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自信独立,才能无所畏惧》
〔著〕伢伢
台海出版社2022年2月版
多年前本着看明星八卦的心态关注了公众号伢伢复盘,几乎每篇文章都会看,写得也很有意思,即使是写八卦也看得出查阅了很多资料。看多了也多少了解点作者的背景,是一位读过很多书,在海外留学,且人生经历也比较丰富的小姐姐,穿插在文章中的三观一直是女性要独立勇敢。这个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鼓励人搞钱,也分享自己搞钱的经验,总之闲暇之时看看很有趣。
好多文章看着眼熟,就当是把之前零散的文章再重新看一遍。看到微信读书上的评分大概能猜到有些人不喜欢,再看一遍文章之后,大概也能理解不让人喜欢之处。可能是有些实话讲得太直接了,一下子无法让人接受,或者是这本书的受众也是有限的,很多人其实不需要听作者给出的分享和建议就能过得很好,这些人其实无法从书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文章固然是看了第二遍,里面一些故事也在公众号里看到过多次。但读书不就是常看常新,我在不同心境下从书中得到的启发也不同,何况作者的分享还是比较真诚,站在她的角度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讲出来,总会有能触动到读者的点。我当然也是被触动到了,所以很想展开聊聊自己的感想。
胡思乱想
有个情节我印象深刻,作者有次上课迟到了,脑子很乱无法停下来,老师给了她一张纸,让她把脑子里想的都写下来,想什么写什么。做完这一步之后,她就静下来能听进课了。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脑子中混乱的思维都清理出去,做完之后大脑就有空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否则这些乱线会一直消耗大脑空间。这个对我可太有启发了,怪不得有时候记录完一段感想之后,尤其是有点负面的感受之后,整个人都好了很多,好像放下了。
这种感觉在写作中也出现过,好早以前就听很多人说写作是非常治愈的,即使是写下小小一段话,也有用处。当自己真正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发现真是如此。尤其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一个个念头的时候,写完感觉人也轻松了,不会一直反刍让自己困扰的信息。在写的过程中也是慢慢梳理自己的思维,等到写完的时候烦恼也就没有了。
大脑每天都会起很多的念头,也有很多的想法,如果不写下来,就容易一直在脑子中循环,放不下,影响新的信息进来。写下来之后,就像把这些想法搬了一个家,不再占用大脑的空间,但可以随时调用。就像自己出门玩的游记,里面会记录一些琐碎的事,时间久了也记不清,如果强行回忆效果也很差,不如趁还记得的时候把它们安放到文字中,这样下次想起来的时候去看看,记忆就都回来了,或者朋友需要你建议的时候可以直接转发即可,不需要再消耗脑力去重新回忆。
看了小姐姐的这段上课经历之后,更加坚定我要多写多记录。不光是为了多给大脑留白,更为重要的是,我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人的记忆不靠谱,当下记得清楚的事,过不了多久就都模糊了。就像我看完演出立即写的观后感,和过了好久才补上的感想,差别还是挺大的。虽然觉得很可惜,但这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以后还是尽量在记忆还比较鲜活的时候记下这些感受。
学习与阅读
这本书里一直强调学习与阅读对普通人的重要性,在财力和资源都比不过别人的情况下,这两条也是对普通人来说最经济的方法。道理简单且朴素,但要做到还是不容易。我观察下来不易之处在于人有很多妄念,比如不想努力但却想有别人努力之后的收获。这其实非常正常,都是人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没什么可以指责。
有时我们把学习看得太教条了,远不限于拿本书复习考试这种学习,更多的学习反而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与这个世界的相互碰撞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学习,但也不得不承认,经历相同事物的两人可能因为学习力的差别,收获也是各不相同。也许阅读太容易上手,反而让很多人不太珍惜,总觉得只要我开始读书了,我就会如何,我现在只是不做而已。这明摆是自欺欺人,有这种想法的人估计也不会从生活中去学习,人的整体逻辑都是成套出现,不会在这件事上一个逻辑,在另一件事上就换一种。
所以那些自律的人是很值得人佩服的,做了很多反人性的事,同时内心有很强的自驱力去保持这种自律。可能在外人看来是自律的事,在他们眼中就是日常生活的习惯。人跟人的差别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人一定怎么活。但大概率来说,自律的人还是要相对过得好一些,我书里读到过的厉害的人物,阅读都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旁观者
普通人资源少,读书是通向罗马的一条好路。但有些出生就在罗马的人,视角不同选择也会不一样。每本书都有局限性,本书主要还是针对普通人的视角。普通人无法想象有钱人的生活,而有钱人也没过过普通人的生活,双方多少会有些隔阂。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样其实跟你没关系,这也是书里的核心观点之一。
我们在过好自己日子的同时,完全没有必要去评判别人的生活,认知不同有时候就是无法理解。我们都是他人生活的旁观者,同时他人也是我们生活的旁观者。再亲密的朋友之间也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苦和累都需要自己去承受,该吃的苦一个都不会少。
我们固然是不要去评判别人,也不要以“为你好”的名义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反过来,当别人来评判你的时候,也不需要因此而去迎合,他人的评判体现的不是你的价值观。当然放下评判是很难的事,能意识到自己在评判已经是进步。减少对他人的评判,最终解放的是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对自己的评判也会少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各自发展的路径,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事先预备好的答案,告诉你照这样做就可以了。人生都是靠自己一步步去探索出来,每个人都很特殊,不是贴一个标签就能完全概括。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生活,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小姐姐的书里写的是她的成长路径,相当于给了一个模板,但是否适用要看个人。可能部分适用,也可能完全不适用,但肯定不会是完全适用,不然有了这个标准答案人生就太简单了。
最近一直觉得,挫折和逆境是人生的常态,说出来之后又会觉得是不是太悲观了。但我又想是不是因为人生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比较快,加上人对痛苦的感受程度远大于同等快乐,所以负面感受就特别明显。不过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倒是让我对在顺境时的日子特别珍惜。可能还需要再读一些跟大脑相关的书才能更了解自己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