谓治其事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居坎之内,前尚有险也。行险得中,而二柔附之体,险而有功也。虽求小得,未出险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位刚而以柔治,难也。况两坎之间乎。二刚险也,而且枕之,求可得乎。上坎之底,坎窞者也,之可得乎,进退莫可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二,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二,刚柔际也。
阴弱质也,附阳而济居于上,体依五得位,济其险也矣。夫欲上之尽者,必自尽者也。诚之至,岂假于丰哉。则樽酒而簋副,器约而纳寡,自至于牖而尽其中,刚柔之际,承上之道也,终何咎矣。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在坎中矣,坎岂盈乎。夫济险者,尽斯泰乎。斯无咎矣。处其险,尊安而不虑,则险为咎矣。未智至乎大,可无慎欤。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
三岁也,柔而无心之小人也。乘刚而履于极险,居于峻法之时,行极险之事,故用系纆索置于丛棘,失其谋身之道也,以是三岁而凶乃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