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杨绛传》,里面有些故事情节很吸引我,包括她的父母,她自己,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婚姻。有些小故事特别想分享给你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6813381/2ccaf403e8795636.jpg)
一、夫妻吵架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两个人是不吵架的。其实他们也吵过一次,是在出国的轮船上,因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她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两人互伤。后来请一个法国夫人公断,夫人说杨绛对、钱钟书错。可是杨绛赢了也觉得无趣,钱钟书也不开心。二人讲定以后若有意见相左,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是会做事的人,知道尊重对方的边界。
这是第二次有异议,杨绛本能地回娘家拉外援,她对父亲讲了钱父要钟书去蓝田教书的事,那样钱钟书就要离开上海,离开杨绛母女。杨荫杭对这件事却一言不发。
杨绛从父亲的沉默里读出意味:一个人的出留当由自己抉择,旁人可以说道理,却不可硬性干预,尤其不可教他反抗父母。于是杨绛不再挽留。
这件事那么在情理之中,但当我回想现实生活的一些例子,还是感慨万千。有些高知识分子可以为谁刷碗而离婚,有些女性朋友受点委屈就联合娘家责难夫家,父母对子女婚姻生活强行干涉等等,但以为诫。此故事为正面教材。
二、最香的早饭
杨绛和钱钟书,外国求学期间,新搬了次家,换了一个好的环境,总算安定下来。二人正式开始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生活。
可谁知道竟是“拙手笨脚”的钱锺书先做了第一顿饭呢?谁知道他是怎么弄得如此丰盛的早餐?有面包,黄油,果酱,蜂蜜,他还给妻子端在床头,整整齐齐的摆上了小桌。谁知道他有没有给妻子一个温柔的早安吻,把眠着的爱人轻轻唤醒?
杨绛很是感动他,明白他的心。异国他乡,有人守护,还有什么比这更动人的呢?
做官的大约不大能给太太这样浪漫的一个早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耕田的也不大能给老婆这样一个浪漫的早晨,“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经商的大清早起便噼里啪啦算账,也没心情给身边的人这样一个浪漫的早晨,更说不得四海乱飘,“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照理说钱钟书也不大可能,他脑瓜灵而手脚笨,但是他做成了———因为他有这个心。杨将伴夫离家,身处异国,她的身边只有他,而她的他这样贴心。
杨绛忍不住对他说:“这是我吃过最香的早饭。”
夫妻间洋溢幸福,彼此活成最亲密的人,拥有最和谐的关系,我向往之,学习做起来。
网友评论