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8年10月28日)
一、过去的我.孤单
朋友在微信上问了我一个问题:“汤,你会不会孤单?”突如其来的询问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而且打断了我持续半小时的午睡,让我在睁眼,闭眼时脑海中盘旋的旧只有这句话。
孤单,那仅仅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说不清道不明,我看不清它长什么样,我不知道它什么颜色,闻起来味道如何。而且这种感受来得突兀没道理,夜深人静时,茫然无措时,夜不能寐时,身心俱疲时......
非要个答案的话,我想说“我曾经很孤单”。曾经是什么时候呢?也许现在我还能记起。
1、一百多个日夜里,与舍友无话可说时。
孤单曾让我有一种错觉,总以为自己是自闭的。这种感受在每个熟睡的夜晚,噩梦中醒来时就这样侵袭而来。是的,有些话和事情说起来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当我坦然向朋友说出自己已经三个多月未和相伴一年多的舍友说过一句话时,她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我承认这种表情在那一刻伤害了我敏感的自尊,可也仅仅有几秒而已。在我反应过来自己觉得被伤害时,我心中突然一种自主自配的坦然油然而生,我不再惧怕讲出这些心中曾以为伤害很深的瞬间与事情,我可以理直气壮面对这一切,我甚至有些自喜。瞧,我终于不再希望别人流露出同情的表情了,我终于不想在听到那些劝慰的话语了。当然这种时刻不常有,毕竟有时候坦然面对自己很难。
2、翻看通讯录时,无人可以聊天时。
我得承认这样的时刻常有,一般来说当我感到孤单时我就会去翻看通讯录,想要找人倾诉或发泄。可有时候这种因果关系就是随意被倒置了。曾有这样一段时间:求职受挫,自己茫然无知,这种无知深深得质疑和拷问着我的自信和良心,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价值从来都是出自别人的评价和肯定而不是被我慢慢发掘,所以一旦我觉得自己不被需要时我深深地感到自卑和孤单。
我是一个惧怕高科技却想要与时俱进的人,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矛盾。举例说就好像大二时我开通过支付宝,并切实地使用过,可直到现在熟悉我的人都应该知道,我是一个不使用支付宝的人,网购这些都是依靠亲友。还有便是我曾经很迷恋朋友圈,我喜欢看朋友圈中的每一条消息,熟悉的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令自己愉悦的也好,不舒服的也罢。可现在我却惧怕朋友圈,在关闭朋友圈的半年内,我有过几次偷偷开通的时刻和欲望,但仅仅在看了几条消息和动态后那种想法便没了。我甚至惧怕在朋友圈中看到自己有关的消息,我不希望自己总出现在别人的生活中,有时候就这样静静成为一个字符该多好。
好吧,言归正传。我刚刚一大堆的举例无非是想说明翻看通讯录感到孤单的说话有些矛盾。是什么时候真正让我觉得孤单呢?是在满室热闹时,而我却不属于这热闹的每一个人和时刻。这时候我才疯狂地想要找人聊天,只要是随便一个在通讯录中能找到的人都好,我只要说一句或者发个表情能到达回应就可以。可是我渐渐明白了,像蒋方舟在《一本好书》第一期中说的一样,年少的我们总以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我眼中的世界便是全世界。这种看法用来形容我需要找人倾诉便是同样的道理,没有谁是绕着你转的,当你需要别人时,别人不一定有空;当你独身一个人时,别人也许正和爱人朋友同乐;当你想要倾诉时,别人不一定想听。你不能总在放大自己的情感去麻烦别人,没有谁是理所应当地为你热闹和分担。
3、一个人胡思乱想时。
我不记得有没有伟人或者什么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胡思乱想是有钱人的玩意,穷人是没有时间和能力来胡思乱想的。试想一下,每天你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为生机四处奔波到倒头便能睡熟时,你哪有时间来胡思乱想。可我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我是一穷人,每个月拿着低于市平均工资一半的收入,看到喜欢的百元以上的价格也要考虑几天。可我却时常在胡思乱想,这不仅仅限于躺在床上时。在坐车时,工作时,逛街时,看书时,玩手机时,我似乎将每一天的时间都固定地留出来胡思乱想,于是孤单便产生了。那是一种怎么样产生的孤单呢?举例来说,就像近期自己在看周国平的散文时,看到文中那些切实情真的文字和段落时,为自己感到羞愧和孤单,我从未有过如此深入的思考和质朴的文字,我总习惯于用四字成语或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之词来修饰自己的语言,想让自己看起来是那么有文采,简单来说便是浓墨重彩和装B;还有便是看到文中提到那些一个人的寻常经历时如一个人入林,一人拜佛,一人登山,一人吃饭,一人旅游这些,我是一个少有独自一人从事这些事情的人,一直以来我习惯了别人的同行和陪伴。我为这样的处境和经历而自卑、孤单,就好像自己并非一个完整的人,我还未找到那个应该被发掘的自己。当我有这些想要外出游玩的想法时,涌入我心中的 第一个念头是应该找谁,谁有空。于是,这便像一个恶性循环,只要我在胡思乱想时便想要找人聊天、陪伴,可翻看通讯录却找不到人时孤单就是双倍的。
4、外出看到嬉笑怒骂的人群时。
通常来说这种经历不常有,如上文提到,我是一个极度不会自处的人,大到旅行小到吃饭我都不会首先考虑一个人,而是想方设法找人陪伴。可是,这种经历却也真实地存在过,什么时候呢?去年当自己往返于家乡和北京时,这种感受最明显。家乡理所应当应该是我最熟悉和自在的地方,可那却真真切切地是我最不自在和惬意的地方。我像个外地人一样问路,说普通话,觅食,入住酒店,买票。我在这个城市找不到熟悉的朋友。于是,在某日的一个街头,当精疲力尽地走出考场,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在等待,有人在惬意地聊天,有人在拥抱,有人在别人怀里哭泣时,我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只能抓紧自己的书包,和时间赛跑去赶火车。这个时候孤单被放大了,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与情境下。我记得有人说过,没有谁是喜欢一个人,只是习惯罢了。我也不喜欢来回奔波,我也不喜欢冒险,我更不喜欢一个人暴露自己无助时。可是,人生哪能顺应心意呢,只要不时时找麻烦就很好了。
5、在疲惫和繁忙中度过生日时。
怎么说呢?这种经历真是罕见,只有一次。一是一年仅有一次机会,而来便是我是一个常常忘记自己生日的人,除非有亲朋好友的提醒。可是今年却真实体验了一把。今年的生日有些不同寻常,我是在繁忙的加班生活中度过的。若不是起床时看到手机中躺着的一条信息,我可能满脑子想的还是加班加班而不是生日。于是,这样一个在加班中度过的生日便给了我极大的感受。来自远方父母的问候和亲友的关心让我在加班归来的夜晚满心欢喜。当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在手机备忘录中写下一篇长达4千多字的生日感言时,我心中也正是极度孤独时。我不知该与何人分享这种甜蜜的感受。父母吗?我不能,我不愿让他们看到我最窘迫和无助的时刻,更不愿他们为我担心;好友吗?我不能用自己的甜蜜去理所当然地打扰别人的生活,更不想用生日的借口去获取祝福。我想有人分享,却害怕有人分享。也许一直以来的默然让我习惯了承当了这种矛盾的甜蜜。唯一能与我共同分享的只有陌生人,当我在微博中写下这一段文字时,这种甜蜜的矛盾消失了。
这五个时段曾是我与孤单相伴最紧密的日子,我深深地品尝过孤单的滋味,是酸的、苦的。就像一杯入肚的烈酒,咕隆穿过我的咽喉和胃部,在里面热情地灼烧着我的五脏六腑;又像第一道茶,苦而涩毫无茶的清香与甘纯可言。
幸运的是,这些日子都过去了,我已经给它们标上了“过去”的记号,让时光掩盖在回忆中。
二、现在的我.自足
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我的怎么样?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自足。是的,我很自足但不满足,我感到幸福虽然幸福不常有。若非要一个明确的回答,我愿用鲁迅先生那样的句式:世界上本没有孤独,想的人多了便独孤了,现在的我一点也不孤独;我也愿用心仪的女性人物曾说过的相同句式:“孤独,我厌烦了,也说倦了”。
是什么时候感到自足的呢?在过去的一百多个日夜当我为繁琐的人际而苦恼、困倦时,我在这样的时刻煎熬的日子中看了一本本书,过去看过的,未看过,买过的,未买过的,我像个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的旅客,拼命地汲取水分。于是,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维持自己生活的水分。
还有呢?在一个人独处时。我曾说过一个人独处的经历实在难得,以前我是害怕的,现在却是享受的。一个人独处时,我最自在。我不再惧怕别人的目光和评价,我不再担心别人嫌弃或厌恶、不耐的眼神。一个人独处时,我最释然。也许生命中有某些时刻,你终归要和自己和解。你厌恶的、害怕的、担忧的终究会存在你的生活中,而你要做的便是和他们相处、适应。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正处于和解的入门阶段。我开始坦然了。一直以来,比起美貌智慧,我更偏向于坦然,即使这三者我从未拥有过。可现在我想做到对自己坦然也对别人坦然,我不想再用那些虚伪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惧怕和不喜的;我也不想一而再地让自己在数次的掩饰中心虚和担忧。我想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坦然。也许我真的是自闭不合群,可那又如何呢?不过是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热闹,多了一些更多的自处;也许我是真的情商不高,不是直言不讳。我总能脱口而出一些别人不喜的话,千万不要让我去评价发型或者衣服,一来是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也没有研究过,二来便是我说不出溢美之词,也许是我不常夸人吧。
很久很久之前,我在坦诚与世故之间纠结。我并非不喜欢世故,我也想世故但不圆滑,可我做不来。看到别人阿谀奉承时,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想法不是我要去迎合而是鄙视,为什么大家喜欢把黑的说成白的呢?可另一方面我又为自己自卑,为什么我口中和脑中蹦不出这些说辞呢?
我应该坦然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没什么大不了的。别扭,自卑,自闭,不合群,傲慢,情绪化这些都是我人性的一面,这些都是真实的我。也许在时间的洗礼中我可以慢慢改变,但我想这需要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积累,而我现在要做的是会等待和习惯。
一定不得不提让我感到自足的另一时刻。这个时刻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就在这个周末我做了一件自己也许是过去二十年多年最勇敢的决定和举措:一个人去爬长城。怎么说呢?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这就不得不回到周五的晚上,又是一个平常的周五晚上,下班后的办公室依旧只留着稀少的人,我便是其一。焦虑和无措近期好像有些着急地找上我了,在看了几页书,听了一段音乐之后,我还是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于是我开始放慢看书的脚步,我用签字笔在书中做上记号,每一段话,每一个词,只要是我感兴趣或者有所感的,都在空白处画上爱心或者写上一段文字,这样的好处便是速度放慢了,看书的感悟越深。于是,我被文字深深吸引了,我不想再勉强自己在工作一天之后还要继续投入到枯燥的学习中,我也想要偶尔的看书放松时间。文字在我眼中变成了鲜活的图画,很多我有过和未曾有过的经历在作家的笔下都变成了一幅幅图画在脑中旋转。旋转的画面感越强,越让我觉得有一种冲动。我必须或者一定要去做一些一个人喜欢的事,这些事情只想一个人去,而且必须是这周,因为我害怕这种冲动转瞬即逝。
于是,周六的清晨,在包中背了一个面包一瓶水,带了70块现金之后我踏上了一个人登长城的旅程。事实上,这段旅程确实没让我失望,我心中的激动和自足更强了。一个人顶着一头凌乱的短发,头顶还扎着一个随意的辫子,花了两小时爬完了全部的旅程,等我下城时,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群才真切感受到,早起和独处确实给了我极大的满足。
这一天,我不关心别人眼中口中的我,也不在乎聊天信息中被提起的我,我只是一个旅客,坐在长途大巴上,兴奋和担忧时不时来打扰下,然后就这样,在长城的风中凌乱了两小时。
还有呢?自足的时刻,一定要提到秋天。有些想法羞于言辞,有些行为不可理喻,同样的,有些喜欢就是这样没有道理。今年,爱上秋天是我做过最自足的事。不知何时,不知何地,我就是这样被秋天深深地吸引了。如果非要找个源头的话,也是是初秋的某个清晨,早起的秋风吹落了微黄的树叶落在我的发梢上,又或者秋风萧瑟的夜晚伴我入眠时,又或者是我开始怀念时。
秋天让我感到自足和快乐。这种快乐让我总有一种冲动便是我希望时间快一点,让我早点变老,我要早点步入老年阶段,但是又希望时间慢一点,希望满地的金黄和落叶不要这么快就消失。
十月初的某个清晨,六点半的时光,班车师傅平稳地在车道中行驶车辆时,阳光透过层层薄雾在树叶和地上洒下光晕时,路旁的树枝上挂着一抹红叶时,师傅突然口中蹦出一句:“香山的叶子应该红了吧”时,我才发现我对秋天竟已如此着迷了。我曾经极度讨厌秋天,因为秋天带给我的是很多病痛的感受和大风凌乱的形象丢失,更讨厌秋天的夜晚,刺骨寒冷和冷清让我觉得可怕。可现在我很享受秋天的清晨和夜晚。一个播讲“瓦尔登湖”的有声书开头提到过:“城市是几百万人孤独的地方”。一开始我不以为然,毕竟城市的热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何谈孤独呢?可在看惯了城市的清晨与夜晚之后,我为这句话着迷。我看过华灯初上,喧嚣热闹的城市夜景,也看过凌晨三点寂静的街道;我看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城市中来回奔波,也看过空落寂寞被灯光拉长的背影。
我喜欢秋天的清晨。当我漫步在微凉的清晨,看到刚刚苏醒的人群和街道时,看到挺立在薄雾晨光中的草木时,我最惬意,这是我与自然接触最为紧密的时刻也是我远离喧嚣热闹最多的时刻;我喜欢秋天的夜晚是因为较之白天,我与夜晚接触的时间最长,不仅仅是噩梦醒来看着窗外凌晨的时间还有那些在下班后坐在班车中返程的日子。当我看到手机通讯录中躺着的密密麻麻的备忘录时,我才发现原来夜晚给了我太多的灵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放大了很多感受。有些黑暗可以在暗夜下被掩盖,有些罪恶可以在黑夜中发生,有些情感可以在黑夜中被放大,有些无助可哭泣可以在黑夜中释放。
朴树在节目《奇遇人生》中说36岁的时候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全新的自己。他不再勉强自己,不再迎合别人,他可以真实展现自己的性格,连表面的客气也会大发牢骚。他开始慢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我希望三十六岁的时候我也能蜕变成全新的人,如果提前一点也是极好的。落子无悔,走过的路想来应该是无悔的。走散的人,痛苦的经历,失败的体验等等这些曾经伴我走过一程。人生每个阶段有付出便会有收获,而放手释然也只是让自己抓住更重要的东西,珍惜更值得的人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时候跳出限定自己的环境,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是不一样的体验,我可以当熟悉城市的陌生人,我可以当陌生城市的常客,我也可以在热闹的人群中独自孤独......这些都是不一样的体验与经历。
我不知道下一个阶段我应该去做什么或者说应该有什么收获,但我想要坚定自己执着,放手那些抓不住的。我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试着清理生活和心灵中不要的垃圾,我可以每周抽空去踩一踩秋天的尾巴,我可以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写备忘录,我也可以继续在自处的路上修行,但愿我能早日遇到更熟悉和自在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