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我参加了考研,目标是北大的应用心理学。
当时我坐在三楼的考场,教室后方,远离门,靠窗的位置。
考试并不煎熬,甚至有点轻松,虽然有些题不确定,但总归是早早的将整张卷子写完,将笔放到鼻尖,看着窗外发呆。
远处的高楼大厦反射着明朗的阳光,近处住宅区老奶奶晒的被子在风中飘荡,鸟雀飞过,风吹发梢,不知怎么,忽然觉得有儿点惬意,感觉人生慢了下来,不需要再争分夺秒,也再没有对未来的焦躁和烦恼,像窗外的光那般自然得坦坦荡荡,连成败都觉得随遇而安。
考完后,很多人问我考得怎么样,又或问到心理学到底是考些什么,话里行间充满着好奇和关切,于是我写了那篇文章《我的考研,为什么是北大心理学》。
后来,这篇发在知乎上的文章引起了许多共鸣,因此,这几个月来,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评论和私信。
其中一部分的人是因为喜欢我的文字,或者是因为对考研和对心理学有着同样的共鸣,想和我交朋友,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也想考北大的心理学,希望我能给些建议。
看到前者,感到暖意和快乐,而看到后者,我却只能无奈苦笑,因为经验和建议什么的,自己确实给不了,若要我装作先知,做同龄人的人生导师,去指明连自己都没有走通的路,这种事就连想想都会觉得羞愧,所以很抱歉,我几乎都没有回答。
但是问的人多了,我看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说自己的挣扎,有的说起家人的不支持和自己的固执,有的说起对未来的迷茫,有的发长长的私信,有的发电话号码希望能和我聊聊,还有人给我发很认真的邮件……
收到这些消息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面鼓,被一次又一次的敲响。刚开始时,我觉得自己毕竟去年考研失败,没有什么资格回答这种问题,于是装作没听到,但后来,心里的鼓声越来越大,甚至震耳欲聋。
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写点什么,不仅仅是写给他们,也是写给自己。
以上。
——————————————————————————————————
写给想跨考北大的你:
首先,我为你感到骄傲。
因为要有勇气去跨考北大的这样一门科目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择己所爱,不问前程,这样的年轻热血的确会让你铭记一生,光是做一个选择,就可以把自己扔进一个故事里,只要选择,不管最后能不能到达彼岸,都已经看到了别人没看的风景。
所以请加油,我在备考的时候,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还差了一些距离并未考上,但没有什么后悔,若是有了渴望,却什么都不做,才会让记忆黯淡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如此选择,那很棒。
但同时我也会告诉你,这条路真的很不简单,请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寥寥数月的准备时间,十门瀚如烟海的备考教材,从零开始是一片空白,与此同时,网上绝大多数心理学考研的经验都是关于心理学统考,而北大偏偏是自命题院校,每年出那么十道题目,一道题四十分,偏偏还没有任何重点和规律,几乎是随意选考,甚至没有任何一本针对性的习题册,就连历年真题都难完整的找到,也没有多少前人的经验技巧,有的甚至连推荐教材都各不相同。
所以严格说起来,这更像一场信息战,而且是一年招生人数仅十来二十个,报考的人数却可达到六七百的激烈竞争,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否则又怎是北大,既然敢选,自然要有点迎难而上的勇气。
我认为,对于跨考这种没有任何参考的自主命题考试或许报个班会更妥当,必要的院校信息和复习重点会更加准确和针对,而不会像我当初一个人沉入书海漫无边际,以至于虽然政治和英语都有70+,却在专业课上吃了大亏。
而对于政治,按照网上的经验去学足矣,对于英语,这次写到只剩两篇作文时,还有接近两小时时间,最后剩下很长发呆时间,却考了75分,其实挺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却离奇得让自己想笑,不是因为英语水平,而只因看多了课外书,发现去年的英语试题中的多篇阅读所提及的话题背景全在自己了解范围之内,所以明明有很多不记得的单词和生僻句,但读起来却能脑补得很顺畅,不懂就猜也八九不离十,这或许就是广泛阅读给我带来的南辕北辙的好处。
至于其他经验和建议,似乎也没有太多了,毕竟我也不过是一个正在摸索着前行的登山者,而不是翻山越岭的过来人,前行的路很多曲折,旁观者却只能看到结果,我们自己才能真切感受到过程。关于坚持,关于心态,关于那段时光,很多事情若不去亲身体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它充满了弯弯绕绕的试错,各种烦人的遮障,孤独的远征,事与事的冲突,还有难熬的舍弃,以及抑郁的失去……
你没有经历过,或许不会知道那种看遍图书馆无数相关书籍,敲下几十万字的笔记最后却很难用上的无力,也不会想到在这段孤单中会因忙碌而断去和多少人的联系,甚至失去原有情谊而感到煎熬,你不会体会那种和世界擦肩而过,却无一人能并肩而战的孤勇,不会明白在落寞中的倔强快乐,以及在静默时的难言悲伤,你不知道我写下那首《考研快乐歌》时的心情,自然也不会知道那种宛若攀登绝壁失足而落的沮丧。
心情,是复杂的,甚至矛盾,既轻松又艰难,既骄傲又无力。
寒假时,成绩出来那天,是二月三日,那天下午我在家乡一所中学给高三学生做一场演讲,在体育馆,台下坐了千来人,我说着四年前高考时的热爱和信念,想着的却是去年考研时的各种画面。
其实有点像,只不过后者要孤单得多得多得多。
没有人和我一起,同学们就算考研也基本上都是考的本专业,考的学校主要是华科、浙大、上交,而我,却跨考了个心理学,还是北大,当时我就宛若一朵奇葩,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人看好我。
他们抱团复习,而我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想着深入这个领域,于是就把图书馆相关的书都读一遍,一个人去图书馆不停的借书,不停的阅读,甚至一次借到30本,把借书证都刷爆,背着的书包每次都重到像背着一堆铁疙瘩,看的书越来越多,却又越发因看书太多而觉知识浩瀚,感到自己渺小卑微,产生深深的无力。
有时候学习和阅读的迷人在此,而遮障和挫折也在此,一会儿乐在其中,一会儿又深感迷茫,一会儿胸有成竹,一会儿却又觉得自己不过在痴人说梦,若是定一个更低的目标,虽然感觉会全然不同,但既然选了北大,那么孤独中,就自会体验到这种极致的自卑和极致的骄傲。
那半年,是我无法描述的半年,它不像高三时那种纯粹又明朗的、在人群中往前冲、挤过独木桥的奋斗,而是一场充满不确定、甚至眼前都看不到路和里程数的孤独征程。
就像是在雪地中飞翔,天地一白,甚至没有脚印,也没有路标,天地茫茫,不知道自己走得对不对。
只知道,虽然很冷,但雪景很美,所以无悔。
所以踏入考场,反而很轻松,看到最后的成绩,也没有多少悲伤,而是坦然。
从前的我总爱以飞鸟自喻,追求飘逸轻盈,做各种南辕北辙的事情,追求人生的体验。但是在今年的除夕,我给所有的朋友发了一份录音祝福,并在里头承诺,今年自己将变成一棵扎根于土的树。
是的,我要变成一棵树,不会飞,不会动,甚至都不会出声的树。
既然想汲取世界的力量,又怎能一直飘在天空,既然会在茫茫白雪中飞到迷茫而无边无际,那就该落下地面,踏出脚印,大学即将毕业,也是时候有自己的选择和担当。
2018的新年,某天,我一个人去爬山,看到一座庙,走进去,站在香火面前,没有跪下,只是笑了笑,悄悄的在每个菩萨面前轻声的说了一句:
“没关系,我还是会上北大的。”
然后转身,去到山顶空旷的天台,一个人在寒风中站了许久,天空是散漫的灰白,远山隐没在天际,风声呼啸,毫无遮拦。
站在这里,就像站在时间呼啸而过的岸旁。
去年,我失去了命运既定的主角光环,某个比赛继两年获得国奖后我第一次失去省赛资格,在学校最要好的朋友留学了日本再难见到,陪伴我三年的自行车失去了踪迹,曾经最在乎的人因忙碌而疏远直至形同陌路,而寄予厚望的考研也在迷茫的摸索中草草落败,从文学社社长退役完全告别校园活动,写作也因忙碌而逐渐寥寥,口琴虽随身带着却也很少奏响,原来五光十色的风景和大学的意趣滋味,一瞬间就成了静默的惨白,失去了精神动力,打疼了少年骄傲,淡却了温暖和幸福,而且变得孤单异常。
在这样的惨白背景下,自己却连续第四年回到家乡做公益,进行励志演讲。
我站在几所中学的演讲台上,将自己的压力和落寞藏在心底,反而笑着说起自己曾经那些年的风风火火,或少年热血的热爱与情怀,说起那些作为主角而存在的故事。
某些瞬间,心头有所动容,像是晴空霹雳。
在演讲中说到:“当我心中有个坚定的写作信仰,当我的精神被更广阔的世界所充实,似乎眼前的这些都不重要了,心态变得平和,我酣畅淋漓的奔跑在自己选择的轨道上,在我心里已经没有舍本逐末,甚至不问前程,只是竭尽全力的享受着如今的奋斗和汲取,也期待着自己未来。”
我想,所谓初心,就是如此简单吧。
经历过挫折也好,孤单也罢,败了也好,胜了也罢,奖杯拿再多又如何,摔到疼了又怎样,我依旧要选择一条路,酣畅淋漓的跑下去,绝不要畏葸不前,不要将就,也别怕疼,这种凤凰浴火般的极致怒放,是我所追逐的状态,甚至是我的生命。
你问我,以后会去哪,会做什么,我不知道。
但若你问我,以后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希望自己此时的文字,能成为彼时的回答。
“愿一生以梦为马,能一人独木成林”。
这是我的座右铭,也邀你见证。
谢谢你还在看。
2018年3月25日
小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